- 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5例1次碎石成功,成功率96.7%;7例手术失败,3例因肾积水、灌注水流大、结石进入肾盏所致,4例因输尿管弯曲较大、输尿管镜无法进入所致。术中3例发生输尿管穿孔;8例因输尿管下段狭窄致进镜困难,后行输尿管扩张成功操作。术后4周结石排净202例,排净率98.54%;3例于输尿管下段有石街形成。结论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首选治疗方法。
- 杨增士洪景范叶宁张劲勍李刚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侧卧位钬激光碎石输尿管镜
- 侧卧位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侧卧位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侧卧位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结果 75例采用侧卧位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手术顺利,3例肾穿刺不成功改为开放手术,肾穿刺成功率为96.15%(75/78)。75例手术者中,62例行1次穿刺取石,13例行2次手术取石。1次取净结石55例,2次取净结石9例;单通道取石57例,多通道取石18例;结石取干净64例,残留结石11例,结石取净率为85.33%(64/75)。结论侧卧位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是临床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理想方法。
- 杨增士洪景范张劲勍叶宁卓红兵李刚李彬彬
- 关键词:侧卧位经皮肾穿刺肾结石输尿管镜
- 输尿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39例输尿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通过输尿管镜碎石、膀胱镜逆行插管、经皮肾穿刺造瘘、血液透析处理。结果经相关处理后,31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4例肾功能明显改善,2例。肾功能轻度好转,2例肾功能无变化。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尽快明确诊断,尽早解除输尿管梗阻。不同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首选方法。
- 杨增士洪景范李彬彬叶宁卓红兵张劲勍李刚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肾功能不全
- 体外试验模拟肾结石溶解治疗的反应动力学
- 2017年
- 目的探索结石溶解溶液在模拟人体环境下溶解结石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模拟人体上尿路结构的硅胶模型。利用笔者前期研究制备的乳酸溶液,在模型中模拟溶解人工结石,定时测取溶出液中产物的浓度,了解反应进行的速度规律与溶解液流速、反应物表面积等参数的关系。结果溶液利用率在100~150 mL/h范围最优。溶解效率与结石表面积正相关。在50~400 mL/h流速范围内,总溶出效率随溶液流速而增大。结论结石溶解液临床应用时,前期治疗应尽可能粉碎结石,增加其表面积,在允许的情况下宜采用较高的灌流速度以达到尽快溶解结石的目的 。
- 张劲勍杨增士叶宁卓红兵沈勇虎林豪胜李刚
-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反应动力学
- 上尿路梗阻致尿脓毒症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上尿路梗阻致尿脓毒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35例上尿路梗阻所致尿脓毒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11例术前不行上尿路尿液引流,B组7例术前采用输尿管插管引流上尿路尿液,C组17例术前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上尿路尿液,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中、术后出现高热、寒战、烦躁5例,中度发热4例,术后血压不稳定3例,感染性休克2例;B组术中、术后出现高热、寒战、烦躁2例,中度发热2例,术中血压不稳定1例,无感染性休克发生;C组术中、术后出现中度发热5例,无高热、寒战、烦躁,术后血压不稳定1例,无感染性休克发生。结论上尿路梗阻致尿脓毒症患者手术解除梗阻病因前应充分引流尿液,控制上尿路感染,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充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 杨增士洪景范李彬彬叶宁卓红兵张劲勍李刚
- 关键词:上尿路梗阻经皮肾穿刺造瘘尿液引流并发症
- 侧卧体位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侧卧体位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侧卧体住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同时存在肾脏铸型结石或多发结石和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单个结石最大径8-30mm。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50—120分钟);术前血红蛋白116±30g/L,术后第一天复查105±26g/L,无大出血需要输血病例;一次结石取净率为86.5%(45/52),总取净率为92.3%(48/52)。结论:侧卧体位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及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两种术式联合应用具有可行性及互补性,在预防及减少术中出血、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减少灌注液外渗、增加结石清除速度及碎石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发热等方面疗效显著,为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新方法。
- 李彬彬洪景范张劲勍杨增士卓红兵叶宁李刚
- 关键词:侧卧体位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上尿路结石
- 头孢菌素相关性尿路可逆性结石的CT表现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相关性尿路可逆性结石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近期使用头孢菌素后尿路出现可逆性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有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用药史,疗程1-3 d,用药后1-6 d全腹部CT平扫显示尿路多发高密度可逆性结石影,6例停药后7-16 d腹部CT随诊显示尿路可逆性结石消失(4例)或明显减少(2例),1例行手术治疗。在CT图像上,观察可逆性结石的部位、数量、形态、密度和伴随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肾结石7例,双侧发生5例,单侧2例,结石均为多发,呈结节状或泥沙状;输尿管结石6例,双侧发生1例,单侧5例,其中5条输尿管各发生2枚,2条单发,结石共12枚,2枚呈结节状,10枚呈圆柱状或条状;膀胱结石3例,单发2例,呈小结节状,多发1例,呈泥沙状;2枚结石密度不均匀,其他结石密度较均匀,各个结石之间密度不甚一致,全部结石CT值范围为47-667 HU;6例患者共7条输尿管发生梗阻性尿路轻度或中度积水。结论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由于其形成时间短,结构松散,在尿路中容易铸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在怀疑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时,应注意询问用药史并应在短期内影像学复查,以便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 郑国良周雁玲蓝海龙蔡锦杏叶宁张劲勍
- 关键词:假性结石尿路结石头孢菌素
- 侧卧位输尿管镜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侧卧位输尿管镜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两家医院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及部分肾结石患者资料,分别采用侧卧体位下经尿道硬质输尿管镜碎石术、仰卧截石位硬质输尿管镜碎石术。对比两组在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重点分析侧卧体位显著提高输尿管镜碎石成功率的原因。结果:侧卧位组一次碎石成功率为89.28%(250/280),总碎石成功率为92.14%(258/280),仰卧截石位组一次碎石成功率为67.92%(144/212),总碎石成功率为78.77%(167/21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截石位组失败因素主要是57.78%(26/45)结石逃逸,而侧卧位组结石逃逸率仅为18.18%(4/22);两组碎石失败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输尿管狭窄。失败病例进一步采用PCNL、开放手术或ESWL等治疗。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侧卧体位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与仰卧截石位相比,能有效防止结石上移进入肾盏,有助于保持结石在手术所及视野范围内、增加碎石成功率,可避免开放手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可行的新方法。
- 李彬彬张劲勍谭兴银罗飞侯国良
- 关键词:侧卧位输尿管镜碎石术输尿管结石
- 急性上尿路梗阻所致自发性尿外渗的临床诊疗(附13例临床报告)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上尿路梗阻所致自发性尿外渗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上尿路急性梗阻导致尿外渗的病例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7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取石或碎石后留置双J管。2例置管失败后行超声引导下肾穿刺造瘘术引流。1例行经皮肾穿刺碎石术。2例开放手术恢复上尿路通畅性。结果:13例患者均及时确诊,梗阻解除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上尿路急性梗阻导致尿外渗以输尿管和肾结石多见,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U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治疗原则应积极解除上尿路梗阻,充分引流外渗尿液,控制感染及并发症。
- 李彬彬张劲勍朱泳新洪景范杨增士叶宁卓红兵李刚沈勇虎
- 关键词:上尿路梗阻自发性尿外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