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强

作品数:116 被引量:886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79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4篇土壤
  • 14篇树种
  • 13篇植物
  • 12篇亚热带
  • 11篇水分
  • 10篇南亚热带
  • 10篇混交
  • 10篇混交林
  • 9篇针阔混交
  • 9篇针阔混交林
  • 9篇生态
  • 9篇自然保护
  • 9篇自然保护区
  • 9篇胁迫
  • 9篇保护区
  • 8篇幼苗
  • 7篇木麻黄
  • 7篇黄土半干旱区
  • 6篇土壤水
  • 6篇土壤水分

机构

  • 97篇广东省林业科...
  • 16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广州地理研究...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广东省林业局
  • 1篇中水珠江规划...

作者

  • 110篇张卫强
  • 65篇甘先华
  • 31篇黄芳芳
  • 30篇郭乐东
  • 30篇周毅
  • 22篇李召青
  • 21篇黄钰辉
  • 15篇唐洪辉
  • 14篇贺康宁
  • 12篇魏龙
  • 12篇钟锡均
  • 12篇周平
  • 11篇温小莹
  • 10篇王明怀
  • 9篇殷祚云
  • 9篇潘文
  • 8篇许秀玉
  • 8篇田晶会
  • 7篇尹婧
  • 5篇曾令海

传媒

  • 19篇林业与环境科...
  • 17篇广东林业科技
  • 13篇生态环境学报
  • 7篇中国水土保持...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热带地理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红外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人民珠江
  • 1篇水利发展研究

年份

  • 6篇2023
  • 18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O_2胁迫对园林植物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通过盆栽人工模拟熏气实验,设置不同浓度(2.86和5.72 mg/m3)SO2胁迫处理,以相对清洁区(CK)红花羊蹄甲、尖叶杜英、芒果、糖胶树、秋枫和樟树光合参数因子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SO2胁迫处理对6种园林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园林植物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着SO2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CK相比,LSO2和HSO2处理下红花羊蹄甲、尖叶杜英、芒果、糖胶树、秋枫和樟树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20.96%和38.35%、45.32%和52.17%、69.21%和71.19%、58.30%和61.88%、43.90%和56.10%、25.26%和40.34%;2)相对清洁区(CK),红花羊蹄甲、芒果、糖胶树、秋枫和樟树光饱和点介于748~1 016μmol/(m2.s)之间,光补偿点介于4.0~9.3μmol/(m2.s)之间,表现出较强的喜光和耐阴特性,在不同SO2浓度处理下,6种园林植物光饱和点与CK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下降幅度最大为芒果、糖胶树和秋枫,降幅最小的为樟树;3)不同SO2浓度对6种园林植物光补偿点的影响不明显,经过SO2污染胁迫后6种植物光适应范围变窄,适应性变差;4)红花羊蹄甲和樟树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对SO2胁迫适应能力较强。研究结果可为火电厂、陶瓷厂、钢铁厂、石化厂等重度酸污染地区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潘文张卫强甘先华周平温小莹李明帅刘吉平陈洁
关键词:污染胁迫光合生理特征
大气SO_2和NO_2污染及植物的抗性和净化能力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SO_2和NO_2为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城市森林对SO_2和NO_2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利用城市森林对大气污染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了我国SO_2和NO_2气体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过程及其损伤机理,并从植物抗性和吸附净化能力两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树种与SO_2和NO_2气体污染的关系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今后研究可能发展方向,如SO_2、NO_2与悬浮颗粒物等复合污染对城市树种生长的影响、树种抗性和吸附能力综合研究等。
陈伟光黄芳芳温小莹张卫强黄钰辉甘先华
关键词:SO2抗性
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对广东省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等五种典型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的排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的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2)五种林分的非毛管孔隙度;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阔叶混交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针阔混交林的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一土层不同林分间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林分的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李召青周毅彭红玉郭乐东钟军民钟锡均汤明霞张卫强甘先华
关键词: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是林地环境特征的重要方面,探究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长期动态及其影响机制对认知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森林立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鼎湖山国家级保护区内严格保护下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台站标准化的观测规范,对森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长期观测(2005—2018年),探究该地带性顶极森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长期动态及其环境影响机制。[结果]鼎湖山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 975.6 mm,年均蒸发量1 117.3 mm,降雨丰富,热量输入稳定,雨热同期特征显著。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枯落物层现存量的多年均值为126.0g·m^(-2),干季期间现存量(130.3 g·m^(-2))略高于湿季(121.6 g·m^(-2));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多年均值为89.5%,湿季(103.2%)显著高于干季(75.8%),且湿季期间枯落物层含水量的变异系数(19.6%)显著低于干季(35.9%)。此外,相较于同期表层土壤(0~15 cm)的变化,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变异系数(30.1%)显著高于土壤水分的相应变异(11.6%),表明枯落物层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具敏感性。进一步分析表明,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蒸发量、饱和水汽压差和土壤水分条件均显著影响着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变化,尤其是湿季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干季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对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变化表现出主导作用。[结论]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枯落物层具有重要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以及指示森林立地环境变化等的水文生态功能。
冯英杰刘佩伶刘效东张倩媚蔡雁行刘菊秀周庆张卫强
关键词:季风常绿阔叶林水文功能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四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性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解木荷等4种人工林的枯落物水文特性,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以木荷、杉木、藜蒴和火力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枯落物储存量调查和浸泡实验,分析枯落物持水特性,建立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林分枯落物总储存量介于2.82~10.92 t/hm2,杉木林最大(10.92 t/hm2),火力楠林最小(2.82 t/hm2);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杉木林>藜蒴林>木荷林>火力楠林;最大拦蓄量介于4.16~12.93 t/hm2;有效拦蓄量介于2.46~8.92 t/hm2,依次是杉木林>藜蒴林>火力楠林>木荷林。枯落物浸泡实验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则是幂函数关系。4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率和吸水速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枯落物持水率呈增加趋势,在浸泡10~12 h后,持水率增幅趋于平缓;枯落物吸水速率在前2 h内变化最快,之后逐渐变缓,24 h时吸水基本停止。
李召青张卫强殷祚云周平冼杆标盘李军
关键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云勇生态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变化规律被引量:7
2012年
文章于2009年9月对广东省佛山市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林地9个地点不同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并于2011年12月观测了其中三种林分距离地面不同高度处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及空气温湿度,分析了空气负离子含量与空气温湿度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9个不同地点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介于550~2 150个/cm3之间,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2)一天中不同时刻、不同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不同,且不同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波峰值出现的时刻不同;(3)负离子浓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显著减小,不同高度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CI值的差异不显著;(4)在近地面0.5 m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评价指标CI值均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苏木荣胡新颖李召青陈伟光张卫强魏龙郭乐东
关键词:生态林空气负离子空气质量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几种人工林的土壤水分、光照变化及其对林分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的山西黄土丘陵沟壑区17年生4种造林密度(1 5m×2m、1 5m×4m、1 5m×6m、1 5m×8m)的人工刺槐林、2种造林密度(1 5m×3m、1 5m×5m)的白榆林及2种造林密度(1 5m×3m、1 5m×5m)的油松林地土壤水分、林下光照强度进行了观测;并对各林分林木的生长状况和林下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及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林分类型中,密度小、营养空间大的林分林内土壤水分、光照强度有显著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在刺槐林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渐渐出现干旱、半干旱地区成龄人工林所具有的土壤干化现象,林下植被的种类和数量相应减少,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也降低,且逐步由以田旋花、小菅草为典型的中生植物,向以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铁丝草为典型的旱生植物过渡;白榆林密度1 5m×5m的林分中已有30%的林木出现枯梢,密度为1 5m×3m的林分中65%的林木严重枯梢,林下植被以耐旱性强的达呼里胡枝子为主要植物;油松林两个密度的林分林地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均比其他林分低。反映出林分内的小环境条件、林木生长状况和林下植被发育水平随林分种类、林分密度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因此,在半干旱区的营林中,树种选择要以其生物生态特性和实际生长状况为依据,且密度不可过大。
刘晨峰王正宁贺康宁尹婧张卫强田晶会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光照变化林分
新丰江水库库区水源林土壤养分及肥力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广东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为了解库区水源涵养林土壤特征,对库区山地常绿阔叶林、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自然更新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套种阔叶树混交林、马尾松与桉树套种阔叶树混交林与杉木林等6种典型林分土壤养分和肥力及其与林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最高,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自然更新针阔混交林次之,马尾松套种阔叶树混交林最低;表层土大部分土壤养分指标含量高于其他土层,其他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除全钾含量多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多处于较缺及以下水平,有效磷缺失最为严重;库区各林分土壤综合肥力等级均为一般及贫瘠,其中马尾松套种阔叶树混交林和马尾松与桉树套种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综合肥力最差;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碱解氮之间显著正相关,表层土综合肥力系数与全氮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整体土壤综合肥力系数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随着森林林龄和郁闭度的提高,土壤肥力系数和碱解氮显著增加。
谭琳苏宇乔张卫强甘先华唐成波黄芳芳
关键词:土壤养分水源涵养林郁闭度
佛山市云勇森林公园风景林不同年龄乔木层树种生态位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讨佛山市云勇森林公园风景林不同年龄乔木层树种生态位特征,在造林后11 a和16 a,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记录样方内所有胸径≥5 cm的林木组成、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运用苗木生长指标和生态位指数等,研究样方内各树种不同年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大叶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西南荷木Schima wallichii、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的苗木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始终处于前列,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木荷Schima superba、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只在11 a之前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随后呈急剧下降趋势;而凤凰木Delonix regia、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生态适应性较差、生态位宽度较小,资源利用能力较弱。11 a与16 a生的风景林,种对间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大于0.5占比高,树种竞争剧烈,群落极不稳定。
唐敏聪张卫强谭莎唐洪辉盘李军
关键词:生态位风景林
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究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城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以深圳市大鹏半岛和田头山2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Landsat影像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1995-2015年2个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为主,且林地都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近20 a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均呈现景观破碎化指数和景观分割指数增大,而香农多样性指数降低的趋势。快速城市化进程使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深圳市森林植被的恢复。
王佐霖黄钰辉杨龙孙彩歌孙宏斌刘旭拢张卫强甘先华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