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欣

作品数:44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磁共振
  • 9篇影像
  • 9篇海拔
  • 9篇高海拔地区
  • 9篇成像
  • 8篇磁共振成像
  • 7篇影像学
  • 7篇包虫
  • 7篇包虫病
  • 7篇虫病
  • 6篇血管
  • 6篇泡型
  • 6篇卒中
  • 6篇细胞
  • 5篇血性
  • 5篇世居高原
  • 5篇泡型包虫病
  • 5篇缺血
  • 4篇人体测量术
  • 4篇青年人

机构

  • 43篇青海省人民医...
  • 6篇青海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43篇张庆欣
  • 17篇唐桂波
  • 16篇杨国财
  • 9篇杨晓莉
  • 6篇杨珍
  • 5篇梁琳
  • 5篇侯倩
  • 4篇吴世政
  • 4篇张忠
  • 4篇刘金昊
  • 3篇郭建忠
  • 3篇张淑坤
  • 3篇何多龙
  • 3篇徐辉
  • 3篇张强
  • 3篇祁永红
  • 2篇刘林勋
  • 2篇左言芳
  • 1篇刘晓宇
  • 1篇应春花

传媒

  • 7篇高原医学杂志
  • 5篇青海医药杂志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骨骨膜窦1例
2020年
患者男,30岁,发现右头顶部包块1年余。查体:右侧头顶部包块,质软,可触及明显搏动感,头皮下见多发扩张血管。头颅CT示上矢状窦、窦汇、右侧横窦明显增宽,顶枕骨局部缺如,诊断:血管畸形。MRI示右侧顶部头皮局部隆起,皮下多发纡曲扩张血管(图1A)经顶枕骨缺损处与板障内血管、上矢状窦延续,另脑内多发髓静脉,右侧额叶皮层下见约1.2 cm×1.0 cm×0.8 cm海绵状血管瘤,诊断:静脉发育畸形。颅脑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m,MRV)示上矢状窦—窦汇—右侧横窦明显扩张,右侧顶枕部见异常增粗血管跨颅骨与上矢状窦交通.
祁永红张庆欣
关键词:颅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磁共振成像
高海拔地区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特点与血清CXCL16和LP-PLA2水平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特点与血清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2013年8月—2016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的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128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空腹血清LP-PLA2、CXCL16,并经颈动脉彩超筛查、颈动脉MRI检查记录颈动脉斑块分型。结果:在颈动脉存在斑块的95例患者中,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71例,其中(Ⅰ~Ⅱ)型斑块52例(52/95,54.7%),Ⅲ型斑块12例(12/95,12.6%),Ⅶ型斑块7例(7/95,7.4%)。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24例,其中(Ⅳ~Ⅴ)型斑块9例(9/95,9.5%),Ⅵ型斑块15例(15/95,15.8%)。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中,血清CXCL16水平及LP-PLA2水平呈逐渐递升的趋势,且对照组与稳定斑块组、对照组与易损斑块组之间,CXCL16[0.82(0.58,1.19)vs 1.16(0.69,2.42)vs 1.36(0.79,2.04)]及LP-PLA2[(7.71±2.89vs 11.59±3.97vs 13.13±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无斑块组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XCL16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血清CXCL16及LP-PLA2含量明显上调;稳定斑块组与易损斑块组相比:随着斑块易损性的增加,血清CXCL16及LP-PLA2水平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与血清CXCL16、LP-PLA2水平升高相关。高场强MRI目前对颈动脉斑块分型是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在区分稳定斑块及易损斑块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张庆欣吴世政侯倩杨晓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易损斑块LP-PLA2CXCL16
CT与MRI在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包虫病为青海省的常见病、多发病,未行治疗的包虫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90%[1],包虫病灶切除率仅为20%-40%[2],晚期肝泡型包虫病只能行肝脏移植。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liver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是近年来一项新的手术方法,该方法在体外分离患者的病变肝脏与正常肝脏,然后将残余的正常肝组织重新移植到患者体内。
孙艳秋张永海杨梅汪静静张庆欣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移植
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的MRI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探讨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例脑转移性泡型包虫病均行MRI、CT、B超和实验室检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结果 20例脑转移性泡型包虫病,均有原发肝泡型包虫病史,其中12例曾行手术治疗,8例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治疗或活检;20例中,单发病灶4例(20%),多发病灶16例(80%);合并肺转移6例,肾和肾上腺转移3例。MRI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发聚集的小囊泡样改变,断面呈"蜂窝状",T1WI和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病灶周围伴有明显水肿。4例于肝静脉和门静脉内显示"泡球蚴"栓子。结论 颅脑是泡型包虫病最好发生转移的部位之一。MRI"蜂窝状"小囊泡样改变,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
唐桂波杨国财张庆欣杨珍梁琳郭建忠张忠
关键词:泡型包虫病磁共振成像
模拟急进高原性脑水肿Wistar大鼠尾状核的1H-MRS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性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动物模型在模拟高海拔环境中大脑尾状核代谢物的变化,为HACE的诊断寻找更为可靠的检查手段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模拟高原低氧环境(7000m),分别在6h、12h、24h、48h、72h五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需6只大鼠,共计30只,为MR扫描组。另选择处于西宁市(平均海拔高度2261m)的大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动物专用线圈,选择T2WI及尾状核1H-MRS来作为观察大鼠脑水肿后尾状核代谢信息的变化。结果:模拟高原7000m 6h1H-MRS中NAA明显下降、Lac升高,随后NAA逐渐升高,Lac逐渐下降;病理结果显示模拟7000m 6h大鼠脑组织尾状核区细胞水肿、血管扩张,随后细胞肿胀较前减轻;低氧6h Lac/C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48h、72h Lac/Cr与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能定量检测缺氧环境下脑组织的代谢信息,缺氧早期Lac升高、NAA/Cr下降,1H-MRS有望成为早期缺氧损伤监测、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祁永红包发秀杨国财张庆欣
关键词:1H-MRS
3.0TMRI对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健康青年人脑桥体积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测量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健康青年人的脑桥体积,对比分析高原不同民族间、性别间的脑桥体积差异,同时为完善我国标准脑数据库提供世居高原健康青年人参考数据。方法:采用Siemens 3.0T skaya MR仪,选取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大学生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共90例,年龄范围(18-22)岁。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进行图像采集,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族别间的方差分析和性别间的t检验。结果:藏族男性脑桥容积为(16.14±0.55)cm^3,藏族女性脑桥容积为(15.46±0.36)cm^3;汉族男性脑桥容积为(16.24±0.46)cm^3,汉族女性脑桥容积为(15.60±0.44)cm^3;回族男性脑桥容积为(16.08±0.27)cm^3,回族女性脑桥容积为(15.34±0.35)cm^3;脑桥容积在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民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汉回族健康青年人的脑桥容积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性别的生理因素有关。
张庆欣唐桂波杨国财沈小程刘金昊
关键词:脑桥磁共振成像人体测量术
肝胞型包虫病及其肝外脏器转移的综合影像学研究
唐桂波杨国财杨珍何多龙张强张庆欣张淑坤
该项目应用B超、CT和MRI等多种影像学技术,全面综合研究HAE的影像学表现与特征,从病理学角度分析归纳了其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学特征和形成基础,初步建立了全国认可的诊断标准。重点研究了HAE中晚期颅脑、肺等肝外其它脏器转...
关键词:
关键词:包虫病影像学诊断病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患者男性,34岁,汉族,间断性头痛1月,近日呈持续性头痛加重,以颞部为主于2010年1月5日来该院救诊。体检: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MRI示:左侧颞叶脑内见一囊实性肿块影,大小约70×56×78mm,内见多房及分隔,囊...
张庆欣唐桂波杨国财杨珍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外胚层肿瘤
文献传递
基于能谱CT参数与临床病理因素建立高海拔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的能谱CT参数、临床病理因素、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应用效能。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8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进行能谱CT检测并收集临床资料。依据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结果将50例患者分为转移组、未转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能谱CT参数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预测模型分析其他34例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以临床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①50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0.00%。转移组患者的术前癌胚抗原(CEA)、中央型隆突位置比率、淋巴结直径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转移组患者的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碘密度值(NIC)、淋巴结与原发病灶的λHu比值均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淋巴结与原发病灶的λHu比值、术前CEA≥5 ng/mL、淋巴结直径≥3 cm。④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诊断34例NSCLC患者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在80.00%以上。结论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中可应用能谱CT参数以及临床病理因素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进行准确预测,该模型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首选工具。
胡志鹏冶治张庆欣
关键词:临床病理因素高海拔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医工结合
以多发小囊泡样改变为重要特征的不典型肝细胞癌伴多发血管瘤一例
2012年
患者女,46岁。因"上腹部胀痛3月,加重3天"入院。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发热、呕血、黑便等。患者既往体健,无糖尿病、高血压及乙肝病史,入院实验室检查:CEA为1.14ng/mL,AFP〈0.500IU/mL,CA-50为6.68U/mL,CA19-9为42.31U/mL,糖类抗原为121.5U/mL,铁蛋白为185.98ng/mL,糖原蛋白为25.60U/mL。影像学检查:MRI平扫于肝Ⅷ段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86mm×75mm×58mm,其边缘光整,T2WI和DWI上肿块呈不均匀性高信号,In-phase像上肿块呈低信号,Out-phase上未见信号减低区。T2WI肿块内周边见多发大小不等的高信号囊泡影,直径约3~14mm(图1~4)。
张庆欣唐桂波李明利杨国财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