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欣蕊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原代肝细胞
  • 7篇肝细胞
  • 6篇小鼠
  • 5篇蛋白
  • 5篇蛋白酶
  • 5篇蛋白酶体
  • 5篇小鼠原代肝细...
  • 4篇蛋白酶体抑制...
  • 4篇抑制剂
  • 4篇制剂
  • 4篇硼替佐米
  • 4篇HBV
  • 3篇药物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炎
  • 3篇HBV转基因
  • 3篇HBV转基因...
  • 2篇对转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青海省人民医...

作者

  • 12篇张欣蕊
  • 3篇李娜
  • 2篇王悦
  • 2篇陶鑫
  • 1篇梁歌宏
  • 1篇刘振扬
  • 1篇曹阳
  • 1篇李娜
  • 1篇龚亮
  • 1篇袁有成
  • 1篇李洪钧

传媒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2012年全...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扁塑藤素对HepG2.2.15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扁塑藤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HepG2. 2. 15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对乙肝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扁塑藤素作用于转染HBV全基因组DNA的肝癌细胞株HepG2. 2. 15,作用24 h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测定扁塑藤素对HepG2. 2. 15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扁塑藤素对HepG2. 2. 15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改良的两步灌流法分离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扁塑藤素对原代肝细胞的毒性;应用ELISA法和PCR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含量。结果扁塑藤素可以影响HepG2. 2. 15细胞的生长,显微镜下亦可见被药物作用后的细胞脱落明显,脱落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中,形态变圆,折光性差;扁塑藤素对原代肝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为2μmol·L^-1,最大无毒浓度以下,浓度为2、0. 2、0. 02μmol·L^-1的扁塑藤素可以有效抑制原代肝细胞HBsAg和HBV-DNA的表达,且随着扁塑藤素浓度的减低对HBsAg和HBV-DNA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扁塑藤素可以影响HepG2. 2. 15细胞的生长;在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中,一定浓度的扁塑藤素可以抑制其HBsAg和HBV-DNA的表达。
张欣蕊易学瑞孔祥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蛋白酶体抑制剂乙肝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
雷公藤红素对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HBV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考察雷公藤红素对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抗HBV作用。方法:改良的两步灌流法分离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药物作用24 h后取上清,分别应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sAg和HBV-DNA。结果:雷公藤红素对原代肝细胞TC50为(6.49±0.8)μmol·L-1;雷公藤红素浓度低于0.8μmol·L-1时,对原代肝细胞没有明显毒性;在0.08~0.8μmol·L-1浓度范围内对HBsAg和HBV-DNA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随着雷公藤红素浓度的增加,对HBsAg和HBV-DNA的抑制作用增强。结论:雷公藤红素不仅能够抑制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HBV-DNA的复制,而且可以有效抑制其HBsAg的表达。
张欣蕊易学瑞袁有成李娜孔祥平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蛋白酶体抑制剂HBV-DNA
青蒿琥酯及其与硼替佐米在HBV-Tg小鼠中抗病毒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与硼替佐米的抗HBV作用。方法:以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给予含青蒿琥酯分别为0、0.4、2、10、50、250μmol/L及其联合1μmol/L硼替佐米,培养24h,MTT法检测对细胞生长影响。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HBsA g的变化,比较不同浓度药物对HBsA g抑制率。体内实验采用HBV-Tg小鼠分4组,对照组:0.5ml 5%葡萄糖/d;青蒿琥酯组:青蒿琥酯30mg/(kg·d);硼替佐米组:硼替佐米0.5mg/kg,每周2次;硼替佐米青蒿琥酯联合组:青蒿琥酯30mg/(kg·d),并硼替佐米0.5mg/kg,每周2次。每15天采血1次,测HBsA g。30天后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固定,HE染色和HBcA g免疫组化检测,计数HBcA g阳性细胞数。结果:50μmol/L以下青蒿琥酯及其联合1μmol/L硼替佐米对原代肝细胞均无毒性。10和50μmol/L的青蒿琥酯对HBsA g有显著抑制作用,联合硼替佐米后对HBsA g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在体内实验中,30mg/kg青蒿琥酯连续给药30天后可以明显抑制HBV-Tg小鼠的HBsA g和HBcA g表达,0.5mg/kg硼替佐米连续给药对HBV-Tg小鼠的HBsA g却有刺激作用。结论:体内外实验证明,青蒿琥酯能显著抑制HBV抗原的表达。
易学瑞袁有成张欣蕊龚亮李娜孔祥平
关键词:青蒿琥酯硼替佐米原代肝细胞
硼替佐米对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HBV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利用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评价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的两步灌流法分离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分别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sAg和HBV-DNA的水平;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对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和HepG2.2.15细胞的毒性,观察其作用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分离的原代肝细胞纯化后活细胞占0.90,HBsAg和HBV-DNA在5 d内均能稳定表达。药物作用24 h后,MTT结果显示260μmol·L-1及以下浓度的硼替佐米对原代肝细胞无明显毒性,但对HepG2.2.15细胞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性,其最大无毒浓度为12.5 nmol·L-1。药物在0.026μmol·L-1~26μmol·L-1的浓度范围内对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HBsAg和HBV-DNA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硼替佐米在体外对HBV有抑制作用;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抗HBV活性研究。
易学瑞袁有成陈阳述陈文吟陶鑫张锋张欣蕊孔祥平
关键词:硼替佐米蛋白酶体抑制剂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HBV-DNA
8种天然药物与硼替佐米对HBsAg抑制作用及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和几种天然药物体外对HBV的抑制作用,并探索硼替佐米抑制HBV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确定最大无毒浓度,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24h后细胞上清中HBsAg的变化,比较不同药物对HBsAg的抑制率。经1μmol/L硼替佐米处理原代肝细胞24h后,提取蛋白质,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得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分析比对。以RT-PCR及West blot验证选定的差异蛋白,分析其与HBV抑制作用的关系。结果:在8种天然药物中以扁蒴藤素对HBV作用最强,IC50为0.43μmol/L,EGCG的IC50是24.9μmol/L,且安全性较好。硼替佐米作用原代肝细胞蛋白质组分析发现了21个差异斑点,其中包括HSP60异构体(gi/26353954)。RT-PCR检测发现经硼替佐米作用后HSP60、HSP90表达下调,HSP70表达上调,而West blot鉴定HSP60变化不大。但是经EGCG作用后HSP90表达的下调与对HBsAg的抑制是一致的。结论:调节宿主细胞的蛋白质降解与折叠将有利于寻找新型抗HBV药物。
易学瑞袁有成龚亮张欣蕊张欣蕊孔祥平
关键词:硼替佐米HBV转基因小鼠蛋白质组蛋白酶体热休克蛋白天然药物
复制型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培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复制型HBV-Tg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敏感性。方法改良的两步灌注法分离、纯化、培养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24孔板培养7天,每天换液,收集上清,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和病毒学指标HBsAg、HBV-DNA的水平;分离HBV-Tg小鼠与野生型Balb/c鼠肝细胞,培养24h后加不同浓度酒精,于16h后检测两种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的AST水平。结果 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从铺板第3天开始,LDH、ALT、AST水平达到平衡,膜稳定性恢复正常;在第3~5天ALB水平稳定于较高水平;HBV复制及表达指标(HBsAg、HBV-DNA)在铺板后1~5天能保持较高水平;酒精对原代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浓度〈2%时,野生型Balb/c鼠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低于HBV-Tg小鼠,浓度≥2%时,两种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相当。结论复制型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可以在体外稳定维持肝细胞活性与功能,表达高水平的HBV-DNA和HBsAg,为体外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模型。
陶鑫陶鑫袁有成刘振扬张欣蕊刘振扬
关键词:活性氧簇细胞模型原代肝细胞
雷公藤红素对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HBV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抗HBV效果.方法:改良的两步灌流法分离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药物作用24h后取上清,分别应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sAg...
张欣蕊易学瑞袁有成李娜孔祥平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实验药理原代肝细胞
文献传递
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来源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来源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219株,PCR扩增以下毒力基因:外膜蛋白A(ompA)、生物膜相关蛋白(bap)、血红素加氧酶(hemO)、群体感应系统组成基因abaI和abaR。收集相关炎症指标、药敏结果和患者预后信息。结果:219株鲍曼不动杆菌毒力基因ompA、bap、hemO、abaI、abaR的总体携带率分别为83.11%、57.53%、47.49%、69.41%、64.8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毒力基因ompA、bap、abaI、abaR携带率高于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MDR-AB)(χ^(2)=27.186、69.044、53.067、68.763,均P<0.01),而hemO的携带率与此相反(χ^(2)=5.366,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mpA、bap、abaI、abaR的携带率与预后呈正相关(r=0.197、0.303、0.294、0.292,均P<0.01),且预后不良组菌株同时携带的毒力基因数量也更多。白细胞升高组bap和abaR的携带率更高(χ^(2)=6.517、4.977,均P<0.05)、C反应蛋白升高组ompA和abaR的携带率更高(χ^(2)=7.478、6.405,均P<0.05)、PCT升高组abaI的携带率更高(χ^(2)=5.082,P<0.05)。结论:下呼吸道标本来源鲍曼不动杆菌普遍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多重耐药株的毒力基因携带率更高,毒力基因携带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曹源崔晓慧梁歌宏李洪钧张欣蕊王悦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毒力基因耐药性预后
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怀疑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及病原菌鉴定。采用WHONET5. 6软件进行耐药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4年共送检血培养标本11 356份,分离病原菌984株,分离率为8. 66%。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其对除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以外的其他头孢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比大肠埃希菌低,在35%以下,二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葡萄球菌属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近4年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属。结论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分布较为广泛、多样,各菌种间耐药性亦有差异,因此临床应加强监测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张欣蕊曹阳王悦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具有蛋白酶体抑制剂活性的天然药物对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HBV的抑制作用
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持续复制,可以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已成共识。核苷(酸)...
张欣蕊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天然药物原代肝细胞毒性作用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