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秋萍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翼手目
  • 8篇蝙蝠
  • 3篇回声定位
  • 3篇回声定位声波
  • 2篇泰坦
  • 2篇菊头蝠
  • 2篇核型
  • 1篇性二型
  • 1篇翼管
  • 1篇再发现
  • 1篇适生区预测
  • 1篇鼠耳蝠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核型报道
  • 1篇褐扁颅蝠
  • 1篇扁颅蝠

机构

  • 9篇广州大学
  • 7篇山东大学(威...
  • 5篇中山大学
  • 4篇京都大学
  • 4篇大阪市立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吴毅
  • 9篇张秋萍
  • 9篇余文华
  • 8篇李玉春
  • 8篇李锋
  • 5篇王英永
  • 5篇郭伟健
  • 5篇王晓云
  • 5篇徐忠鲜
  • 4篇本川雅治
  • 1篇邓学建
  • 1篇彭红元
  • 1篇周全
  • 1篇李峰
  • 1篇胡宜峰

传媒

  • 4篇四川动物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华南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使用Petter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对华南菊头蝠Rhinolophus huananus飞行和静止状态的回声定位声波进行录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种状态的回声定位声波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华南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类型为FM-CF-FM型,有1~2个谐波,不同状态下的峰频、声脉冲时间、声脉冲间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似种大耳菊头蝠R.macrotis比较,二者在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峰频存在差异,可作为区分2个种之间的声学依据。
郭伟健王晓云张秋萍李锋陈柏承吴毅余文华李玉春
关键词:回声定位声波
毛翼管鼻蝠在广西和江西分布新纪录及其性二型现象被引量:7
2015年
于2013年分别在广西北流大容山和江西井冈山用蝙蝠竖琴网分别采集到1只和9只蝙蝠标本,主要特征为:体型中型,鼻部前端呈短管状,背部毛基黄褐色,毛尖褐栗色,头骨和牙齿均粗壮。在室内使用Petters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录制其静止和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信号,其超声波为FM型,飞行状态下主频率51.3~59.0 k Hz。根据形态特征鉴定该蝙蝠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广西和江西两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对该种蝙蝠雌雄标本进行对比发现,6项外部形态和头骨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该种具有性二型现象。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
陈柏承余文华吴毅李锋徐忠鲜张秋萍原田正史本川雅治彭红元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性二型
江西省蝙蝠新纪录——褐扁颅蝠及其核型报道被引量:5
2014年
2013年8月在江西井冈山采集到1只体型很小的雌性蝙蝠,其主要特征为:体重仅为4.7 g,前臂长25.21 mm;大拇指基部和足掌具肉垫;头颅骨扁平,颅高约为颅宽的1/2。经鉴定为褐扁颅蝠Tylonycteris robustula,是江西省首次采集、记录到该种蝙蝠,属该省翼手目新纪录,并在国内首次报道其核型:2n=32,FN=52。
张秋萍余文华吴毅徐忠鲜李锋陈柏承原田正史本川雅治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褐扁颅蝠核型
江西省发现泰坦尼亚彩蝠被引量:4
2015年
2013年7月和8月,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溪村(26°37.143′N,114°10.875′E,海拔777 m)和朱砂冲林场(26°33.703'N,114°11.232'E,海拔805 m)使用竖琴网分别采集到7号(6雄1雌)和5号(全雌)森林性蝙蝠标本。上述蝙蝠标本体型较小,前臂长30.16-33.85 mm,颅全长13.90-14.76 mm;无鼻叶,耳廓呈漏斗状,耳屏略呈披针形;脑颅骨略显扁平,齿式为2.1.3.3/3.1.3.3=38;核型中染色体数(2n)为32,常染色体臂数(FN)为52。经鉴定均为泰坦尼亚彩蝠(Kerivoula titania),是江西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同时也为中国大陆地区(除海南和台湾)翼手目分布新纪录。本文给出了泰坦尼亚彩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及其相关测量数据,并对江西产该种蝙蝠雌雄性标本间的形态数据以及江西产标本与东南亚产该种标本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该种性二型分化不明显,但江西和东南亚两地区种群在形态上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同时对其染色体核型、生态及保护地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锋余文华吴毅陈柏承张秋萍徐忠鲜王英永陈春泉原田正史本川雅治李玉春
关键词:核型
水甫管鼻蝠在模式产地外的发现--广东和江西省新纪录被引量:8
2016年
管鼻蝠(Murina)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为森林性小型蝙蝠,遍布整个亚洲大陆,从巴基斯坦东北部到西伯利亚、韩国、日本直至澳大利亚南部(Corbet and Hill,1992)。Simmons(2005)记录世界上管鼻蝠属有17种,之后陆续发表了17个管鼻蝠新种(或亚种提升为种)。
王晓云张秋萍郭伟健李锋陈柏承徐忠鲜王英永吴毅余文华李玉春
施氏菊头蝠再发现及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2014年6月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耿家营乡硝洞中采集到2只中型菊头蝠,特征为:马蹄叶宽大,圆形,腹缘中央缺刻凹且边缘呈平行状;头骨较大,鼻隆膨大,且向前突出;第一上前臼齿位于齿列中,与前后齿间距相当;阴茎骨大,呈圆柱形,顶端与底部均膨大.经鉴定为施氏菊头蝠Rhinolophus schnitzleri,是该物种自定种后的再发现,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同时,使用Petter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对施氏菊头蝠在飞行和静止状态下的声频进行录制,使用Batsound软件分析其声频特征.结果显示,其回声定位声波类型为FM-CF-FM型,静止状态和飞行状态峰频分别23.87kHz和24.10kHz,不同状态下的仅声脉冲间隔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余文华李峰郭伟健王晓云张秋萍陈柏承李玉春吴毅
关键词:再发现回声定位声波
罗霄山脉翼手目物种多样性及适生区预测被引量:2
2020年
罗霄山脉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型山脉,面积约6.76万km2。该山脉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季风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亚洲东部第三纪冰期动物重要的避难所。为了解罗霄山脉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状况,本研究组于2013–2018年,使用雾网、手网和竖琴网等工具开展了针对性调查与标本采集,同时运用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生学方法鉴定物种。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罗霄山脉地区现有翼手目物种4科14属40种,其中罗霄山脉翼手目新记录种25种,省级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9种。同时,本研究基于5年的调查采集位点,使用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虚拟实验室(the Biodiversity&Climate Change Virtual Laboratory)在线生境预测平台,对罗霄山脉翼手目物种当前的适生区,以及3种不同量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RCP 2.6/6.0/8.5)2050年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其中随机森林算法(randomforest)的模型解释力较优,其预测结果显示:影响该区域翼手目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降水季节性和年平均温度;山脉中部及南部为翼手目的高适生区,面积约为罗霄山脉的30%;与当前适生区相比, RCP 2.6情景下2050年该类群适生区有所扩增, RCP 6.0和RCP 8.5情景下均会导致翼手目适生区急剧缩减,且分布区将迁移至高海拔区域以响应气候变化。而本项目的开展不仅初步掌握了罗霄山脉翼手目物种多样性本底状况,也为开展后续的翼手目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
胡宜峰王晓云邓学建吴华黄正澜懿岳阳黎舫张秋萍郭伟健李锋陈柏承徐忠鲜周全余文华吴毅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广东发现泰坦尼亚彩蝠及其回声定位声波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于2014年4月在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竖琴网采集到4只体形较小的雌性蝙蝠样本,其形态特征为无鼻叶结构,具漏斗状耳廓和披针形耳屏,前臂长32.30~34.11 mm,胫骨长16.47~17.72 mm;头骨较扁平,颅全长13.99~14.59 mm,脑颅高4.66~5.17 mm;齿式为2.1.3.3/3.1.3.3=38。经鉴定为泰坦尼亚彩蝠(Kerivoula titania),是广东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首次报道了该种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声波类型属于调频(FM)型,峰频(114.3±3.9)k Hz,带宽(117.8±12.3)k Hz,脉冲持续时间(1.7±0.3)ms,脉冲间隔时间(12.9±1.3)ms。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锋余文华吴毅陈柏承张秋萍原田正史本川雅治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回声定位声波
中国渡濑氏鼠耳蝠种名订正被引量:10
2017年
金黄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与渡濑氏鼠耳蝠M.rufoniger在物种识别及学名和中文名使用上一直混乱。以广东和江西采集的部分鼠耳蝠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厘定。结果显示,所采集的标本应为"渡濑氏鼠耳蝠",其形态特征却与国内文献中的"绯鼠耳蝠"(学名错用为M.formosus)形态描述相符合,结合历史文献,可确定国内鉴定的"绯鼠耳蝠"应为渡濑氏鼠耳蝠,国内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而近似种金黄鼠耳蝠仅在台湾和江西有分布记录。
党飞红余文华王晓云郭伟健庄卓升梅廷媛张秋萍李锋李玉春吴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