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国

作品数:3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文学
  • 25篇报告文学
  • 9篇长篇
  • 8篇长篇报告文学
  • 5篇作家
  • 4篇文学作家
  • 4篇小说
  • 4篇报告文学作家
  • 3篇正义
  • 3篇正义性
  • 3篇文化
  • 3篇文学评论
  • 2篇有感
  • 2篇遮蔽
  • 2篇历史长河
  • 2篇轰动效应
  • 2篇长河
  • 2篇传媒
  • 1篇担当
  • 1篇胆识

机构

  • 31篇济宁职业技术...
  • 1篇锦州师范学院

作者

  • 31篇张立国
  • 5篇张宏图
  • 1篇高骐
  • 1篇张英伟
  • 1篇楚英杰
  • 1篇韦宇

传媒

  • 8篇广播电视大学...
  • 7篇百家评论
  • 3篇郧阳师范高等...
  • 2篇南方文坛
  • 2篇汕头大学学报...
  • 2篇济宁师范专科...
  • 2篇泰山学院学报
  • 1篇锦州师范学院...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林业产业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人与一套书——读谭小萍的报告文学《世纪大救亡》有感
2012年
从心灵感受,总体评价,独到之处三个方面评论谭小萍的长篇报告文学《世纪大救亡》,并就一个人与一套书;大量新信息的提供及书名的内涵三个方面解析了该书的特点,对该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张立国
关键词:抗日救亡歌曲
秣马临荒甸 尚思卧龙图
2022年
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说:“报告文学要为国家说话;要为人民说话;要为不会说话的自然说话;要为不会说话的地球说话。”我认为,艾前进、艾佳的长篇报告文学《踏遍山河绘丹青》做到了。他们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他们如实地反映了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院70年艰苦卓绝的历史。那是一个可以称得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群体。冰天雪地的黑龙江;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高山峡谷的云南……林调人都用他们的双脚丈量过。
张立国
关键词:长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作家
报告文学作家的胆识与担当——评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涧溪春晓》
2021年
本文从强烈的批判性、精彩的戏剧冲突结构、难得的乡村工作教科书三个方面,对《涧溪春晓》一书展开深入分析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强烈的评判,来自作者的学识、史识与胆识,来自类似赵树理的创作理念。精彩的戏剧冲突结构,是由三四十个激烈性、日常性、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小故事构成的。称其为难得的乡村工作教科书,是因为作品充分展示了高淑贞这位迎难而上、见招拆招、公平公正、勇于担当的乡村工作者的智慧和行政技巧。文章最后提出了几个引人思考的问题:乡村脱贫后的“二律背反”问题、报告文学的文化底蕴问题及报告文学的语言问题。
张宏图张立国
关键词:胆识担当
传媒遮蔽下的报告文学
2004年
张立国
关键词:报告文学传媒文化文学创作文学评论
汪洋恣肆与利剑封喉——读赵德发的《白老虎》
2014年
'汪洋恣肆'与'利剑封喉',这是两个素无关联的词语,然而却是赵德发大作《白老虎》的两个显著特色。李朝全先生提出了作家们'中年转型'的概念。细想一下,中年转型有两种情况:一是主动转型;二是被动转型。主动转型者是对自己固有创作模式的突破,从小说、诗歌、散文等创作转入报告文学创作,以求新的成就。被动转型者往往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力量出于某种需要要求作家去写报告文学。有的作家不愿去写,不得不应付,这便难有好作品问世。而有的作家心甘情愿去做。
张立国
关键词:胡蒜葱属报告文学作家
历史长河的浊与清——评冬如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条黄柏河》
2016年
报告文学《中国有条黄柏河》以其现实性、正义性、批判性、战斗性得以充分显现。本文从立体书写、真实感人;思想敏锐、敢于立言;历史在场主义与主体自觉性;不可或缺的形象思维,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中国有条黄柏河》是一部值得肯定的成功之作,是一部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佳作。
张立国
关键词:母亲河形象思维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读齐欣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所想到的
2020年
报告文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齐欣的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堪称报告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之作,也是一部少有的能让人落泪的作品。本文从选材精当,紧扣主旋律,人性关爱,至善至诚,多舛命运,牵动人心,人间烟火气,浓郁乡土味四个方面对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并进而评述了该作以主人公苏庆亮三次人生选择的曲折命运为主线结构故事,展开叙事,营造了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精巧的艺术结构突显了报告文学的审美魅力。
张立国
关键词:报告文学人性命运情节
没有突破,就不能出轰动效应的报告文学
2007年
时机——报告文学的生命线;定势——准确把握社会的阅读心理;文化——不可或缺的厚重感;新奇─始终不可忘记的看点。
张立国
关键词:报告文学轰动效应
报告文学轰动效应探源被引量:1
2007年
报告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已久,怎样振兴报告文学,本文汇总了若干篇对八十年代生产过轰动效应的报告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文章的观点,从文本解读、理论探析两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报告文学产生轰动效应的诸多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几条带有普通性的规律作为启示,以期对报告文学创作能有所裨益。
张立国
关键词:报告文学轰动效应
消息盈虚 终则有始——读《今日的红色中国》看斯诺
2006年
文章从批评当下我们的某些新闻入手,介绍分析了斯诺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再次来到中国写下的长篇报告文学《今日的红色中国》,从而归纳出:(一)“陌生化”写作的斯诺;(二)探真求实的斯诺;(三)勤奋敬业的斯诺;(四)睿智理性的斯诺。文章同时指出,斯诺是一个跨越国界的文化典范,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解着东西方的“神圣化”与“妖魔化”。
张立国
关键词:斯诺记者报告文学品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