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
- 作品数:12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地震局合同制科研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一五”监测台网建设成果简述
- 2014年
- 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一五"监测台网建设是"十一五"监测类项目,包含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扩建、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建设、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及信息服务系统完善。该项目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各市、县政府共同投资,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投入。与"十五"期间的监测系统相比,建成后的监测台网提高了观测动态范围,扩大了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信息量。台站数量与密度的增加,使台网监测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 张芹曲均浩董晓娜金鹏吴晨房晓亮刘霞
- 关键词:地震台站
- 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 2009年
-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结合山东省地震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以保障防震减灾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 张芹季爱东张坤董晓娜刘博
-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防震减灾
- 乳山序列地震分布与震源区速度结构的关系被引量:6
- 2019年
- 速度结构反演可提供与震源区介质及地震发生位置等有关的重要信息,为了解地震形成机理及发震环境提供重要依据。文中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乳山台阵2014年5月7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有6个以上台站记录到的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并反演其震源区P波三维速度结构。1 410次乳山台阵记录的ML> 1. 0地震经双差定位后获得1 376次精确定位结果,震中呈NWW-SEE向展布,走向SEE,倾向SW,形成长约3km、宽约1km的地震密集带;速度结构显示震源区附近存在3个速度明显不同的区域,余震活动主要发生在3个区域的交会位置,偏高速体一侧;综合考虑震中展布与高、低速体及不同性质岩体间的位置关系、区域地质构造等因素,推测震中展布位置应为2种不同岩体的界线,在高速体与低速体过渡带之间可能存在1条隐伏断裂。
- 曲均浩王长在刘方斌周少辉郑建常李新凤张芹
- 2013-2014年山东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初探被引量:31
- 2015年
- 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2014年山东乳山地震序列重新定位,通过CAP及P波初动方法确定乳山序列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结果显示,乳山序列呈现NW向展布,地震密集分布在8km×3km范围,震源深度分布在4~10km,4~7km区间相对集中.较大地震震源机制的节面Ⅰ方向与序列地震优势分布方向基本一致.综合考虑精确定位结果及较大地震震源机制,并结合震区附近地震资料,初步推测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为NW方向、近直立的走滑型隐伏断裂.
- 曲均浩蒋海昆李金张志慧郑建常张芹
- 关键词:发震构造双差定位
- 山东及邻区小震活动月频次分布浅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1975—2010年4月山东区域地震台网地震目录,确定研究区地震震级下限,剔除余震,对预处理后的小震活动月频次进行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及小震月频次(x)与累计次数之间的函数拟合。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小震活动月频次符合正态分布,月频次与其累计次数之间存在类似G-R关系。对小震月频次分布的峰度K_U、偏度S_k、C_v值以及b_m值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13次M_L≥5.0地震前,月频次分布表现出明显起伏变化。
- 李霞周彦文张芹
- 关键词:小震活动
- 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定位子台网选取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选取山东及邻区4个不同区域的地震,分析"定位子台网"分布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定位子台网"的选取规则。探讨两种台站分布情况下定位偏差、水平误差、拟合残差随空隙角、近台距离、远台距离的变化;定位偏差及水甲误差与拟合残差的关系。结果显示,速报时选择4—9个分布相对合理的"定位子台网"参加定位,结果较好,使用水平误差估计,定位结果质世比较适合。
- 季爱东钟普浴于澄周彦文张芹
- 关键词:水平误差
- GPON光纤技术在山东地震信息网络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简要介绍了山东省地震行业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新建系统的项目背景、建设需求。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Epon和Gpon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和采用光纤组网的技术优势,以及结合山东省地震局信息系统实际和今后业务的发展规划。同时考虑了如何设计、技术思路和实施方案,以使该设计思路和方案最大程度的发挥优势。
- 吴晨张坤房晓亮张芹胡旭辉
- 关键词:PON技术OLT
- 山东及附近海域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记录,选取2007年以来台网记录清晰的M_L≥2.0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每次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_0和矩震级M_W,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合山东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特点,对胶东半岛及北部海域、南黄海北部地区、沂沭带地区、冀鲁豫交界地区应力场分布和时空变化进行细致分析,并探讨其区域特征及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 季爱东穆娟张芹曲均浩郑建常
- 关键词:环境剪应力
- CAP方法反演2014年山东乳山M4.2、M4.0地震震源机制解被引量:22
- 2014年
- 选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乳山2014年1月7日M4.2及4月4日M4.0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均在矩心深度为6km处获得最佳震源机制解,其节面参数基本一致,属于近走滑型地震。震中附近流动台站的震源距计算表明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应略小于7km,与CAP方法反演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地震的主体破裂发生在上地壳。
- 曲均浩刘瑞峰李金李永红张芹李铂吴丹彤
- 关键词:震源机制震源深度
- 基于神经网络的近震与远震识别被引量:7
- 2012年
- 选用P波震相附近的地震波作为研究对象,对近震和远震特征信息进行探讨。选取初至P波主周期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元,P波到达后2~6s作为地震波时间窗,选择正确的网络结构和参数,搜集大量的地震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实现对近震和远震地震事件的非线性系统识别。结果表明:在样本训练区间检验数据的预测结果置信度达到100%;在非样本区间也能迅速收敛到标识符0或1附近。近震样本信号最大周期为0.25s,而置信度达到80%以上的预测区间几乎接近0.35s;远震样本信号最小周期为0.9s,而置信度达到80%以上的预测区间达到0.5s,表明模型建立得当,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 曲均浩刘希强吴丹彤张芹于澄穆娟苗庆杰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近震远震震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