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范民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地震预报可能性的物理分析(英文)
- 2000年
- 分析了岩石的破裂过程 ,认为地震是非线性系统失稳的结果 .加卸载响应比反映了岩体趋近应力峰值的程度 ,其异常仅标志着某地区具有发生地震的危险性 .指出临震预报的困难在于地震往往发生在应力峰值之后 ,同时还讨论了临震预报的可能性 .
- 董积平张范民刘旭宙
- 关键词:地震预报岩石破裂应力物理分析
- 肃南5.7级地震过程剪切波分裂特征被引量:7
- 1996年
- 剪切波分裂应用于地震预报中的3个主要困难是:(1)如何自动定量识别剪切波快慢波到时;(2)用以认识其基本特征的震例太少;(3)因各次地震的复杂性,对所给剪切波分裂结果难以给出恰当的解释。本文研究了1988年11月22日甘肃肃南5.7级地震过程剪切波分裂的特征。所用资料为1988年8月到1990年8月中法合作张掖数字台网的记录。通过对张掖~肃南地区地壳结构模型的研究,确认了所用各次地震的真实出射角基本上位于剪切窗附近。联合使用本文提出的最大特征值法、波形识别算子法和最大似然法,定量确定了剪切波快、慢波到时。结果表明:1988年甘肃肃南5.7级地震前后,快、慢波时间延迟呈现了减小(1988年10月至11月22日)~发震~恢复(主震后)的形态,其基本形态类似于1990年天祝—景泰地震过程。综合分析了地震剪切波分裂的时间进程和空间动态分布,用EDA模式和组合模式解释了出现的特征,认为此次地震出现了具有物理意义的剪切波分裂前兆。
- 李清河张范民范兵刘希强
- 关键词:各向异性地震前兆地震波剪切波
- 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特征被引量:2
- 1998年
- 应用1990年至1995年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的特征.利用最大特征值法、波形识别算子法和最大似然法定量确定了剪切波分裂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及快波偏振方向.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内剪切波分裂延迟增大,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也从NE向转为NW向,地震后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其时间延迟变化与Peacock(1988)的结果很相似,而快波偏振方向的变化类似于1990年肃南地震过程.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S波分裂方面的前兆特征是明显的.
- 张范民李清河荣代潞
- 关键词:S波分裂地震波
- 1932年昌马地震构造力学特征探讨
- 1994年
- 1932年昌马地震构造力学特征探讨郭万武,张范民,邢成起,温增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DISCUSSIONONTHETECTONOMECHANICFEATURESOF1932CHANGMAEARTHQUAKEMs7.6¥GuoWanwu;...
- 郭万武张范民邢成起温增平
- 关键词:地震地震地质
-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对地震信号及地震震相进行识别被引量:18
- 1998年
-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初步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对地震信号及震相进行识别的能力.为了进行识别,将三分向地震资料的矢量模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确定地震震相和到时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对于信噪比较高的地震记录,效果更好.
- 张范民李清河张元生盛国英范兵
- 关键词:地震信号识别法震相人工神经网络地震
- 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波场分解和震相识别被引量:9
- 1993年
- 本文以介质中弹性波场的传播特征和多元统计分析为基础,从数学上进行严格的推导,得到了模型与资料拟合的最大似然判据,以检验地震波列中是否存在某种特殊波型的能量。利用概率滤波可得分解后的地震图,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到震相到时。用此方法处理P波资料,效果较好。对于剪切波资料,有时处理结果不十分理想。这可能是由于径向分量和横向分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造成的。对于因介质各向异性而形成的分裂剪切波,用此方法得到的S波到时为快S波到时。此方法对于单台三分向记录资料的处理是十分有效的。
- 张范民
- 关键词:震相识别波场分析地震波
- 利用伪谱法模拟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波(英文)被引量:1
- 1999年
- 介质的弹性常数为三维四阶张量的分量,共有81个,由于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的对称性及能量密度是应变的二次函数,一般各向异常性介质的独立弹性常数可减为21个,如果介质具有较高的对称性,独立弹性常数的数目会更少。 对于地壳和上地幔,具有5个独立弹性常数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是一个非常好的近似,本研究中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对称轴方向可以是任意的(即对称轴可以不平等于铅直方向),在此情况下,需要进行坐标变换,如果已知介质在某一坐标系(其坐标轴平行或垂直于介质的对称轴)中的弹性常数,我们能够容易地利用变换公式得到变换后新坐标系中的弹性常数。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案,利用伪谱法既能模拟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也能模拟点源激发的波场。在勘探地球物理和地震学中,模拟横向各向同性介拮中传播的平面波及区域源产生的波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然而在一般各向异性介质中,很难或不可能确定弹性波的相速度和偏振方向,但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则可以通过坐标变换来实现,这里我们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的模拟。
- 张范民竹中博士李清河王彦宾
- 关键词:地震波各向异性横向各向同性
- 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波场分解和震相识别
- <正>利用最大似然法对单台三分向数字化地震资料进行波场分解和震相识别,为研究介质中的地震波场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介质中弹性波场的传播特征和多元统计分析为基础,从数学上进行了严格的推导,得到了模型与资料进行...
- 张范民李清河
- 文献传递
- 永登5.8级地震和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S波分裂特征被引量:2
- 2000年
- 应用 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 ,研究了 1995年 7月 2 2日甘肃永登 5 .8级地震和 1996年 6月 1日天祝 -古浪 5 .4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的特征。结果表明 ,在永登地震前大约 1年的时间内剪切波分裂延迟增大 ,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也从 NE向转为 NW向 ,地震后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因此 ,可以认为 ,此次地震前 S波分裂方面的前兆特征是明显的。对于天祝 -古浪 5 .4级地震 ,快 S偏振方向是从北偏西方向转为北偏东时发震 ,而该次地震的 P轴为北偏东5 0°,由于收集的小震资料较少 ,快慢 S波时间延迟的分析结果没能反映出应力强度的积累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该次地震孕育与永登地震后应力调整纠缠在一起的结果 (两者距离 12 0多公里 )。
- 张范民阮爱国荣代潞
- 关键词:永登地震S波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