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维波 作品数:50 被引量:177 H指数:9 供职机构: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复位内固定带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2004年 韦仕战 彭维波 罗群强关键词:复位内固定 带肌蒂 骨瓣移植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青壮年 改良术式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改良术式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3年12月,采用改良扩大切取前臂带蒂深筋膜瓣重建环状韧带和修复肘部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尺骨截骨延长、骨痂回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0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10岁,平均4岁。致伤原因:摔伤24例,交通事故伤8例,高处坠落伤8例。均为单侧伸直型骨折;病程2~11个月,平均4个月。合并桡神经麻痹4例。结果术后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桡神经麻痹、肌筋膜室综合征、手部伸肌肌力下降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5周。随访期间3例发生再脱位,无手部肌肉粘连致手功能障碍及桡骨小头瓶颈状改变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Mackay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获优32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92.5%。结论采用改良术式治疗陈旧性伸直型孟氏骨折,肱桡关节匹配程度良好,可不作内固定处理,临床疗效良好。 韦仕战 唐毓金 彭维波 班华登关键词:陈旧性孟氏骨折 截骨 植骨 环状韧带 20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治疗分析 2005年 目的寻找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对20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钢板固定组(小型可塑钢板内固定法,n=47)、保守组(传统的8字外固定法,n=81)、髓内固定组(克氏针或斯氏针髓内固定,n=75)。对各组的对位效果、并发症、肩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钢板固定组、髓内固定组、保守组的对位优秀率依次为85.11%、26.67%、6.17%;前者显著优于后两者,χ2分别为37.19,81.29,P均<0.01;肩关节障碍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后两者(P均<0.01)。结论小型可塑钢板内固定法比髓内固定法和保守法更适于临床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 韦仕战 彭维波关键词:锁骨 S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15例 2002年 唐毓金 彭维波 黄卫国 韦仕战 陆敏安关键词:SF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并发症 可吸收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10例报告 2005年 彭维波关键词:可吸收螺钉 脊柱结核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99年 对68例脊柱结核病人的诊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组病人确诊晚与大部分患者早期结核全身中毒症状轻,对早期局部症状不重视,部分非专科医生缺乏对该病的认识有关。对手术前后的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入路选择进行讨论。认为病灶彻底清除,脊髓压迫前路减压,同步前方植骨是脊柱结核手术的关键,正确的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是完成手术的基础。坚持长期服药是彻底治愈的保证。 彭维波关键词:脊柱结核 外科手术 硬纸壳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37例 1993年 Colles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病,治疗以徒手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主。笔者于1990年9月~1991年11月按外地经验用硬纸壳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37例,取得满意结果,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平均51岁,右23例,左14例,全部为新鲜骨折。 1.2治疗方法 1.2.1材料选择厚为0.2~04cm的硬纸壳裁剪成前后两托(图)。长度为前臂中段到腕关节2cm,后托稍长于前托,前端2cm处较后部分小。 彭维波 张庆生关键词:外固定治疗 腕关节 新鲜骨折 腕部 延迟愈合 骨折患者术后不愈合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32例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不愈合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白细胞介素-18(IL-1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36例骨折术后Ⅰ期愈合患者(Ⅰ期愈合组)比较。结果不愈合组血清IL-1β、TNF-α和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和Ⅰ期愈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巨噬细胞被活化,引起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影响骨折术后愈合。 罗群强 彭维波 罗章伟 莫雄革 黄辉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效果,讨论不同手术入路选用的依据及优缺点。方法收治9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背侧入路39例,掌侧入路44例,联合入路11例。结果其中9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按Dienst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31例,良45例,可9例,差6例,优良率80.85%。结论 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应根据背侧或掌侧移位及骨质粉碎缺损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LCP固定具有明确的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李生平 黄辉 彭维波 罗群强 韦仕战 陆潞关键词:桡骨骨折 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11年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的内固定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各有优缺点。目的:探讨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Medline、EMBASE、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手册提出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统计软件Stata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章有12篇,Gamma钉组888例,动力髋螺钉组981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接受Gamma钉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动力髋螺钉患者比较:置入后股骨干骨折风险增高、置入时间较短、置入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入后感染风险、内固定优良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与动力髋螺钉相比,接受Gamma钉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时间短,出血少但置入后股骨干骨折的风险增加。 彭维波 农林 韦仕战 罗群强 莫雄革 班华登关键词: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