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观寿
-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火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目前国内外仅对单个组合构件的耐火性能有所研究,而对结构的整体耐火性能及抗火设计方法的研究尚未开展。
论文在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单元与有限...
- 彭观寿
- 关键词:钢混结构薄壁型钢
- 文献传递
- 基于性能的钢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被引量:10
- 2007年
- 在综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2004)(试用)的相关规定,对基于性能的钢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抗震构造措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并对我国钢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 彭观寿高轩能
- 关键词:抗震性态设计钢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抗震构造
- 支撑型式与钢框架结构的侧移刚度
- 通过计算不同支撑类型和布置方式下钢框架结构的顶层最大位移,研究了支撑布置型式对多、高层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支撑类型,沿竖向集中布置于中间两个跨间以上的钢框架支撑结构的侧向刚度优于将支撑布置在边跨...
- 高轩能彭观寿张惠华
-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层间位移
- 文献传递
- 支撑布置对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8年
- 纯钢框架建筑结构体系刚度较小,层间位移起主要控制作用,设置支撑体系可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减少结构用钢量。以广泛应用的多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为对象,通过计算不同支撑类型及支撑布置方式下钢框架支撑结构的顶点位移,研究了支撑形式对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支撑类型,支撑沿竖向集中布置于中间跨的钢框架结构抗侧移刚度好于将支撑布置在边跨以及其他跨上。对于相同的支撑布置方式,不论是中心支撑,还是偏心支撑,在抗侧刚度和经济性方面,人字形支撑框架均好于单斜杆支撑框架。
- 彭观寿高轩能陈明华
-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布置方式顶点位移
- 支撑型式与钢框架结构的侧移刚度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计算不同支撑类型和布置方式下钢框架结构的顶层最大位移,研究了支撑布置型式对多层、高层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支撑类型,沿竖向集中布置于中间两个跨间以上的钢框架支撑结构的侧向刚度优于将支撑布置在边跨和其他跨间上;对于相同的支撑布置方式,在钢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和经济性方面,不论是中心支撑还是偏心支撑形式,人字形支撑均优于单斜杆支撑。建议在多层、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中,尽可能选择人字形支撑并沿框架竖向集中布置于中央跨间;在中小地震烈度设防地区,优先采用人字形中心支撑体系,而在强地震烈度设防地区,应优先采用人字形偏心支撑体系。
- 高轩能江媛彭观寿张惠华
-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层间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