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梦周

作品数:38 被引量:75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数字经济
  • 6篇实证
  • 6篇实证研究
  • 5篇企业
  • 5篇绩效
  • 4篇创业
  • 4篇创业投资
  • 3篇投机
  • 3篇投资绩效
  • 3篇投资家
  • 3篇集群
  • 3篇产业集群
  • 3篇创投
  • 3篇创投机构
  • 3篇创业投资家
  • 2篇新兴产业
  • 2篇园区
  • 2篇战略性
  • 2篇战略性新兴产...
  • 2篇政府

机构

  • 24篇中共浙江省委...
  • 10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浙江行政学院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奥尔堡大学
  • 1篇浙江省社科联

作者

  • 37篇徐梦周
  • 7篇吕铁
  • 3篇蔡宁
  • 2篇吴结兵
  • 1篇赵华
  • 1篇崔凤军
  • 1篇王祖强
  • 1篇吴义爽
  • 1篇程杨
  • 1篇王立军

传媒

  • 3篇中共浙江省委...
  • 3篇科学学研究
  • 2篇浙江学刊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中国软科学
  • 2篇中国集体经济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治理研究
  • 1篇科学决策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科研管理
  • 1篇管理世界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浙江经济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中国发展观察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密度与集群竞争优势:集聚经济与集体学习的中介作用——2001~2004年浙江纺织业集群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4
2008年
论文整合了有关产业集群3种不同的理论观点——社会网络理论、集聚经济理论与集体学习理论——提出网络密度与集群效率和集群效益两面性作用关系的假设,并构建网络密度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模型。在实证研究中,论文使用国税数据库系统和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以2001~2004年9个浙江纺织业集群为样本对模型做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网络密度显著促进了集群效率的提高,但不利于集群效益的提升,其中网络密度通过集聚经济对集群效率产生正面影响,通过集体学习对集群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本文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若干展望。
吴结兵徐梦周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网络密度集聚经济
信息消费能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吗?——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22年
信息消费的兴起为区域以需求升级引领供给创新、激发增长新动能提供了新的契机。利用2012—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探索信息消费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从供给—需求匹配视角引入本地信息产业水平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发现,信息消费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为倒U型关系,同时本地信息产业水平在二者之间发挥了调节作用。信息产业水平较低的区域,信息消费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倒U型关系更趋陡峭。基于此,就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消费激发内需以促进区域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徐梦周胡青吕铁
关键词:信息消费区域创新效率
数字经济领先市场建构:支撑机制与实践策略被引量:9
2019年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全球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现实,立足本土市场需求建构领先市场是驱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区别于传统经济形态下领先市场的建构逻辑,数字经济领先市场建构应以培育关联优势、数据优势和生态优势为导向,以本土需求发现、数据平台建设、领先用户共创以及异质场景扩散为支撑机制,才能更好顺应需求变化,实现需求规模效应、创新诱发效应和市场引领效应。据此,研究认为,可以从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消费模式和消费空间、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消费者信息技能、优化数字消费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加快建构数字经济领先市场。
徐梦周吕铁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据平台
产业集群网络失灵及其政策启示被引量:7
2008年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类网络组织形式在企业应对动荡经营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产业集群因其广泛的辐射力更是被誉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关注并培育的对象。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特点,使得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治理方式也同样存在失灵现象。不少学者对分包制的弊端以及战略联盟的高失败率进行了探讨,但是对于产业集群这一更为复杂的网络组织所存在的失灵现象关注有限。文章从网络目标明确性、网络结构化程度以及网络主体多样化3个维度比较了产业集群区别于分包制和战略联盟的网络特性,并据此提出产业集群特有的失灵现象:产业网络规模困境、社会关系困境和支撑机构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网络失灵现象对集群发展政策的启示。
蔡宁徐梦周
关键词:产业集群网络特性
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商业竞争的基础,集群间竞争正成为商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不同,集群整体竞争优势主要受到动态能力和企业网络结构的影响。以国税数据库系统和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为基础,以2001—2004年9个浙江纺织业集群为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1)集群竞争优势的累积过程是一个基于企业网络动态能力发展的过程;(2)企业网络结构属性对集群动态能力的发展具有多维度的影响;(3)网络密度显著促进了集群效率的提高,且资源获取能力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吴结兵徐梦周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企业网络动态能力
浙江省上市公司投资现状与投资优化——基于119家境内上市公司的调查分析
2012年
上市公司投资结构优化是扩大区域有效投资,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集中关注并实证调研了浙江省119家境内上市公司的区域投资、产业投资和投资意向等现状,分析了浙江省境内上市公司投资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政府服务、强化要素供给、投资信息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上市公司投资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王立军徐梦周
科技园区孵化器生态位优化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生态位选择反映了主体对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的适应情况。针对多数孵化器经营困难、依赖政府补贴的现实,本研究区分市场认可和政府认可两个维度分析孵化器生态位的绩效影响及其优化选择。基于2015-2018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孵化器集群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市场认可上,生态位重叠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在政府认可上,生态位宽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交互项影响显著为负且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据此,本研究提出孵化器市场化运营要以保持独特性为重要导向,地方政府在孵化器集群建设中要强化政府认可与市场认可的内在契合以形成良好指引。
徐梦周潘家栋周梦天
关键词:孵化器
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政府建设: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被引量:85
2020年
数字政府的兴起是政府部门对经济演进到数字形态的自我适应,也是我国深化改革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面对数字经济条件下市场体系的特征变化及面临挑战,本文提出,数字政府赋能的核心在于增进市场机能,进而更好发挥出市场作用;赋能的关键在于要素释放与主体培育、市场秩序有效维护以及公共政策的动态调整与创新。结合发达地区的实践,本文提炼出数字政府赋能的五大创新路径,包含基于数据开放的要素释放、基于快速响应的协调促发、基于信用画像的主体培育、基于在线共管的市场规制以及基于场景关联的政策创新;并就如何进一步强化数字政府赋能,提出要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增强区域间联动协同,以服务场景的创新竞赛提升数字政府的应用效能,以技术保障和制度性规范强化数字政府的可信度,以及以领导干部数字能力培养提升数字政府的自主性。
徐梦周吕铁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政府
浙江省域经济联系与创新联系的空间形态及分异演化格局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同步考察2002~2017年浙江省域经济联系、创新联系及其空间形态演进,发现相较于经济关联,浙江城市间创新关联网络密度增长更快,城市所处的创新网络位置变化较大,空间形态演进更为活跃。其中,宁波在创新联系格局中从一高一低型跃迁为双高型,嘉兴从一高一低型趋向于双高型,湖州从双低型变为一高一低型,表明环杭州湾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增强。相较之下,温台地区创新联系弱于经济联系,温州在创新联系格局中从一高一低型变为了双低型,对外辐射能力下降。舟山与宁波,金华与绍兴、衢州等周边地区无论经济还是创新联系都在弱化,形成了较为孤立的状态。据此,本文提出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核心需要充分重视区域创新联系的活跃性,优化配置创新要素来推动区域一体化。
徐梦周潘家栋
关键词:经济联系
制造企业“服务平台”战略、跨层面协同与产业间互动发展被引量:42
2011年
基于对浙江等地区一些制造企业战略创新的个案观察,本文分析制造企业一类特别的服务化发展战略——"服务平台"战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之间的"跨层面协同"模式,及其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含义。其特别之处在于:个体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平台战略,不仅获取了源于服务产业的新利润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为自身"产业间"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在产业层面上催化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与分工深化。二者在协同强化的同时,还为其他另一部分制造企业服务外包、专业化生产提供了激励基础。文章认为,这种模式对于中国当前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而言,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单纯分工导向的新路径,也为相关产业组织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经验素材。
吴义爽徐梦周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