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荣
- 作品数:7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衰益智胶囊对衰老大鼠脑组织胆碱能神经递质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抗衰益智胶囊对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ChAT/AchE)活性及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衰老大鼠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受试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D-半乳糖(0.125 g/kg)皮下注射建立衰老模型并筛选符合衰老模型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脑复康组和抗衰益智胶囊大、小剂量组。各药物组予相应药物干预6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内ChAT/AchE活性及NE、DA和5-H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AchE活性升高,ChAT活性降低(P<0.05),NE、DA、5-HT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抗衰益智胶囊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内AchE活性降低(P<0.05),ChAT活性升高(P<0.01),NE、DA、5-HT含量增高(P<0.05)。结论抗衰益智胶囊可调节衰老模型动物脑组织单胺类和胆碱能神经递质代谢而发挥保护脑功能的作用。
- 郑世铎徐海荣段永强刘稼朱向东成映霞杨晓轶程容
- 关键词:单胺类神经递质
- 健脾益气与温中补阳法对脾虚IBS大鼠肠神经系统干预的比较研究
- 李兰珍安邦胜张群张蕾高建平段永强成映霞刘稼朱向东梁永林朱立鸣骆亚丽杨晓轶徐海荣
- 1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诊疗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医治则治法相关的临床疗效研究也逐步开展。在临床上多种疾病进程中(特别是在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中)都会出现脾虚证及其相关症状(如腹痛腹泻),并在治则治法方面确立了以健脾益气和温...
- 关键词:
- 关键词:健脾益气
- 从李东垣遣方用药规律探讨“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15年
-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生活于金元混战时期,此时的民众疲于奔命,恐惧忧伤,饥困劳役,以致损伤脾胃而变生百病。但时医执古不化,妄用发表、寒凉,重损胃气,故罹患脾胃病的人很多。李东垣在其师张元素脏腑辨证用药思想影响下,继承《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相关学术思想,并总结张仲景、钱乙、张元素等前辈的医学经验,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创立了脾胃学说,并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其中,李东垣《脾胃论》所提出的“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学术观点,对其他医家影响颇深,指导后世临床实践每获良效。笔者通过对李东垣治疗目昏、耳聋、口不知味、齿病、鼻不闻香臭、便秘、小便不通、月经病等九窍疾病遣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后天之本脾胃与九窍之间生理病理的相关性。
- 徐海荣段永强梁玉杰成映霞杨晓轶杜娟巩子汉王燕
- 关键词:金元四大家脾胃
- 《脾胃论》的学术渊源及其理论特色研究
- 目的:结合《内经》、《难经》、《脉经》等经典理论及李东垣《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等相关著作,对李东垣《脾胃论》的理论特色及其从脾胃论治杂病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李东垣的学术思想,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方法:...
- 徐海荣
- 关键词:脾胃论学术渊源
- 文献传递
- 基于“脾胃相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演变规律及中医药防治被引量:24
- 2015年
-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复杂,尤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时,是胃癌的癌前状态中最常见的一类,其癌变率高达10%〔1〕。而且本病发病经历'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模式〔2〕,加之胃癌发生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近年来胃癌的二级预防——积极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并阻断其向胃癌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 成映霞徐海荣段永强王道坤王强李兰珍朱立鸣杨晓轶刘雪松
- 关键词:脾胃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疗法
- 李东垣从脾胃论养生摄生思想探析被引量:8
- 2015年
- 金元医家李东垣宗《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理论,在其所著《脾胃论》中强调护理脾胃当从顺应四时、起居有时、饮食有节、淡泊情志、劳役中适、医药无伤等处着手,此亦是李东垣养生摄生理念的折射。
- 徐海荣段永强梁玉杰成映霞杨晓轶杜娟巩子汉朱立鸣王燕
- 关键词:脾胃养生
- 李东垣从脾胃论治五脏病遣方用药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2
- 2015年
- 金元医家李东垣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的理论,在其所著《脾胃论》中提出了"心之脾胃病""肺之脾胃病""肝之脾胃病""肾之脾胃病"等五脏病的症状特点及其因机证治,通过分析李东垣治疗上述五脏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深入探讨脾胃与其余四脏生理病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 徐海荣段永强梁玉杰成映霞杨晓轶杜娟巩子汉朱立鸣王燕
- 关键词:脾胃论五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