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格尔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2005~2006年秋冬季西宁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
- 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2005年9月~2006年2月在西宁获得的黑碳气溶胶(BC)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冬季大气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比较剧烈,日平均浓度为4211.48ng/m3,其变化范围在1041.35~9...
- 赵玉成德力格尔马元仓蔡永祥汤洁
- 关键词:气溶胶黑碳
- 文献传递
- 2005~2006年秋冬季西宁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
- 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2005年9月~2006年2月在西宁获得的黑碳气溶胶(BC)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冬季大气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比较剧烈,日平均浓度为4211.48ng/m3,其变化范围在1041.35~9...
- 赵玉成德力格尔马元仓蔡永祥汤洁
-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日变化
- 文献传递
- 2005~2006年秋冬季西宁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被引量:15
- 2008年
- 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2005年9月—2006年2月在西宁获得的黑碳气溶胶(BC)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冬季大气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比较剧烈,日平均浓度为4.211μg/m3,其变化范围为1.04~9.65μg/m3;由于局地人为活动和大气垂直对流扩散等的影响,BC浓度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值特征,即BC高浓度出现在上午9:00~11:00和傍晚19:00~21:00两个时段,低浓度出现在凌晨0:00~5:00和下午14:00~17:00;与附近(90 km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的黑碳气溶胶浓度相比,偏高约17倍,但与国外一些城市和我国已监测的几个城市相比还是较低;由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出现频数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本底浓度约为2.300μg/m3。
- 赵玉成德力格尔马元仓蔡永祥汤洁
-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日变化
- 青海省瓦里关地区近十年来大气本底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1
- 2007年
- 利用1994年至2005年青海省瓦里关地区连续监测的大气CO_2浓度、O_3总量、近地面O3浓度,以及1991年至2004年和1990年至2004年气瓶采样的大气CH_4浓度和CO浓度的资料,分析了大气中化学组分近十年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_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7μmol·mol^(-1)·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O3总量表现为复杂的年际变化和稳定的下降趋势;地面O_3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缓慢的上升趋势;大气中CH_4浓度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气中CO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 德力格尔赵玉成
- 关键词: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臭氧
- 青海瓦里关大气CO_2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39
- 2006年
- 对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全球基准站)1994年11月-2005年6月近10年来的大气CO2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每年的4月末-5月初,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7、8月份;CO2浓度的日变化幅度在夏季比较明显,其他季节的日变化则相对平稳;现场连续监测结果与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气候监测与诊断试验室(NOAA/CMDL)分析的气瓶采样资料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与全球大气CO2监测资料有很好的可比性;1995—2004年瓦里关地区大气CO2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83μmol/(mol·a),其中以1998—1999年和2002—2003年最为明显.2003年我国内陆大气CO2年平均浓度增长率达到了2.70μmol/(mol·a),为近10年来的最大值,其年增长幅度略小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系统(WMO/GAW)中北半球近海的同类监测台站。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内陆大气CO2本底浓度的年平均值约增加了4.6%.
- 赵玉成温玉璞德力格尔周晓春乜虹蔡永祥
- 关键词:年增长率
- 湟水河谷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 2009年
- 本文利用1961~2007年湟水河谷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湟水河谷霾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月至次年5月是霾的高发时段;霾主要发生在阻塞型、南支槽和纬向型三种环流形势;霾发生时的气象要素有明显的特征。
- 祁彩虹德力格尔蔡永祥雷生国
- 关键词:环流形势气象要素
- 青海瓦里关大气CO2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
- 对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全球基准站)1994年11月~2005年6月近10年来的大气CO2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每年的4月末~5月初,最低值...
- 赵玉成温玉璞德力格尔周晓春乜虹蔡永祥
- 关键词:年增长率
- 文献传递
- 青海省湟水河谷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与视程障碍现象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对青海省湟水河谷地区五个气象站1957~2007年的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其霾、雾等六种视程障碍现象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湟水河谷大气能见度的年、季、日变化特征明显:51年来大气能见度为双峰型且呈逐年弱增加趋势;冬季能见度最低,夏季能见度最高;早晨08时能见度最差,午后14时最好;冬季的霾、春季的浮尘和扬沙与秋季的轻雾对湟水河谷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 雷生国德力格尔蔡永祥祁彩虹刘蓉娜
-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
- MOZART-4大气化学模式模拟东亚季风对对流层污染物的影响:模式验证被引量:5
- 2013年
- 利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WMO全球温室气体数据中心(WDCGG)的观测资料和TOMS、MODIS卫星观测资料,对MOZART-4大气化学输送模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MO-ZART-4对东亚地区近地面二次污染物O3、一次污染物CO和CH4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低纬海洋观测站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3,高纬Mondy站的相关系数最低,但也达到0.56;采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法检验了O3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总体相关性,三种检验方法均说明模拟值与观测值总体是相关的,且低纬海洋观测站的相关性最高。根据各观测站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及地理位置等,将东亚划分为5个区,5个区域中对流层O3总量的模拟值与TOMS卫星观测值能够很好地匹配,但由于对流层顶的不确定性,使得模拟结果存在小的偏差。对比气溶胶光学厚度四季气候平均模拟结果与MODIS资料显示,模式能够模拟出卫星资料中东亚地区的高值区,模拟结果存在的偏差主要是模式排放源和模拟结果的分辨率较低以及某些地区特殊的地形导致的。
- 侯雪伟朱彬康汉青德力格尔樊曙先
- 关键词:O3气溶胶光学厚度
- 瓦里关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被引量:18
- 2014年
- 利用2007-2009年瓦里关本底台降水化学观测资料,分析了瓦里关降水的pH值、电导率及Cl-、NO3-、SO42-、NH4+、K+、Na+、Ca2+、Mg2+等离子成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瓦里关pH值和电导率的年平均值分别为6.60和21.26 μs/cm,2007-2009年呈逐年升高趋势.根据pH值,瓦里关降水以中性降水为主,占总降水的65.13%,其次为碱性降水,酸雨最少.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依次为Ca2+ >SO24->Na+ >NH4+ >Cl->Mg2+ >NO3->K+,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K+、Na+、Ca2+、Mg2+有相似的来源.瓦里关降水中SO42-/NO3-的范围为0.3516.48,平均值为3.07;2007-2009年SO42-/NO3-值呈逐年下降趋势;SO42-/NO3-全年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在4月和9-10月.
- 张占峰王红磊德力格尔朱彬
- 关键词:降水化学PH值电导率水溶性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