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戎鑫

作品数:62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颈椎
  • 32篇椎间盘
  • 28篇颈椎间盘
  • 25篇椎间盘置换
  • 23篇颈椎间盘置换
  • 22篇人工颈椎间盘
  • 20篇人工颈椎间盘...
  • 14篇融合术
  • 13篇节段
  • 12篇置换术
  • 11篇活动度
  • 10篇术后
  • 8篇手术
  • 7篇置换术后
  • 7篇关节
  • 6篇枕颈
  • 6篇椎间盘置换术
  • 6篇颈椎间盘置换...
  • 5篇融合术治疗
  • 5篇矢状

机构

  • 62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四川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62篇戎鑫
  • 61篇刘浩
  • 32篇孟阳
  • 30篇王贝宇
  • 28篇陈华
  • 25篇龚全
  • 20篇洪瑛
  • 18篇丁琛
  • 14篇武文杰
  • 13篇邓宇骁
  • 13篇马立泰
  • 10篇杨毅
  • 6篇邓宇晓
  • 3篇宋跃明
  • 3篇李会波
  • 2篇陈林
  • 2篇黄海锋
  • 2篇胡旭
  • 1篇王宏
  • 1篇石锐

传媒

  • 9篇第二届海峡两...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9篇201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高度对置换节段活动度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高度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进行间盘置换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9具男性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术前均行颈椎正位、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C5.6椎间隙高度,并筛选高度为5 mm左右的标本3具进行自身对照实验,先后依次进行完整颈椎组、C5.6节段合适高度(5 mm)人工椎间盘置换组、高度增加1 mm(6 mm)人工椎间盘置换组和增加2 mm(7 mm)人工椎间盘置换组颈椎标本模型的生物力学测试.将标本固定于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予75 N跟随载荷,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均施加2 Nm纯力矩载荷,在0.2 Nm/S的变化条件下测量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结果 完整组与5 mm组的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活动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mm组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的活动范围均较5 mm组增加,且更加接近完整组活动范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mm组屈伸活动范围(9.5°±1.0°)明显小于完整组(12.5°±0.9°)、5 mm组(11.3°±0.8°)和6 mm组(11.6°±0.9°),但轴向旋转活动范围(10.4°±1.4°)明显大于5 mm组(8.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侧弯活动范围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试模时两个相邻高度间盘假体植入均合适时,选择高度增加1 mm的间盘可一定程度改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而高度增加2 mm的间盘置换则可导致手术节段屈伸活动范围减小,旋转活动范围则有增加的趋势.
娄纪刚刘浩李元超武文杰孟阳杨运北戎鑫
关键词:生物力学
C5/6 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不同屈伸运动特性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手术节段屈曲、后伸活动差异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脊柱外科行C5/6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110例患者,依据术后手术节段矢状面屈曲、后伸活动度大小的不同,分为屈>伸、屈=伸、屈<伸三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矢状面屈伸活动特性分组评价、颈椎整体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及异位骨化率。结果随访时间24~109月(31.2±17.9)月。末次随访三组VAS、JOA、NDI评分及颈椎整体曲度和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O发生率屈>伸组为10.21%,屈=伸组为7.41%,屈<伸组为35.29%,屈<伸组HO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C5/6单节段Prestige-LP间盘置换术后,不同矢状面屈伸运动特性不影响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置换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曲度及活动度,术后手术节段后伸活动度大于屈曲活动度可能是异位骨化率增高的影响因素。
江洋刘浩戎鑫丁琛孟阳王贝宇王翰
关键词:人工椎间盘置换异位骨化
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Herbert B2型舟状骨骨折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空心钉治疗Herbert B2型舟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相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越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舟状骨骨折18例,结合术前X线片及C...
孟阳戎鑫陈华娄继刚王贝宇邓宇晓丁琛刘浩
关键词:闭合复位空心钉舟状骨骨折
强直性脊柱炎枕颈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骨折一例
2023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82岁,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因“颈部疼痛伴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于2022年4月入院。入院前3个月于家中滑倒,颈部无外伤,伤后感觉右上肢麻木,颈部无疼痛且能屈伸,未予以特殊处理;入院前1个月,颈部逐渐出现疼痛并伴双上肢麻木,颈部活动明显受限,抬头困难,能下床活动及行走.
李靖戎鑫邓宇骁刘浩龚全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髓损伤
单节段ProDisc-C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旋转中心的位置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单节段Pro 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置换节段屈伸活动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COR)的位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23例行单节段Pro 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27-65岁,平均45岁。病程10-84个月,平均25个月。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5例,脊髓型颈椎病5例,混合型颈椎病3例。病变节段:C4、5 5例,C5、6 14例,C6、7 4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及相邻节段活动度、椎间隙高度以及置换节段屈伸活动COR位置坐标(COR-X,COR-Y)的变化;比较分析COR位置变化与术后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声嘶,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3个月。末次随访时假体无移位、松动、下沉及断裂。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NDI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上、下相邻节段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COR-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置换节段COR-X显著增加(P〈0.05)。置换节段COR-X变化与术后JOA、NDI、置换节段活动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根据手术前后COR-X之差是否小于均值1.86 mm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JOA、NDI、颈椎整体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Pro 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维持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和相邻节段活动度,增加置换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术后置换节段矢状
娄纪刚刘浩戎鑫龚全宋跃明李涛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活动度
颈部脊髓损伤的啮齿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23年
目的 总结啮齿动物颈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啮齿动物颈部SCI模型的文献,从其建模方法以及行为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颈部SCI包括原发性损伤及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可用挫伤、挫伤压迫、骨折脱位、脊髓牵拉、脊髓横断等模型进行模拟,继发性损伤可用光化学模型及兴奋性毒性模型进行模拟。模型建立及研究过程中常使用行为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等评估方法。结论 不同的啮齿动物颈部SCI模型各有优势及应用方向,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对颈部SCI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陈浩戎鑫黄康康刘浩
关键词:动物模型啮齿动物
椎间隙高度对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活动度和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对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63例患者行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单节段置换术.收集患者术...
娄纪刚刘浩龚全戎鑫李会波孟阳武文杰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椎间隙高度活动度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术后吞咽功能改善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索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功能的影响,改进手术细节,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自2016年3月始,将于华西医院骨科住院拟行颈椎前路连续双节段椎间融合(Zero-P假体)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入选20例,对照组在植入颈椎假体后常规缝合椎前筋膜;实验组在常规缝合椎前筋膜的基础上于椎前软组织间隙放置可吸收胶原生物膜。术后3天、3月、6月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前软组织(PST)厚度以判断椎前软组织肿胀情况,并完善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和吞咽-生活质量(SWAL-QOL)问卷调查以评估吞咽功能。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59±0.38)cm和(0.63±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19±0.12)cm和(0.43±0.35)cm、(0.2±0.12)cm和(0.4±0.3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2.05±1.57和61.26±1.48、68.75±1.33和68.05±1.4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5.9±1.41和63.47±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5%和55%、10%和2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5%和4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能够在ACSS术后早期降低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在极早期可以预防中度及以上吞咽困难的发生。
黄康康邓宇骁丁琛王贝宇陈华戎鑫马立泰洪瑛刘浩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吞咽困难
颈椎关节突关节倾斜角及其不对称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关节突关节,又称小关节,由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囊、关节翳等结构构成,其关节软骨为上下关节面的相对滑动提供了低摩擦系数的界面,关节囊韧带可对抗椎间运动时产生的张力。双侧关节突关节与前方椎间盘共同组成“三关节复合体”,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引导和限制椎间活动以及传递轴向载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小关节的各个解剖结构的组织学特点、小关节运动学和生物力学性质,已有学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张俊麒王型金刘浩戎鑫
关键词:脊柱疾病椎关节突关节椎间盘椎间盘退行性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建立包含完整下颈椎(C3-C7)的C5/6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术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三维有限元模型,为CDR术后HO生物力学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模型。方法将健康志愿者颈椎CT的DICOM格式数据依次使用Mimics 16.0、Geomagic 12.0及Pro/Engineer 5.0软件构建包含C3-C7颈椎的C5/6节段CDR术后HO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观察HO对手术节段活动度和小关节压力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建立了CDR术后HO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包含394 198个单元和765 411个节点。运动加载结果显示HO发生后手术节段活动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曲伸、侧弯及旋转活动较无HO模型减少分别20.6%、14.3%及11.3%;手术节段后方小关节应力在HO发生后在不同工况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及旋转活动较无HO模型减少分别4.1%、3.7%、10.7%、26%及12.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包含C3-C7下颈椎的C5/6节段CDR术后HO三维有限元模型,为CDR术后HO的生物力学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模型。
李广州刘浩刘浩杨毅戎鑫丁琛
关键词:颈椎间盘置换异位骨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