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超
- 作品数:26 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室急诊内镜诊断消化道大出血5例
- 2003年
- 李荣洲任宗海蔡积武季婷婷林勇施正超
- 关键词:手术室急诊内镜检查消化道大出血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大肠息肉142例分析被引量:35
- 2003年
- 李荣洲郑超秀蔡积武任宗海张武季婷婷林勇施正超
-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高频电凝电切
- 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对血清sICAM-1、Survivin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究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对患者血清中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治疗的62例老年胃癌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采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方案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管粘附因子(sVCAM-1)、sICAM-1、Survivin水平及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前2组sICAM-1、sVCAM-1及Surviv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sICAM-1、sVCAM-1及Surviv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CEA、CA125及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sVCAM-1、sICAM-1、Survivin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林勇李荣洲宋胜江张武施正超
- 关键词:胃癌SICAM-1肿瘤标志物
-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被引量:38
- 2016年
-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瑞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CRP、ESR、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CRP、ESR、内镜评分及DA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且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美沙拉嗪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林勇叶丹施正超
-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
- 胆总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与药敏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对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进行胆汁培养,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抽取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 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96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0.0%;共分离出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共检出75株占70.1%,革兰阳性菌30株占28.0%,真菌2株占1.9%;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环丙沙星较敏感,耐药率<20.0%,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为0;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磷霉素及氯霉素较为敏感,耐药率<10.0%;真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及两性霉素较敏感。结论引起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 叶方鹏施正超应卫星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感染病原菌药敏分析
- 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6
- 2016年
- 目的通过观察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临床症状及电子胃镜下胃黏膜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90例BRG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埃索美拉唑。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胃内吸出物和胃镜下黏膜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液胆酸含量、胃酸分泌量分别为(85.13±61.64)mg/ml,(1.31±0.27)mmol/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28±92.36)mg/ml,(2.81±0.54)mmol/h(P<0.05)。治疗后胃镜下观察2组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粘液湖胆染等情况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评分分别为(0.82±0.29)、(0.56±0.16)、(0.62±0.15)分,对照组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评分分别为(1.38±0.32)、(1.53±0.18)、(1.36±0.19)分,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在BRG的治疗上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保护胃黏膜。
- 林勇叶丹施正超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铝碳酸镁胆汁反流性胃炎
- 肝硬化患者的肺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对7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A、B、C级分别为27、28、18例)和4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肝硬化患者并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反流法检测肺动脉内径及压力。结果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各组间肺动脉内径依次增宽、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和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54,0.5,P〈0.05),ET-1和肺动脉内径以及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51,0.38,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肺血管扩张、肺动脉压力增高,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NO、ET-1参与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机制。
- 施正超吕夕明夏宣平李荣洲任宗海
-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过程
- 肝硬化患者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ogen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Child-PughA、B、C级分别为27、28、18例)和4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及放射免疫法检测ET-1水平。结果:肝硬化各组(Child-PugA、B、C级)血清NO、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各组患者血NO、ET-1水平随肝功能恶化逐渐升高,ET-1水平在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水平在A级和B、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级和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NO/ET-1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NO/ET-1在Child-PughA、B级间及B、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hild-PughA、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中NO和ET-1水平可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对肝功能预测有重要意义。NO、ET-1在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并非唯一影响因素。
- 夏宣平倪莉施正超陈浩
- 关键词:肝硬化一氧化氮内皮素
- ^(14)C-尿素呼气试验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病人假阴性原因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林勇李荣洲郑超秀施正超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假阴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5年
- 李荣洲任宗海季婷婷詹爱霞施正超林勇蔡积武
- 关键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