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明玉祥

作品数:13 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肱骨
  • 3篇内固定
  • 2篇生物力学
  • 2篇肱骨近端
  • 2篇肱骨近端骨折
  • 2篇踝骨
  • 2篇踝骨折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疗效
  • 2篇近端
  • 2篇近端骨折
  • 2篇后踝
  • 2篇后踝骨折
  • 2篇复习
  • 2篇钢板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性细胞

机构

  • 10篇解放军第10...
  • 8篇江苏大学
  • 3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湖北省总...

作者

  • 13篇明玉祥
  • 8篇王诗波
  • 7篇唐可
  • 5篇樊嵘
  • 5篇骆宇春
  • 3篇陈伟南
  • 3篇陈文革
  • 2篇杨朝晖
  • 2篇王亚东
  • 2篇宗序华
  • 1篇潘功茂
  • 1篇何俊山
  • 1篇夏正东
  • 1篇蒋从斌
  • 1篇许斌
  • 1篇余鹏
  • 1篇吴继云
  • 1篇胡超
  • 1篇鄢辉
  • 1篇杨仕红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踝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后踝是维持踝关节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后踝骨折预后不良将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丧失和继发性创伤性踝关节炎的发生,有关后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已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众多,该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后踝骨折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受伤机制、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后踝骨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唐可王诗波骆宇春明玉祥樊嵘
关键词:后踝骨折
后踝骨块与跟腱关系的影像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后踝骨折时后踝骨块与后方跟腱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手术治疗后踝骨折切口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解放军101医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间因后踝骨折行踝关节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后踝骨块和后方跟腱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观察其相对位置关系;选择能够清晰显示后踝主要骨折块的CT扫描断层,测量后踝骨块在跟腱前缘投影的分布特点。[结果]后踝骨折时,后踝骨块与跟腱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后踝骨块在跟腱上的投影局限在跟腱外缘以内且超出跟腱内缘的有33例(占57.9%);(2)投影局限在跟腱内缘以外且超出跟腱外缘的仅2例(占3.5%);(3)投影在跟腱内、外缘均有超出的有22例(占38.6%)。在能清晰显示后踝主要骨块的CT扫描断层上选择跟腱前缘中点为标准点,后踝骨块在跟腱前缘投影向标准点内侧有延伸的有55例,向标准点外侧有延伸的有24例;向内侧延伸的平均长度为(23.04±8.24)mm,向外侧延伸的平均长度为(6.82±4.6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后踝骨折时,明确后踝骨块与跟腱相对位置关系和骨折线分布特点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暴露后踝。术前应常规行踝关节多层螺旋CT扫描,并对后踝骨块和跟腱行三维重建,明确后踝骨块与跟腱的相对位置关系和骨折线分布特点,再选择合适的手术人路和固定方法。
唐可王元杰潘功茂明玉祥王诗波樊嵘骆宇春
关键词:后踝骨折跟腱CT三维重建
膝关节巨大滑膜软骨瘤并重度骨关节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国内外诊治经验并文献复习。方法笔者于2015-04诊治1例膝关节巨大滑膜软骨瘤并重度骨关节炎,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滑膜切除+游离体摘除术治疗。结果病理检查确诊为滑膜软骨瘤病,经1年随访膝关节功能良好,无感染、复发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例术中所摘除软骨瘤体积巨大,且合并重度骨关节炎,较为罕见,诊治上颇为特殊,需引起重视。X线片、CT、MRI及高频超声在诊断上均具有特征性,金标准仍系病理检查;膝关节滑膜软骨瘤并骨关节炎的治疗需综合病理分级、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等因素,以期获得良好疗效。
向成浩夏正东舒舒杨朝晖陈文革杨仕红明玉祥
关键词:滑膜软骨瘤病骨关节炎膝关节疗效
咪达普利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和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ACEI药物咪达普利对维甲酸所致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大鼠骨代谢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为对照组(Ⅰ组)和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组(Ⅱ组),模型+不同剂量的咪达普利干预3组(Ⅲ,Ⅳ,Ⅴ组),每组12只。对Ⅱ,Ⅲ,Ⅳ和Ⅴ组的大鼠用维甲酸80 mg/(kg·d)连续灌胃21 d建立实验性骨质疏松模型,Ⅰ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造模后,Ⅲ,Ⅳ和Ⅴ组分别给予低,中和高剂量咪达普利(5 mg, 10 mg,20 mg)灌胃,Ⅰ和Ⅱ组采用安慰剂对照,持续7d后处死大鼠,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脏器指数,股骨骨密度,股骨长度和干湿重,骨代谢指标和骨生物学力学指标。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在大鼠的体重、各脏器指数、股骨骨密度、骨干湿重、骨代谢指标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CEI类药物咪达普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的体重、股骨长度、干湿重增加(P<0.05),股骨中钙和磷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中ALP和BGP的含量增加(P<0.05),TRAP和PTH的含量下降(P<0.05),肱骨生物力学最大载荷、最大扰度、最大弯度、、骨应力和骨应变增加(P<0.05)。结论咪达普利能增加维甲酸所致的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体重,提高骨密度,增加肱骨长度和干湿重,减少骨质流失,促进骨形成和矿物质的沉积,增加骨的生物力学强度,减少骨折的发生,对骨质疏松具有保护作用。
宗序华陈伟南王亚东明玉祥吴继云邓亚开谢迎
关键词:咪达普利骨质疏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生物力学
肱骨距对肱骨近端骨折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试验研究恢复肱骨距与否或有无螺钉通过肱骨距区域对肱骨近端骨折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累及肱骨距时,如何提高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对24根甲醛浸泡的成人肱骨干标本随机分为4组,实验前对所有肱骨干标本进行正侧位X线片以排除骨折、肿瘤及先天性畸形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按照A组复位肱骨距,其中A1组螺钉通过肱骨距区域,A2组没有螺钉通过;B组肱骨距缺失,其中B1组螺钉通过肱骨距区域,B2组没有螺钉通过,建立肱骨近端骨折模型后应用DNS电子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对各组尸体标本分别进行生物力学试验,两两比较其压缩载荷、高度及应力。[结果]当标本高度下降5 mm时,A1、A2组分别与B1、B2组相比,其A1、A2组的平均抗轴向压力载荷及其应力分别高于B1、B2组(P<0.05);A1、B1组与A2、B2组相比,其均高于A2、B2组抗轴向压力载荷及应力(P<0.05)。当压力设定为0.3 kN时,A1、A2组分别与B1、B2组相比,其标本平均下降高度A1、A2组分别低于B1、B2组(P<0.05),而其应力大小则无明显差异(P>0.05);A1、B1组与A2、B2组相比,其均低于A2、B2组的标本下降高度(P<0.05),而其应力大小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A1组与B1组、A2组和B2组的比较表明了当恢复肱骨距或有螺钉通过肱骨距时,其肱骨近端的抗轴向压力及应力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的比较,尽管抗轴向压力固定,比较其标本下降高度及应力,但也间接的说明了恢复肱骨距或者有螺钉通过肱骨距可提高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后的稳定。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对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同时予以复位肱骨距和有螺钉通过肱骨距区域,但是对于肱骨距粉碎难以恢复的肱骨近端骨折,有螺钉通过肱骨距在一定程度上�
明玉祥樊嵘唐可王诗波骆宇春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
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报道
2013年
Mc—Cune—Albrigh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G蛋白病,主要病因为体细胞在胚胎形成过程中GNAS基因发生哭变,致cAMP在细胞内堆积,激活G蛋白-cAMP依赖性受体,促进靶激素分泌,引起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因属合子期突变,故为非遗传性疾病。Mc—Cune—Albright综合征以多发性骨纤维异常增生、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发病率在1/100000到1/1000000之间,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国内外报道的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8,男性患者尤其罕见。本院于2012年12月收治了1例以“左肱骨病理性骨折”入院的男性患者,临床诊断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
唐可明玉祥许斌王诗波骆宇春
肱骨大结节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肱骨大结节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以往临床上对于骨折移位的重视程度不够、治疗意识不足,多采用外固定及制动等保守治疗,往往会出现肩部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或丧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肱骨近端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深入和对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总结,肱骨大结节的解剖重要性、内固定术后及愈合后的生物力学作用得到了重视。目前,骨科生物材料的迅速发展及操作技术的逐渐成熟,有关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本文试就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提供指导。
向成浩陈文革杨朝晖王诗波唐可明玉祥
关键词:肱骨骨折肩撞击综合征肩关节内固定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八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早期脱位的易发因素及防治。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THA的2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例术后发生早期脱位。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近10年(2005年至201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已发表的骨科论文并查阅文章所附参考文献,对所纳入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报道2052例(2093髋),其中早期脱位105例,结合本院经治的216例(216髋),8例早期脱位者,共计2268例(2309髋)早期脱位113例,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前外侧入路267例(11.8%),后外侧入路1836例(81.0%),165例未知(7.2%);113例早期脱位者中前脱位9例(8.0%),后脱位75例(66.3%),假体下沉1例(0.9%),28例文献中未予描述(24.8%);术后脱位采用Dorr分类:I类脱位8例(7.1%),II类脱位49例(43.4%),III类脱位15例(13.3%),IV类脱位6例(5.3%),另35例文献中未予描述(31.0%);早期脱位患者均予以积极治疗,经随访88例未再发生脱位,放弃治疗及死亡各1例,另23例患者随访资料不全。结论 THA术后早期脱位与手术入路、假体选择与安放、软组织条件及宣教等多因素相关,软组织失衡已逐渐成为假体脱位主要因素;术中有效修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后外侧入路时重建关节囊和外旋肌群,可获得良好张力及稳定性,减少脱位发生率。
向成浩陈文革蒋从斌余鹏鄢辉明玉祥唐可
关键词:人工关节手术后并发症髋关节髋脱位
尺骨干骨皮质旁软骨瘤一例
2013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岁。发现右前臂包块3d就诊。查体:右前臂尺侧可触及一包块,界限清,质硬,无压痛。x线示:右尺骨骨干1.5cm×1.5cm骨性突起,密度欠均,边缘尚规整,瘤体可见散在钙化斑点,尺骨缘骨皮质可见表浅压迹,初步诊断为:右尺骨骨皮质旁软骨瘤(见封三,图1①)。
明玉祥唐可樊嵘王诗波
关键词:尺骨病例资料骨性突起右前臂骨皮质包块
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1
2015年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9月本科治疗的6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34例。年龄61-75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型:2部分骨折13例,3部分骨折29例,4部分骨折20例。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内固定,术中注意恢复肱骨近端内侧柱的有效支撑重建,术后第1、3、6、9、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并摄X线片,通过测量骨折愈合后肱骨头的内翻角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相关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综合判断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骨折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优良率为79%,平均分82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为(2.8±2.2)分,术后肱骨头内翻角度平均为(4.5°±3.1°),且肱骨头内翻角度≥10°的患者4例(6.4%)。术后共8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12.9%),分别为脂肪液化、螺钉松动、肩关节僵硬、螺钉穿入盂肱关节间隙和肱骨头无菌性坏死各1例(各占1.6%),肩峰撞击2例(3.2%),1例患者同时合并肩峰撞击与螺钉穿入肱盂关节间隙(1.6%)。所有病例均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排异反应、内置物断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锁定钢板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张力侧固定作用,结合内侧柱有效支撑重建可以较好地恢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后的力学稳定性,减少术后肱骨头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向成浩王诗波明玉祥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