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曹国平

曹国平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双能量
  • 5篇双能量CT
  • 5篇痛风
  • 3篇尿酸
  • 2篇性关节炎
  • 2篇痛风性
  • 2篇痛风性关节炎
  • 2篇痛风性膝关节...
  • 2篇尿酸盐
  • 2篇脱氧
  • 2篇脱氧葡萄糖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炎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性
  • 1篇单发
  • 1篇断层显像
  • 1篇性别
  • 1篇血尿酸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第二...

作者

  • 8篇曹国平
  • 3篇罗松
  • 3篇顾红梅
  • 2篇丁重阳
  • 1篇崔磊
  • 1篇孙婷婷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在预测肺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预测肺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诊断的206例肺鳞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和临床资料,206例患者均行EGFR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预测EGFR突变的最佳临界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06例肺鳞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SUV_(max)、MTV和TLG中位数分别为19.14、37.69 cm^(3)和291.73。206例肺鳞癌患者中,EGFR突变14例,其中第21外显子(L858R)突变7例,第19外显子突变6例,第20外显子突变1例。ROC曲线分析显示,SUV_(max)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4(95%CI为0.454~0.794,P=0.122),MTV的AUC为0.892(95%CI为0.811~0.973,P<0.001),TLG的AUC为0.860(95%CI为0.768~0.952,P<0.001)。由于SUV_(max)的AUC较小,ROC曲线无法获得最佳临界值,以其中位数19.14作为临界值;MTV的临界值为20.09 cm^(3);TLG的临界值为211.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M分期、MTV、TLG均与肺鳞癌EGFR突变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和TLG为预测肺鳞癌EGFR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测得的TLG是预测肺鳞癌EGFR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在预测EGFR突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承勇邓小毅王洪松曹国平丁佳南丁重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8F-脱氧葡萄糖
MRI对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MRI对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港澳洋医院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1例慢性痛风患者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图像,以双能量CT为金标准,检验MRI对痛风石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4例患者行双侧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共35个膝关节纳入研究。MRI对痛风石检出的特异性为0.977(95%CI:0.930~0.994),敏感性为0.648(95%CI:0.551~0.735),阳性预测值为96.0%,阴性预测值为77.0%,准确性为82.8%。结论与双能量CT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潜力较大。
曹国平罗松邓小毅顾红梅
关键词: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双能量CT
双源双能量CT成像在痛风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9年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有关。常规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价值有限,双能量CT成像能够直观检测尿酸盐结晶沉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可以对尿酸盐结晶进行定量分析,其在痛风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双能量CT成像在痛风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曹国平罗松邓小毅顾红梅
关键词:痛风双能量CT尿酸盐结晶
双能量CT痛风成像中趾甲伪彩与血尿酸、年龄、性别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足部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DECT)趾甲伪彩与血尿酸、年龄、性别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8年10月就诊的212例痛风患者、100例非痛风患者的足部双能量CT成像资料。比较两组之间趾甲伪彩的差异及伪彩与血尿酸、年龄、性别相关性。结果痛风组212例趾甲处共发现绿色伪彩331处,检出率31.2%(331/1060);对照组100例趾甲处共发现绿色伪彩145处,检出率29%(145/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459);不同年龄组间检出数相比,老年患者趾甲绿色伪彩的检出率39.1%,较青年与中年患者趾甲绿色伪彩的检出率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1);男性与女性检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468);趾甲伪彩与血尿酸不相关。结论DECT显示趾甲伪彩与痛风、性别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工作中应首先考虑伪影。
李能邓小毅曹国平
关键词:痛风趾甲双能量
单发肺类癌的18F-FDG PET/CT表现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肺类癌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类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特征、代谢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16例肺类癌患者包括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65岁;典型类癌(AC)5例,非典型类癌(TC)11例。采用t检验比较TC与AC两组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结果16例肺类癌均为单发,病灶密度均匀,均无坏死囊变和钙化,CT值为(38±7)HU.9例中央型肺类癌中,8例可见"冰山征",5例伴阻塞性肺炎;7例周围型肺类癌均未见阻塞性肺炎。1例AC患者可见多发骨转移,其余15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6例肺类癌的SUVmax为4.00±1.64,最大径为(2.59±1.00)cm,SUVmax与最大径无相关性(r=0.238,P=0.375)。TC的SUVmax为3.32±1.17,AC的SUVmax为5.49±1.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08)。结论肺类癌18F-FDG PET/CT多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对18F-FDG的摄取轻度增高。
赵承勇邓小毅王洪松曹国平丁重阳
关键词:肺类癌氟脱氧葡萄糖F18
双能量CT骨髓成像在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骨髓成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2例经病理穿刺活检或临床随访确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行双能量CT及MRI脊柱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MRI为参考标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估,比较双能量CT骨髓成像、常规CT图像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根据骨质破坏类型,将转移椎体分成溶骨型和成骨型两组,分别比较转移瘤椎体与正常椎体双能量CT骨髓成像、常规CT定量值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双能量CT骨髓成像与常规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最终32例患者共215个转移瘤椎体纳入研究。两观察者在双能量CT骨髓成像及常规CT图像上一致性很好,Kappa值分别为0.885、0.866。双能量CT骨髓成像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CT(90.1%vs 83.8%)。在双能量CT骨髓成像上,脊柱溶骨型转移瘤明显高于相邻正常椎体CT值,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成骨型转移瘤定量值无明显差异。双能量CT骨髓成像诊断脊柱溶骨型转移瘤的AUC值大于常规CT(0.71 vs 0.55)。结论相较于常规CT,双能量CT骨髓成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柱转移瘤内骨髓情况,提高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其对脊柱溶骨型转移瘤拥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徐驰杰孔玲玲曹国平邓小毅崔磊
关键词:转移瘤
痛风性膝关节炎MRI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炎与痛风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MRI特征,及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炎与痛风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研究痛风骨侵蚀和关节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慢性痛风患者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影像检查,对比分析痛风石、骨髓水肿、骨侵蚀及滑膜炎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4例患者为双侧膝关节检查,共35个膝关节纳入研究,其中34%的存在骨侵蚀,与痛风石有明显相关性,OR值76.4(95%CI 10.0,582.2)(P<0.001)。骨髓水肿不常见,发生率仅为1.2%(3/245),骨侵蚀和骨髓水肿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在有骨侵蚀的膝关节中,75%的膝关节同时伴有滑膜炎,而在没有骨侵蚀的膝关节,43.4%的膝关节具有滑膜炎,骨侵蚀和滑膜炎之间的OR值为5.3(95%CI 1.1,25.5)(P=0.03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骨侵蚀,与痛风石沉积明显相关;痛风骨髓水肿不常见,且水肿程度轻微。痛风石是骨侵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曹国平罗松邓小毅赵承勇顾红梅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
双能量CT半定量评分系统在尿酸盐结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39例痛风患者的足部DECT扫描结果,并对其尿酸盐结晶进行半定量评分。应用DECT定量软件测量尿酸盐结晶体积;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半定量评分重复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半定量评分与尿酸盐体积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半定量评分方法与定量软件测量尿酸盐体积方法所用时间。结果39例患者共完成了73只足部扫描,其中69只足部检测到尿酸盐结晶。DECT尿酸盐结晶评分在肌腱中最高,其次为第一跖趾关节、踝/中足关节,脚趾的其他关节评分最低。2名影像医师对尿酸盐结晶的半定量分析结果一致性高,ICC为0.944。69只足部的尿酸盐结晶体积平均值为(2.69±8.84)cm 3。DECT尿酸盐评分与其体积密切相关(r=0.479,P<0.001)。两名评分者使用DECT评分系统分析尿酸盐结晶所需时间分别为(68.18±15.16)秒、(74.67±16.15)秒,定量软件分析所需时间为(166.10±13.23)秒,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7.029,P<0.001)。结论DECT尿酸盐结晶半定量评分系统是可行的,相比定量分析软件更省时、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沈瑞曹国平孙婷婷吕福仙邓小毅
关键词:痛风双能量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