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作品数:10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江苏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再生领域的应用 2025年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迅速发展为血管再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血管再生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其在生物材料设计、血管结构构建和细胞载体开发等方面的创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常见血管支架材料的特点、生物活性因子的释放系统和仿真模型的建立等。通过分析打印技术、生物材料和活性因子等在实际应用中对血管再生的影响,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利用3D打印技术精确构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血管组织模型。同时,提出了生物相容性材料的选择、打印的精度、细胞存活率与功能保持等未来发展方向。3D打印技术在血管再生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需克服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等挑战,以实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倪忞 曹霞 徐希明 余江南关键词:3D打印 血管再生 血管结构 脑类器官的构建及其神经疾病应用现状 2024年 从十多年前发现自组装脑类器官(brain organoids)构建方案以来,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脑类器官的细胞类型和结构与发育中的人类大脑极为相似,使其成为获得性和遗传性脑疾病的致病机制及病因学的理想模型。此外,区域特异性脑类器官的开发,为药物发现和毒性测试提供了针对性的平台。作为研究工具,脑类器官为揭示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构建脑类器官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模拟神经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旨在为该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刘凯 曹霞 余江南 徐希明关键词:疾病模型 神经疾病 量子点偶联技术及其在免疫印迹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15年 量子点免疫印迹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近几年在生命科学领域备受关注。它具有传统免疫印迹的优点,灵敏度更高,光学稳定性更好,并能多色检测,且简单快速。量子点免疫印迹技术拓宽了免疫印迹的应用范围,在定性定量检测方面运用更加广泛。本文对近几年量子点与生物分子偶联的常用技术及体系,以及量子点偶联技术在免疫印迹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展望其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周玮婷 曹霞 余江南 徐希明 童珊珊关键词:量子点 免疫印迹 蛋白质印迹 亲和素-生物素 中药活性成分纳米制剂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徐希明 奉建芳 陈彦 余江南 贾晓斌 曹霞 该项成果围绕中药活性成分纳米制剂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多种制剂新技术融合,研究发明可促进天然药、中药吸收的纳米制剂新技术、新工艺,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天然药物纳米高效缓释技术;2.中药复方多组分纳米促吸技术;3.注射剂纳米...关键词:关键词:中药 有序介孔材料在药物及基因传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08年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介绍了有序介孔材料的分类及特点,并分析了影响有序介孔材料孔径大小的因素,概括了常用的表征方法,重点阐述了介孔材料在药物及基因传递中的应用。有序介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结构均一、可调等优良的理化性能,作为药物载体,既有较高的载药量,又能获得理想的药物缓释效果;作为基因载体,能很好地与DNA结合,并利于基因传递和表达。有序介孔材料必将在药物和基因传递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曹霞 余江南 徐希明关键词:有序介孔材料 药物 基因 我国现代药学伦理教育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我国在药学伦理教育研究的开展有一些成就和进步,在与药学相关研究的许多方面都会不同程度涉及到伦理学,进一步与心理学、行为科学,促进形成一个互补的作用。药学伦理教育无疑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作者从伦理的角度进一步探索现代药学教育,旨在促进现代药学教育的发展。 曹霞 施峰 余江南关键词:现代药学 伦理 药学教育 中药及天然药物制剂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徐希明 顾孝红 贾晓斌 余江南 曾海松 丁丽霞 赵倩 邓纹纹 童珊珊 曹霞 朱源 该项目属于“中药学学科”的“中药药剂学”技术领域应用类研究。中药产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它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尽管如此,中国距离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仍较遥远,集中表现在:制剂新技术新工艺创新滞...关键词:关键词:中药药剂学 制药工艺 教育人学视野中我国药学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教育人学理论分析得出我国药学本科教育现状,得出药学本科教育存在"人的缺失"和"科学世界的占领"两方面问题的结论,提出在药学本科教育中要树立教育人学观念、推行跨学科教育、建立带教教师制度、改革药学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鼓励多方合作办学、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对策。 施峰 曹霞 徐希明关键词:教育人学 药学 本科教育 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与葡萄球菌蛋白A偶联条件的优化 2021年 目的:制备量子点与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的偶联物,探究偶联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经典注入法”制备碲化镉量子点,使用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作为偶联剂用于偶联量子点和SPA,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分别探究EDC、NHS和SPA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偶联效率的影响。结果:制备得到不同量子点、EDC、NHS、SPA比例以及不同反应时间的偶联物,其中量子点和EDC的比例为1∶1500,EDC和NHS的比例为1∶2,反应时间为2 h时偶联物荧光强度最强。结论:碲化镉量子点∶EDC∶NHS为1∶1500∶3000,反应时间为2 h时,可以制备出荧光强度较好的量子点SPA偶联物。 王伟 曹霞 童珊珊 余江南 徐希明关键词:量子点 葡萄球菌蛋白A 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