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丰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19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分析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9例患者。对其形成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治愈,半年后复查CT血肿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有可能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所须时间一般存一个月以上,且以年老者居多。
- 邓锋华曾波曾晓华钟富军
- 关键词:外伤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
- 软通道微创治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应用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5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患者出院47例,死亡6例,病死率11.3%。结论应用颅脑外引流装置穿刺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可靠。
- 邓锋华曾晓华黄涛钟富军
- 关键词:穿刺液化引流基底节区脑出血
-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救治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丰城市人民医院脑外科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21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术后死亡2例;存活19例,随访6个月,其中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结论术中清除颅内占位、充分减压、降低颅内压及术后减少脑缺血缺氧等是预防及治疗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 曾晓华钟富军李安华黄万龙邓锋华揭南辉
-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性脑膨出
- 颅腔内硬脑膜下软组织骨瘤1例
- 2010年
- 患者.女.52岁。因做头颅CT发现右侧额骨新生物2年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CT发现右侧额骨内板新生物向内突起,呈高密度影。术中发现该新生物位于硬脑膜下、蛛网膜之外,局部蛛网膜增厚:并见该新生物大小约8mm×5mm×3mm,质硬,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稍剥后即脱落。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右额部硬膜下软组织骨瘤。
- 曾晓华钟富军
- 关键词:硬脑膜软组织骨瘤病理
-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3年来共1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及脑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75例和开颅手术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94.7%,优于开颅组84.9%;开颅组死亡率为16.1%,微创组死亡率5.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微创技术适应症相对可放宽,术后脑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 曾晓华黄万龙钟富军李安华邓锋华
- 关键词:微创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
-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救治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急性脑膨出是颅脑损伤开颅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处理困难,预后差,死亡率高。本文回顾我科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共21例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 曾晓华
- 关键词:颅脑损伤开颅脑膨出
- 文献传递
- 脑池造瘘术治疗颅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脑池造瘘术治疗颅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7例颅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27)与对照组(n=30)。对照组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脑池造瘘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脱水药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病死率。结果两组颅内压及GC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各时点颅内压均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2、3d均高于术后1d,且术后3d高于术后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GCS评分均高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颅内压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各时点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脱水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率及6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池造瘘术治疗颅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效果确切,可控制引流脑脊液,有效降低颅内压,缩短ICU入住时间,减少脱水用药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曾晓华杨艳华熊叶揭南辉聂艳良钟富军
- 关键词: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 可调压式分流管在脑积水分流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脑积水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式.该手术虽操作简单,但常常会因引流管阀门压力选择不当而引发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或更换分流装置.而可调压式分流管可通过体外非损伤性磁性装置调节设定开放压力,能够根据手术后影像学及病情变化调节患者分流管开放压力,从而避免因为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等并发症而再次手术.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10-2012-12应用Codman Hakim可调压分流装置治疗脑积水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曾晓华沈雄飞揭南辉曾波袁鹏聂艳良钟富军
- 关键词:脑积水可调压式分流管
- 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11年9收治脑室出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同时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2.1,对照组为12.2,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2,对照组为5.1;而治疗后治疗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2.9,对照组为14.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6,对照组为1.3。结论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邓锋华黄涛曾晓华
- 关键词:侧脑室穿刺脑脊液置换脑室出血神经功能缺损
- 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行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与对照组(30例,行支架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住院时长,手术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术后Raymond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ADL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血清sICAM-1、S100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血清sICAM-1、S100β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观察组预后恢复良好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可调节sICAM-1、S100β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好。
- 曾晓华聂艳良熊叶钟富军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