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玉琴

作品数:8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稻种
  • 4篇遗传资源
  • 3篇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2篇地方稻种
  • 2篇水稻
  • 1篇稻种资源
  • 1篇多样性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恢复...
  • 1篇选育
  • 1篇选择育种
  • 1篇亚种
  • 1篇亚种间
  • 1篇亚种间杂种
  • 1篇亚种间杂种优...
  • 1篇异名
  • 1篇异种
  • 1篇育种
  • 1篇杂种

机构

  • 8篇贵州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陈惠查
  • 8篇朱玉琴
  • 8篇阮仁超
  • 6篇游俊梅
  • 6篇金桃叶
  • 6篇杨玉顺
  • 4篇张再兴
  • 1篇邓光辉
  • 1篇左锐
  • 1篇左汝励
  • 1篇金帮文

传媒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种子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红色稻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探讨被引量:6
1997年
有色稻米优良的营养品质和特异性状与低产的突出矛盾一直制约着其生产的发展,杂种优势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措施。无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有色稻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必须保证亲本之一携有广亲和基因和有色基因,以利用有色基因的显性遗传本质;同时又要克服双亲闻的杂交不亲和性和目标性状的负向优势。保证合理的遗传距离,即使性状互补,又使优势强大,则是有色稻米杂优利用亲本选育或材料方法选用的关键。本文针对水稻杂优利用常用籼型不育系(“三系”或”两系”)的现状与广亲和恢复系的配合模型,结合粳型红米恢复系的选育实践,对其亚种间杂优利用途径进行探讨,认为利用杂交方法,选育粳型或偏粳型红米恢复系是利用有色稻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一条有效途径。
阮仁超左汝励石邦志金帮文朱玉琴陈惠查
关键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水稻
粳型红米雄性不育恢复系红零的选育及其特性被引量:8
1997年
利用携有红米色素且抗寒基因的中间材料天红、掺粳恢复基因R481和广亲和基因“02428”等不同类型材料为亲本复合杂交,经分步聚合逐层重组,多代跟踪测配,定向培育出具恢复力强(恢复度均在80%以上)、亲和性好、抗寒性强的粳型红米恢复系——红零。经与不同胞质类型的籼型不育系测配鉴定,表现出较强的以穗粒优势为主的亚种间杂种优势。
阮仁超石邦志金邦文左锐朱玉琴陈惠查
关键词:粳型红米恢复系选择育种
贵州优异稻种遗传资源评价保存与利用研究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金桃叶张再兴杨玉顺朱玉琴邓光辉盛锦山罗利军
稻种优异资源是优良基因的载体,是开展稻作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故开展遗传多样性的优异稻种资源的鉴定、评价、保存与利用研究对稻作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
关键词:
关键词:稻种遗传资源
贵州地方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利用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7
2000年
贵州高原立体农业生态下经长期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利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 1 )收集整理了源于不同生态区已全国编目的地方稻种 51 68份 ,并入国家长期种质库保存 ,系统完成了农艺性状和特性鉴定与评价 ,筛选出一批矮秆、大穗、大粒、优质、特种稻等性状优良和抗病虫、耐冷、抗旱性等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 ;( 2 )开展了地方稻种中细胞质雄性不育 (CMS)恢复源、非sd -1基因新矮源、广亲和、双多胚等有利基因资源的鉴定和筛选 ;( 3)初步建立以基础样品、活动样品和核心样品的分类数据库为基础的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了一套融性状鉴定与评价、遗传改良、开发创新与基因库拓展的多层次多途径相结合的种质资源工作体系。还就当前稻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要求 ,从表型鉴定评价向分子标记与图谱等新技术应用相结合以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了讨论。
阮仁超陈惠查张再兴杨玉顺金桃叶游俊梅朱玉琴
关键词:种质资源多样性
构建贵州地方稻种遗传资源核心样品种质库的基本原则与程序被引量:13
1999年
核心样品种质库是体现作物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并促进有效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管理机制。构建贵州稻种资源核心样品种质库时,须遵循既要保证最大可能的遗传多样性,又要避免过多的遗传同一性材料;既便于管理,更有利于利用和交流;既是数量上的精炼,又是特色性优异种质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等基本原则。采取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鉴定为主,辅之同工酶等生化分析作为性状评价指标,分层取样,逐层聚类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贵州稻种核心样品构建程序按初级(30%)→次级(20%)→核心样品(10%)三个层次逐步开展。
阮仁超陈惠查杨玉顺游俊梅金桃叶朱玉琴
关键词:种质资源水稻
贵州地方稻种遗传资源的命名与同种异名和同名异种现象被引量:5
1999年
对已编入《中国稻种资源目录》来源于贵州不同生态稻区的5168份地方品种资源的命名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其命名上具有以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为主要依据的特点,并对地方品种普遍存在的同种异名和同名异种现象进行了讨论。这有助于通过对地方品种命名与其特征特性关系的认识,促进优异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利用。
阮仁超杨玉顺陈惠查金桃叶游俊梅朱玉琴
关键词:种质资源
贵州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1
2001年
贵州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利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1)收集整理了地方稻种5168份并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系统完成其农艺性状和特性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矮秆、大穗、大粒、优质、特种稻、抗病虫、抗衰以及耐冷、抗旱性突出的优异种质;(2)研究表明,品种多样性是环境对品种的选择和品种对环境的适应双向作用的环境同化产物,在贵州高原低温高湿寡照生境下形成禾类和旱稻等种质资源;(3)开展了地方稻种中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非 sd-1基因新矮源、广亲和、双(多)胚等特性有利基因资源的鉴定和筛选;(4)明确了收集品种的类型及其保存途径,建立以基础样品、活动样品和核心样品的分类数据库为基础的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阮仁超陈惠查张再兴杨玉顺金桃叶游俊梅朱玉琴
关键词:稻种资源
贵州优异稻种遗传资源评价、保存与利用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概述了贵州稻种遗传资源的评价、保存与利用研究的主要结果 ,集中体现于贵州稻种资源工作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 :( 1 )建立了稻种资源主要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评价工作体系 ;( 2 )建立了高原异生境繁种更新技术与中短期冷藏相结合的贵州稻种资源保存技术体系 ;( 3)建立了以贵州现有保存稻种资源的性状数据为基础的种质信息管理系统。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金桃叶张再兴杨玉顺朱玉琴
关键词:遗传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