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丽

作品数:2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历史地理
  • 8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明代
  • 7篇漕船
  • 6篇明清
  • 6篇明清时期
  • 5篇清代
  • 4篇漕运
  • 3篇漂流
  • 3篇官员
  • 1篇盗卖
  • 1篇信仰
  • 1篇兴衰
  • 1篇学科
  • 1篇雍正
  • 1篇语言
  • 1篇设置方式
  • 1篇诗歌
  • 1篇史学
  • 1篇史学危机
  • 1篇书院
  • 1篇述论

机构

  • 23篇许昌学院

作者

  • 23篇李俊丽

传媒

  • 5篇许昌学院学报
  • 2篇明史研究
  • 1篇作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濮阳职业技术...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邯郸学院学报
  • 1篇古代文明
  • 1篇保定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诗歌中看清代漕运对天津的影响
2011年
漕运是清朝统治得以持续的经济命脉,而天津位于漕运的枢纽地位,每年数万名漕运人员驾驶上万只漕船运载着数百万石漕粮由此经过,从而对天津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清朝的很多诗歌中都有反映,主要表现在天津商业的发展、天津人对南方语言的了解和对妈祖的信仰以及漕运文学的出现等方面。
李俊丽
关键词:诗歌清代漕运
论高校历史学科的困境与出路
2010年
当今社会,历史学的功能受到质疑,高校中历史学科形势严峻,招生难、学生就业难,再加上有关部门对其支持力度不够,从而使其深陷困境。为了改变历史学科的这种现状,相关部门以及史学工作者必须从各方面做出努力,使历史学走出困境。
李俊丽
关键词:高校历史学科史学危机
清代漕运对天津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清代,天津处于漕运枢纽地位,是漕粮进入京师、通州以及边防粮仓的必经之地。每年数万名漕运人员驾驶上万只漕船运载着数百万石漕粮从天津经过,或者在此停留,对天津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漕船带运的大量南方货物涌入天津,促进了天津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兴起;二是漕运带动的商业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寓居天津,从而对天津人口和社会秩序产生影响;三是受南方漕运人员的影响,天津人不仅能听懂而且学会了多种南方语言;四是随着漕船北来,南方沿海地区信仰的妈祖被传到北方,并得到发展和演变,备受尊崇。
李俊丽
明清时期漕船的趱运被引量:2
2012年
明清时期,为保证漕粮船只按时抵达目的地,朝廷分别委派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对漕船进行催趱。明初,中央官员的委派并无定制,自万历六年开始以御史为专职催趱漕船的中央官员;清承明制,直至清末。催趱漕船的地方官员,明清两代略有不同。明清两代以漕运为国家命脉,视漕粮为"天庾正供",朝廷设官派员,专司催趱之责,及由此而起。然而在催趱漕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李俊丽
关键词:明清时期漕船官员
明代漕粮在天津的挂欠
2012年
明代,经济、政治重心南北分离,为供给京师皇室、百官及军士所需粮饷,官府每年通过京杭运河从南方地区运送数百万石漕粮进入北京、通州以及边防粮仓。漕粮何时进入京通边仓,明朝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但是从江南到京师三千余里的水路行程,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经常导致漕船在应该到达北京或通州的时间只能到达位于其南部的天津,甚至还不能抵达天津。在这种情况下,若令漕船渡过天津继续北上,那么其就极可能被冻阻在河道中,不能按时回空,从而耽误下年运送漕粮。
李俊丽
关键词:皇室京师
明代漕船漂流的规定
明代,运送漕粮的漕船在运河上行驶,经常会遭遇大风大浪,以致漕船被损坏,漕粮被漂失,此即明代漕船漂流。如景泰二年,河南固治县民金文贵解送粮豆赴京,船只行驶到直沽地区,"潮涌舟沉,内五百八十石(漕粮)漂流不存"。这种漕船漂流...
李俊丽
文献传递
明清时期管理天津运河之官员
<正>明清时期,天津南北运河是漕粮到达京师的必经之路,其处于整个京杭运河的枢纽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明清两朝都设置了专门官员对其进行管理,管理天津南北运河的官员,可以分为高级官员和府州县官员。一、管理天津运河之...
李俊丽
文献传递
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天津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漕运是明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命脉,每年数万名漕运人员驾驶上万只漕船运载着数百万石漕粮在运河上经过,从而对运河沿岸城市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一是漕运人员在运送漕粮的同时带运的大量南方土宜及其额外私自夹带的货物进入运河沿岸城市,从而促进了后者商业的发展;二是受南方漕运人员的影响,运河沿岸的人们不仅能够听懂而且学会了一些南方语言;三是随着漕船的北上,南方地区信仰的妈祖被传到北方并得到发展;四是由于漕运活动,文人学者写下了很多关于运河沿岸漕船汇集、漕运景观以及运河畅阻情况的诗歌。
李俊丽
关键词:语言信仰文学
清朝前中期北运河地区剥船设置方式之变革被引量:2
2019年
清朝前中期,当漕船通过京杭运河南来迟滞或者遇有北运河水浅涩和涨溢的时候,清政府往往将漕船运载的漕粮截卸在北运河的南端——天津,然后再换用体积和载重较小的剥船将漕粮转运至通州粮仓。为了保证漕粮能被顺利转运,清朝前中期官府在北运河地区设置了大量剥船。根据来源不同,北运河剥船的设置先后经历了官府佥派、雇募民船、芦商捐造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三种方式。官府佥派,即官府强制性地从运河沿岸州县征派剥船;雇募民船,即征用民间船只,给予一定雇值;芦商捐造,即由长芦商人捐资制造剥船。在每个阶段,剥船设置方式实行时间一久,就会出现各种弊端,于是就会促使下一阶段另一种剥船设置方式的出现。
李俊丽
关键词:清代前中期北运河
明代漕粮在天津的挂欠
明代,经济、政治重心南北分离,为供给京师皇室、百官及军士所需粮饷,官府每年通过京杭运河从南方地区运送数百万石漕粮进入北京、通州以及边防粮仓。漕粮何时进入京通边仓,明朝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但是从江南到京师三千余里的水路行程,...
李俊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