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 作品数:20 被引量:321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运动损伤,多由直接外力(肩部着地或上肢内收位着地摔伤)引起,男性多发,是女性的5~10倍,且不完全脱位与完全脱位的比例为2:1[1]。脱位不仅引起肩锁关节处疼痛和异常活动,影响整个肩部、上肢的力量和运动的灵活性,而且还可能导致继发性喙突下血管神经束的卡压。早期应用于临床的Tossy分型[2]因易于掌握被广泛应用,多数学者[3,4]认为Ⅲ°脱位因关节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均遭破坏,肩锁关节同时失去水平、垂直方向稳定性,应早期予以手术治疗。传统治疗方式如克氏针、喙锁螺钉等以坚强内固定治疗理念为主,术后并发症较多,总体疗效欠佳;锁骨钩钢板应用普遍,治疗效果满意,曾一度成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首选手术方式,然而术后存在肩峰撞击和持续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甚至并发应力性骨折、脱钩、肩锁关节半脱位等,引起多数学者重视[5,6],且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及经济压力。现代骨科学的发展使手术治疗理念由坚强内固定转向非刚性、弹性固定,喙锁韧带的修复重建成为讨论的焦点。本文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作一综述。
- 李树明李冀李兵
- 关键词:喙锁韧带肩锁关节脱位
- 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的诊疗要点和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m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伴有双侧神经症状的腰椎不稳症患者共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9~63岁,平均48岁,病程2~18年,平均4.5年。结果5例患者术后2周内症状有所反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稳定。术后3个月时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13.2±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为(83.9±6.4)%,ODI评分改善率为(70.3±3.2)%。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疗效评价:优2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经双侧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治疗伴双下肢症状的腰椎不稳症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术前检查与临床症状密切结合制定具体手术方案。
- 张亚军方礼明符波李兵张树喜郑继元李勤
- 关键词:腰椎手术腰椎不稳症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2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56-67岁,平均59.5岁。骨折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7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15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分别于骨折术后3、6、12个月摄X线片、查体记录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结果24例患者术后获14-36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手术组出血量平均为(550±80)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5±20)min,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全部患者术后12个月时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全部患者术后3、6个月时SPA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评价优于非手术组。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二或三部分骨折,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手法复位满意的患者术后配合积极的康复锻炼也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方礼明张亚军王博李兵黄楠张军郑继元
- 关键词:肱骨骨折近端
- 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骨缺损被引量:36
- 2004年
- 目的总结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分别利用骨运输术、一期清创+短缩肢体+截骨延长技术以及一期清创+短缩肢体+二期截骨延长技术治疗26例骨缺损的经验,探索肢体安全短缩的限度。方法在患肢上安放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对17例胫骨和2例股骨骨缺损5~22cm者行骨运输术。对5例胫骨干骨缺损小于5cm合并皮肤缺损及感染者和1例股骨干骨缺损4cm合并感染者行一期清创+短缩肢体+延长技术进行治疗。对2例胫骨缺损5cm和1例股骨干骨缺损4cm者合并感染的患者采用先一期清创+部分短缩肢体,术后继续短缩肢体,二期截骨延长恢复肢体的长度。截骨术后10~14d开始延长,每天4次,每天延长1mm。16例胫骨和2例股骨在远、近缺损端相遇后于骨缺损端行清创术和自体骨植骨术。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完全恢复,骨折愈合,无感染复发。在5例使用一期清创+短缩+延长法的胫骨缺损和1例行一期短缩+延长法的股骨缺损患者中,3例胫骨和1例股骨短缩至4cm时出现血管危象,立即恢复1cm长度后肢体远端血运恢复。术后第3天开始继续短缩肢体,每天4mm,每天4次。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4例胫骨缺损患者诉膝部疼痛。3例胫骨缺损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2例胫骨缺损患者出现下胫腓分离。
- 黄雷谢明王金辉李兵危杰张树喜李锦涛王满宜荣国威
- 关键词:ORTHOFIX外固定架骨缺损
- 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背景:多孔钽金属棒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为行保留股骨头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对于该术式的早期疗效比较肯定,尚缺乏中远期的随访。目的:探讨应用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运用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5例80髋,评估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末次随访的股骨头生存率。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60个月,平均48个月。股骨头生存率可达90%,其中SteinbergⅠ期生存率100%,Ⅱ期生存率95%,ⅢA期生存率73%。8例术后6-8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其余各髋未见进一步塌陷,末次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钽棒植入术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其中远期疗效满意。
- 陈晶方礼明吴小娥左镇华李兵张亚军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钽棒中远期疗效
- 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锁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使得锁骨骨折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开放性锁骨骨折,处理更加棘手。文献报道对于开放性锁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克氏针等固定治疗,但由于手术破坏局部血运,术后骨折不愈合和手术感染率较高。而外固定器有对骨折段干扰轻微、手术创伤小等优势。我院从2002年7月-2006年6月使用外固定器治疗7例开放性锁骨骨折患者,并随访观察术后疗效,旨在总结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锁骨骨折的优劣。
- 李兵邱贵兴肖军张树喜方礼明
- 关键词:锁骨骨折外固定器疗效分析手术感染率骨折不愈合
- 瘦素对于体外培养人类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瘦素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本院膝骨关节炎(OA)患者行关节置换及外伤致膝关节截肢患者术中取出OA软骨块和正常软骨块,种植于25 cm培养瓶中,采用组织贴块法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及时传代,选用第2代细胞,进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后,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类瘦素刺激培养的第2代软骨细胞,以CCK-8检测不同时段的细胞增殖活性,并比较光镜下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证明分离出的是软骨细胞,在不同浓度、不同时段和不同人群,重组人类瘦素刺激对于软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的细胞形态变小,出现丝状伪足。结论瘦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可能在OA的发病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 李兵吴志宏肖军邱贵兴
- 关键词:瘦素软骨细胞增殖
- 双侧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双侧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胫骨平台双侧固定方法治疗的4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26例,Ⅵ型17例.一期胫骨近端双侧钢板螺钉固定28例,单侧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对侧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固定9例.伤后急诊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软组织条件改善后二期改用钢板螺钉固定2例;克氏针内固定+跨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4例. 结果 43例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除5例感染患者外,其余38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5.5个月.术后1年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评定疗效:优29例,良8例,中6例,优良率为86.0%.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股胫角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条件的不同而灵活掌握,但应遵循双侧固定的同时尽早解放膝关节的原则,术前对软组织损伤恢复程度的正确评估直接影响治疗的最终效果.
- 张亚军方礼明黄楠李兵符波张军郑继元
- 关键词:胫骨骨折膝关节
- 运用原子力显微术磁驱动模式研究活软骨细胞形貌超微结构和力学特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最新发展的磁驱动轻敲模式(MAC mode)研究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软骨细胞表面形貌的结构特点及细胞力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膝关节软骨细胞,运用MAC mode AFM在生理条件下对细胞表面形貌进行高分辨成像,并通过指定区域的力曲线操作,观察软骨细胞核区及胞质区的力学特性。结果MAC mode AFM可实现生理条件下软骨细胞的表面形貌超微结构的高分辨成像,分辨率可达30nm。软骨细胞呈现核区突出,胞质区平坦的形貌特点。同时,胞质区与核区对比表现出更高的应力状态及黏着力。结论MAC mode AFM是研究活细胞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的有力工具。
- 刘广源吴志宏陈佩佩李兵谢琳韩东邱贵兴
-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软骨细胞生物力学
-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诊治现状被引量:5
- 2013年
-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学术界对于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分型及预后研究较为透彻,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相对较低,其发病人群、发病机制、治疗目的均与老年型股骨颈骨折不同,且预后不佳,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是其主要并发症,有学者报道股骨头坏死率高达23%,被称为“未被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于其诊治,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就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特点及分型、诊治、预后方面作一总结,为临床及学术上提供参考。
- 李兵张军林华刚王博陈炜
- 关键词: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诊治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学术界老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