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声
- 作品数:26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邻壁之光,堪借照焉”——读刘立善著《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
- 1997年
- “邻壁之光,堪借照焉”——读刘立善著《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复旦大学李振声年前,由于友人热心推介,获读刘立善先生近著《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这部由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推出的比较文学专著,厚达600余页,逾50万言。过年前后,我花了差不多一个...
- 李振声
- 关键词:中国作家惠特曼有岛武郎《人的文学》日本近代文学
- 近年文学批评之平议被引量:3
- 1998年
- 尽管批评激情、思想的敏锐和思考的勇气正在90年代日渐变成一种需要呼唤之物,但在充满人为策动、技术至上,以致文学自身的精神指向陷于迷茫的世纪末,我们毕竟还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存主见、有勇气直面自己心灵和生存感受的批评家的身影,他们本着相近的使命感,将文学批评维系在高水准的思想文化的分析思辩层面上。限于机缘,本文择其二三家,略作平议,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 李振声
- 关键词:文学批评权力意识中国当代文学
- “如果语言不能表达,就请化作歌声”——葛崇岳译、著文集代序
- 2009年
- 李振声先生的"如果语言不能表达,就请化作歌声",全文围绕葛崇岳先生的诗文创作与俄文译著历程进行阐述。开篇即引用葛崇岳先生的七言古风体自传诗,从介绍崇岳先生儿时读书生长的环境到怎样接触俄文翻译,从崇岳先生开始发表译文到文中简要罗列的翻译作品,再通过文中对所引诗歌作品的审读与介绍,我们不难与崇岳先生的诗歌创作和翻译创作产生共鸣。通读李振声先生的这篇文章,阅读者会感觉自己完全沉浸在一个诗歌的海洋。故此,本刊隆重推出,以飨读者。
- 李振声
- 关键词:语言歌声诗歌创作阅读者俄文
- 在东京,遥想鲁迅
- 1996年
- 1991至1993年,我在东京的庆应大学进修的两年时间里,难得有空闲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想心事的时候,有时脑子里就会想起先生世纪初留学日本时的情景.
- 李振声
- 关键词:《藤野先生》《梦十夜》《苦闷的象征》留学日本芥川龙之介比较文学
- 创新与合作:中日大学的新使命——中日大学校长论坛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7年
- 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的合作创新使命尤显重要;创新,不仅意味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思维创新,还意味着对文化传统的精髓予以尊重和坚守;大学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也需对之保持必要的批判性审视,从而对人类整体性和谐合理的生存方式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探索;中日两国的大学应该而且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推进这种创新与合作,为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繁荣、和平与稳定而有所作为。
- 李振声
- 作为新文学“伦理性基础”的晚清思想与学术——关于《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的座谈
- 2021年
- 金理(复旦大学中文系):各位师友、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植芳·工作坊"第一期就此开始。今天我们采取读书会的形式,研讨对象是李振声教授新著《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该书将中国新文学的精神源头重新追溯至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梳理、阐述这一资源如何为后来新文学基本精神品格的生成,提供涵养与规定;旨在将中国新文学,尤其是其精神建构,重新纳入晚清以来最能代表中国思想学术水准的空间和视野,开掘文学与思想、学术之间息息相通的关联。
- 李振声金理金理王贺袁一丹陶磊王贺
-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学术水准精神品格思想学术伦理性读书会
- 柏桦:笺注自己诗作的那个诗人被引量:1
- 2010年
- 李振声
- 关键词:诗人诗作笺注先锋文学文体实验
- 南方精神的核心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诗是一种虚构,是与一个坚硬的、比较僵硬的、甚至僵化的现实的对应、对峙、对称和抗衡。南方精神也是被建构的,没有现成的这么一个东西。提出诗歌的南方精神,就意味着得有一个北方精神事先存在在那里。
- 李振声
- 关键词:诗歌傅斯年
- 王小妮读札被引量:4
- 2008年
- 李振声
- 关键词:文体写作诗人
- 日记中的郑孝胥东瀛外交生涯被引量:2
- 2007年
- 郑孝胥的东瀛外交生涯,前后凡三年: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三十二岁,由驻日公使李经方奏调东渡,以同知身份充任随员,因使馆位于日本东京曲町,故有"谁念诗人渐消瘦,曲町馆裹看飞鸿"之句;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调任筑地副领事,居东京永田町日枝山下,有五言诗《永田町日枝山下新居》记其事;后李经方丁忧回籍守制,汪凤藻接任驻曰钦使期间,移任神户兼大阪领事,至光绪 二十年 (甲午,1894)中日构异,随公使下旗归国。
- 李振声
- 关键词:外交生涯郑孝胥日记驻日公使五言诗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