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学
- 作品数:7 被引量:21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黄河水沙过程变异及河道的复杂响应
- 胡春宏郭庆超许炯心姚文艺吉祖稳陈浩王兆印曹文洪李文学陈建国
- 该项目针对黄河流域人类活动日益加剧所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从流域的角度,采用现场调研、资料分析、理论分析、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研究手段,对流域水沙变异过程、流域泥沙-侵蚀-搬运-堆积机理、萎缩性河道演变规律与致...
- 关键词:
- 关键词:河道演变规律黄河口治理生态动力学
- 砷超富集植物及其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
- 陈同斌雷梅黄泽春韦朝阳万小铭胡天斗黄宇营黄启飞安志装李学文李文学范稚莲刘颖茹鲁全国
- 该成果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领域。土壤砷污染是威胁中国农业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植物修复是去除土壤砷污染的主要手段。成果解决了砷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鉴定、超富集植物对砷的富集机理和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等理论问题...
- 关键词: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
- 蜈蚣草毛状体对砷的富集作用及其意义被引量:11
- 2004年
- 利用配备EDX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蜈蚣草羽叶的微形态及砷元素在蜈蚣草中的微区分布.结果表明,在羽叶的正反表皮观察到大量的毛状体,其结构为多细胞组成,呈匍匐状,平均长度为160 μm,平均直径28 μm.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在加砷处理中,蜈蚣草的表皮、羽叶毛状体存在有明显的砷峰,并且毛状体中砷的含量分别为表皮细胞与叶肉细胞的2.4,3.9倍,在同一毛状体中,帽细胞中的砷含量较低,而在节细胞和基细胞中的砷含量较高.这一发现为揭示蜈蚣草富集砷和耐砷毒的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 李文学陈同斌陈阳雷梅
- 关键词:表皮细胞砷含量节细胞蜈蚣草微形态
- 刈割对蜈蚣草的砷吸收和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5年
- 以野生苗移栽的蜈蚣草为试材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收获次数对蜈蚣草生长、砷吸收和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3次收获中 ,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 ,不同砷浓度处理之间蜈蚣草生物量的差异逐步缩小 ;不加砷的对照处理中 ,每次收获后的砷吸收速率下降趋势 ,而在 3个加砷处理中 ,第 2次收获和第 3次收获的蜈蚣草的吸砷速率为 6 3~ 75 μg/ (plant· d)、4 4~ 5 5μg/ (plant· d) ,均显著高于第 1次收获时的吸收速率。表明多次收获并没有降低砷的积累速度。由此可见 。
- 李文学陈同斌刘颖茹
- 关键词:刈割蜈蚣草土壤污染
- 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中砷的分布及两种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方法的探讨
- 该研究在土培、砂培的条件下,研究了砷对蜈蚣草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蜈蚣草富集砷的机理,同时也对提高蜈蚣草富砷能力的几种措施进行了尝试.主要结论如下:⒈钙在植物体内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同时作为第二信使偶联胞外信号与胞...
- 李文学
- 关键词:蜈蚣草砷污染富集植物植物修复土壤污染控制
- 污染水稻田中土壤含砷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80
- 2003年
-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在长期淹水和频繁干湿交替影响下污染水稻田中砷的小尺度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变异函数定量描述含砷量分布特征 ,用克立格插值法对表层土壤未测点的含砷量进行最优估计 ,并绘制含砷量等值线分布图。结果表明 ,来自表面污染源的砷进入农田土壤后主要积累在耕层 0~ 2 0cm中 ,对 4 0~ 80cm土壤影响不大。耕层土壤含砷量半方差值呈有规律持续增加趋势 ,可用直线方程很好地拟合。表层土壤含砷量存在很好的空间结构性 ,高砷区出现在进水口附近 ,并以其为中心呈斑块状向周围扩散 。
- 廖晓勇陈同斌肖细元黄泽春安志装莫良玉李文学陈煌郑袁明
- 关键词:水稻土污染土壤剖面克立格
- 超富集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被引量:96
- 2003年
- 与普通植物相比 ,超富集植物在地上部富集大量重金属离子的情况下可以正常生长 ,其富集重金属的机理已经成为当前植物逆境生理研究的热点领域 .尤其是近两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引入 ,关于重金属离子富集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通过与酵母突变株功能互补克隆到了多条编码微量元素转运蛋白的全长cDNA ;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谷胱甘肽、植物螯合素、金属硫蛋白、有机酸或氨基酸等含巯基物质与重金属富集之间的可能关系 .本文从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角度简要评述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螯合及区室化的机制 .
- 李文学陈同斌
- 关键词:超富集植物重金属生理学机制分子生物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