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生

作品数:33 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5篇INSAR
  • 12篇地震
  • 8篇形变
  • 6篇地震震源
  • 6篇震源
  • 6篇反演
  • 5篇地震震源机制
  • 5篇震源机制
  • 4篇相位
  • 4篇相位解缠
  • 3篇短基线
  • 3篇断层
  • 3篇遥感
  • 3篇同震形变
  • 3篇M
  • 2篇地面沉降
  • 2篇地球物理
  • 2篇地热田
  • 2篇地震学
  • 2篇断裂带

机构

  • 31篇中国地震局
  • 12篇中国地震局工...
  • 3篇纽卡斯尔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格拉斯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资源卫星...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作者

  • 33篇李永生
  • 28篇张景发
  • 15篇罗毅
  • 13篇姜文亮
  • 4篇李振洪
  • 4篇申文豪
  • 4篇申旭辉
  • 3篇田云锋
  • 2篇龚丽霞
  • 2篇刘斌
  • 2篇焦其松
  • 2篇解全才
  • 2篇刘志敏
  • 1篇刘修国
  • 1篇王晓醉
  • 1篇冯万鹏
  • 1篇温扬茂
  • 1篇刘芹芹
  • 1篇李强
  • 1篇牛瑞卿

传媒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地壳构造与地...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遥感信息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2016中国...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地震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遥感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伊朗Mw7.3地震震源机制反演及三维形变场获取被引量:6
2020年
2017年11月12日,伊朗伊拉克边界萨尔波勒扎哈卜(Sarpol-e Zahab)地区发生Mw7.3级强震,地震造成500余人死亡,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发震断层并未导致地表的破裂。为研究地震震源机制以及地震造成的地壳形变,首先使用ALOS-2和Sentinel-1卫星数据,用差分干涉测量方法获得了地震同震形变场,然后使用分辨率约束的四叉树采样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降采样。在此基础上,使用二步反演算法对断层面进行剖分,反演获取了发震断层的精确几何参数和最优断层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发震断层是一个逆冲兼具右旋走滑的断层,确定断层走向为347°,倾角为15°,地震滑动主要分布在16~19 km深度范围内,最大倾滑量为4.5 m。基于反演的断层模型,正演得到地震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地震造成的形变主要在垂直方向,垂直向上的隆升形变量达78.8 cm。震源机制反演结果和三维形变场结果与地震学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张庆云李永生张景发
关键词:差分干涉测量
基于SBAS-InSAR的长治矿区地表形变监测被引量:43
2014年
小基线集InSAR( SBAS-InSAR)时序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InSAR时空失相干限制,抑制地形和大气影响,增加时间采样率,在监测地表形变随时间演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为了有效监测山西省长治矿区地表形变,利用DInSAR方法监测开采矿区的快速大形变,得到形变区30 d的最大沉降量为11 cm;利用SBAS方法监测矿区边缘微小缓慢形变,得到2003年7月-2010年7月期间区内地面沉降的空间展布及时间序列相对形变量。对于矿区周围相干性保持较好的居民区,SBAS方法监测结果表明其整体形变表现为沉降趋势,沉降面积较大,沉降速率为5~15 mm/a,最大累计沉降为90 mm。矿区因开采时间、开采方式、采储量以及地形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沉降结果。
刘志敏李永生张景发罗毅刘斌
关键词:形变监测
2015年尼泊尔Mw7.8地震震源机制InSAR反演
本文利用ALOS-2和SENTINEL-1A宽幅干涉测量方法获得尼泊尔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并确定断层几何特征,并对尼泊尔地震滑动机制进行反演.
李永生张景发申文豪姜文亮
关键词:地震震源机制断层特征参数反演
TerraSAR-X高分辨率数据的InSAR时序分析监测地热田的地面运动
<正>1.羊八井地热田研究背景羊八井地热站是中国最大的地热电站。从1976年开始开发利用,在1981年和1986年分别建立了两个地热站。如果地下水开采的速度大于其补充的速度,这将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经过了多年的开发利用后...
李永生张景发罗毅
关键词:地热田TERRASAR-XINSAR高分辨率
高级时序InSAR地面形变监测及地震同震震后形变反演
2015年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technique,D-InSAR)是在InSA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应用于测量地表微小形变。该技术在监测地震形变、火山活动、冰川运动、城市地面沉降以及山体滑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实际研究中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轨道参数误差、地形数据误差、大气延迟误差、时空去相关引起的相位解缠误差以及系统噪音误差等。这些因素成为InSAR高精度形变探测应用的主要限制。InSAR时序分析方法是目前解决常规D-InSAR处理过程中各种精度制约因素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以InSAR时序分析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为研究目标,开展InSAR时序关键技术研究。本文取得的创新点如下:(1)在传统相干点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提取方法:满秩相干点。该方法将干涉冗余网络图中节点和边结合起来构建满秩矩阵,并依此作为相干点提取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满秩相干点提取法不仅能有效提高相干点的空间分布密度,而且能保留相干点的最优测量精度。(2)将大气延迟相位分成3种分量,即长波长大气相位、短波长大气相位以及地形相关的大气相位。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法分别对3种类型大气延迟相位进行校正。网络法可以估算出每个时刻的大气延迟误差,再重构每一幅干涉图的大气延迟误差。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网络法能精确模拟出每个时刻大气延迟误差和每幅干涉图中的大气延迟相位。(3)离散点相位解缠误差是时序分析过程中主要误差源之一,直接影响后续时序分析结果的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网络闭合环残差方法,对离散相干点相位解缠误差进行检测和校正。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中相位跳变;同时,本文也介绍了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跳变校正的方法。(4)基于相干矩阵满秩条件,提出一种新的InSAR时序反演�
李永生
高级时序InSAR地面形变监测及地震同震震后形变反演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technique, D-InSAR/)是在InSA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应用于测量地表微小形变。随着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震形变,火山活动...
李永生
InSAR相位解缠算法的实验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相位解缠是InSAR处理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相位解缠算法的选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结果。本文主要介绍和比较了6种常用的相位解缠算法,并选取西藏当雄地区的地震同震影像进行实验分析,对解缠结果的质量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统计耗费网络流算法结果充分顾及了相干图所包含的信息,获得了一个较优的全局解,解缠结果的连续性较好。而且直接处理感兴趣的且数据质量好的离散区域,实现效率高,可以将误差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防止误差的再传递,解缠结果较精确。
刘志敏张景发罗毅李永生刘修国
关键词:相位解缠INSAR
时序InSAR离散相干点相位解缠误差检查与校正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闭合环残差的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误差检测与校正算法,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的精度。以沧州市沿海地区为实验区域,利用2008~2010年18景ENVISATASAR数据进行InSAR时序分析,对解缠相位跳变误差进行检测和校正,并对比校正前后时序分析结果的精度。实验结果显示,解缠相位一致性检查和误差校正可以有效改正解缠干涉图中的主要相位跳变误差,与改正前相比:①离散点时序累积形变特征的时间连贯性更强,减少了很多突跳;②增加了有效相干点,实验区内有效相干点个数由68000个增加到186400个;③两个验证点累积形变量的RMS值分别降低了8.1mm和13.2mm,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李永生张景发李振洪姜文亮罗毅赵勇
关键词:相位一致性
基于地基真实孔径雷达的边坡动态监测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0
2019年
滑坡是仅次于地震的发生最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能够对危险滑坡进行动态监测,采用GPRI-II地基雷达系统,研究了滑坡形变时序分析关键技术,制定了地基雷达数据时序处理流程,并应用于浙江绍兴某道路边坡稳定性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边坡存在1处明显的形变区域,位于施工现场堆积区,最大形变量达到3.5 mm/d。目前在观测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地基雷达可以达到亚毫米级的形变监测能力,已经成为灾害预警和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李兵权李永生姜文亮蔡建伟甘俊
关键词:地基雷达滑坡滤波
利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时序分析方法监测北京市地面沉降被引量:43
2013年
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方法,基于ENVISATSAR数据,研究了2003~2010年期间的北京地区主要地面沉降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两个相邻轨道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相关性达到了0.87,RMS为4.9mm/a,显示了结果的可靠性。InSAR时序分析结果发现,2003~2010年期间,北京的主要沉降区域在快速沉降,而且呈加速趋势。朝阳区和通州的部分沉降中心在2007~2010年期间年平均沉降速率达到了100mm/a。
李永生张景发李振洪罗毅
关键词:差分干涉测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