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风
- 作品数:31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菜豆晕疫病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建立菜豆晕疫病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本试验利用菜豆晕疫病菌arg K特异性序列设计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引物,进行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优化,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5株菜豆晕疫病菌的LAMP产物呈阳性结果,而参试的其他病原菌不产生扩增反应。LAMP检测基因组DNA和菌悬液时,其灵敏度分别达到0.632×10-4ng/μl和7.3×102CFU/ml,该方法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00倍。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有效应用于口岸菜豆晕疫病菌的检测。
- 杨万风刘艳刘翔邵沛泽谌运清赵文军
-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
- 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传入中国的风险分析
- 2017年
- 从世界分布、主要寄主、经济重要性、传入可能性和风险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病菌是特别危险的有害生物。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非疫区输入、输出国应严格检疫、进境口岸加严检查等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 杨万风刘艳严风华
- 关键词: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 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划分方法
- 利用已知抗病基因的6个近等基因系材料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小种进行划分和鉴别。在水稻孕穗期,以浓度约为3×10<Sup>8</Sup>cfu/ml的菌悬液对水稻主茎平展剑叶进行剪叶法接种,接种2周和3周后分别测量病斑长度和病...
- 刘凤权胡白石杨万风刘红霞
- 文献传递
- “科带室”深度融合管理模式的选择及其科学内涵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通过对检验检疫及植物检疫等技术执法机构"科"与"室"分工协作管理模式的分析,对"科带室"深度融合管理模式的选择和科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为基层植物检疫确立"科""室"融合发展思路、构建"科带室"深度融合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 谌运清刘翔杨万风邵沛泽盛志超潘杰陆辰晨
- 进境大豆杂质中豌豆褐斑病菌的检疫鉴定
- 2012年
- 对一批进口的美国大豆杂质中挑选出的表面有褐色病斑的豌豆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得到了一株与豌豆褐斑病菌(Ascochyta pisi)相似的分离物A1。该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在OA、MA、PDA上的培养特性,分生孢子器以及分生孢子等的显微形态特征,ITS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应将该分离物鉴定为豌豆褐斑病菌(A.pisi)。
- 吴翠萍李彬张勇粟寒杨万风安榆林
- 关键词:进境大豆豌豆
- 连云港局从进口大豆中首次截获重要检疫性害虫——白缘象甲被引量:1
- 2011年
- 2010年6月1日,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来自阿根廷罗萨里奥和巴哈布兰卡的66217t大豆实施检验检疫过程中,发现有大量的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的昆虫残体,我局检疫人员高度警惕,加大昆虫查找力度,终于从货物表层找到一雌一雄两头象甲成虫(死)。
- 谌运清刘翔秦国勋杨万风
- 关键词:进口大豆检疫性害虫象甲截获检疫人员
- 一种同步检测检疫性细菌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的双重PCR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步检测检疫性细菌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的双重PCR方法,为建立同步检测检疫性细菌洋葱腐烂病菌和菊基腐病菌的双重PCR方法,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B3/B6,将设计的引物与检测菊基腐病菌特异性引物ADE1/A...
- 杨万风邵沛泽谌运清
- 文献传递
- 草莓角斑病菌检测鉴定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草莓角斑病菌(Xanthomonas fragariae)检测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依赖田间症状识别、寄主接种鉴定、培养性状、生理生化鉴定、脂肪酸分析法(FAP)等;应用血清学鉴定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菌落免疫荧光染色法(IFAS)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实时荧光PCR等。对于XF的检测鉴定不能单单依靠一种方法,应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最终判定,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鉴定技术体系十分必要。
- 杨万风刘翔刘天鸿
- 关键词:PCR
- 进境大豆植物检疫截获疫情分析及工作建议
- 996年以来,随着我国大豆市场的开放,国外大豆大量涌入,我国由大豆生产大国和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t,占当年世界大豆贸易量的40.9%,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
- 谌运清刘翔杨万风顾忠盈周明华秦国勋
- 关键词:大豆进口生态安全植物检疫
- 巢式PCR检测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实现对进口大豆样品中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的快速检测,试验根据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的REP-PCR扩增测序结果,设计了1条特异性引物Cff F11,与引物Cff FOR组合,建立了巢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此检测方法对多种参试菌株进行检测时,只有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呈阳性反应,而其他病菌不产生扩增反应;巢式PCR方法检测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菌悬液时,其灵敏度达到3.1×103cfu·m L-1,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 000倍。制备带菌率为0.5%的大豆样品,用巢式PCR方法 1h内就可进行检测,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在对实验室留存的100份进口大豆样品检测时,1份样品扩增到了特异性条带,测序分析结果证明此份大豆样品中携带的病菌为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本试验所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并且检测准确率高等特点,可用于口岸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检测。
- 杨万风刘艳刘翔邵沛泽谌运清赵文军
- 关键词:巢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