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会棉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螺旋体
  • 4篇钩端螺旋体
  • 1篇疫区
  • 1篇致病
  • 1篇致病性钩端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人兽
  • 1篇人兽共患
  • 1篇人兽共患传染...
  • 1篇全基因
  • 1篇全基因组
  • 1篇全基因组测序
  • 1篇染病
  • 1篇问号钩端螺旋...
  • 1篇螺旋体病
  • 1篇螺旋体目
  • 1篇螺旋体属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分型
  • 1篇基因组

机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作者

  • 4篇杨会棉
  • 3篇蒋秀高
  • 2篇张翠彩
  • 1篇李世军
  • 1篇周敬祝
  • 1篇姚光海
  • 1篇唐光鹏
  • 1篇田克诚
  • 1篇聂一新
  • 1篇曾正
  • 1篇刘英
  • 1篇韦小瑜
  • 1篇李秀文
  • 1篇王定明
  • 1篇李秀文

传媒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1年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疫区鼠类动物带菌监测与菌株分型被引量:7
2013年
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引起的钩体病是全世界流行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钩体病通过疫水迅速传播,因而是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重点检测的传染病。中国自然灾害频发,且不少地区是钩体病流行疫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显示,贵州省近年来钩体病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病死率却呈上升趋势。
李世军张翠彩唐光鹏王定明田克诚刘英韦小瑜蒋秀高李秀文杨会棉姚光海周敬祝曾正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疫区人兽共患传染病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TaqMan Real-time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建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TaqManReal-timePCR检测技术。方法以钩体16SrRNA基因的部分片段rrs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TaqMan探针,PCR产物克隆到pMDl9-T载体,制作标准曲线,建立定量分析质控标准。利用中国15群15型致病性钩体参考菌株、16群21型非致病性钩体参考菌株、50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分离株及伯氏疏螺旋体、嗜肺军团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27株其他常见致病菌检验引物、探针的灵敏性、特异性。将Real-timePCR、普通PCR同时应用于倍比稀释致病性钩体染色体DNA及25份现场鼠肾标本的检测。结果建立、优化致病性钩体Real-time PCR技术,致病性钩体扩增荧光信号阳性,非致病性钩体及其他非钩体菌均无扩增。对于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Real-timePCR和普通PCR的最低检测下限分别是10copy/μl和10。copy/μl。对于倍比稀释的钩体染色体DNA,两者的最低检测下限分别为:100fg/μl和1ng/μl。25份现场鼠肾标本检测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以rrs为靶基因建立的Real-timePCR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致病性钩体的病原学检测。
张翠彩李秀文聂一新杨会棉蒋秀高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TAQMANREAL-TIMEPCR
钩端螺旋体的分子分型方法被引量:3
2011年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属于螺旋体目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分为两个种:双曲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biflexa)和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前者为腐生性钩端螺旋体,通常对人和动物不致病;后者为寄生性、
杨会棉蒋秀高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属分子分型方法问号钩端螺旋体螺旋体目寄生性
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基因分型研究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尤其流行于热带地区。中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流行。目前,国际上对钩端螺旋体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
杨会棉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基因分型全基因组测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