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琴
-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
- 2008年
- 朱永林李惠勉杨伟琴
- 关键词:稳心颗粒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
- 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6
- 2018年
- 目的评估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失去溶栓治疗机会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纤溶酶,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的峰流速、平均流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峰流速和平均流速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4.60±4.31)cm/s、(69.19±3.36)cm/s)]和[(38.71±2.29)cm/s、(34.01±2.01)cm/s](均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6.7%)高于对照组(7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91±3.51)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29±3.8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31±3.09)分和(53.60±4.33)分(均P〈0.05)。另外,两组的用药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朱永林李晓晓杨伟琴
- 关键词:脑梗死纤溶酶
- 丁苯酞辅助治疗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增加丁苯酞进行辅助治疗,观察记录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要高(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双侧椎动脉(LVA、RLA)、双侧大脑后动脉(LPCA、RP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要高,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WBV、PV、PAI),观察组均较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丁苯酞用于辅助治疗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可增强治疗效果,在改善临床症状表现显著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朱永林李晓晓杨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