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天东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电影
  • 6篇导演
  • 3篇影片
  • 2篇影像
  • 2篇中国电影
  • 2篇摄影
  • 2篇摄影师
  • 1篇电影工业
  • 1篇电影界
  • 1篇电影票
  • 1篇电影票房
  • 1篇电影市场
  • 1篇电影造型
  • 1篇新政
  • 1篇新作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眼睛
  • 1篇演员
  • 1篇银幕

机构

  • 6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电影艺术...
  • 1篇中国电影资料...

作者

  • 12篇杨天东
  • 5篇梁明
  • 1篇孙德元
  • 1篇刘硕
  • 1篇吕乐

传媒

  • 4篇当代电影
  • 4篇电影
  • 1篇电影新作
  • 1篇艺术评论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成烽火系列》影片分析之《青春行动》、《投笔从戎》、《沙沟事件》、《青山铁骑》、《营救行动》被引量:1
2011年
在影片开机仪式上,导演周伟说,“这是一部充满着激情热血、青春励志、抗日救国以及为共产主义梦想而奋斗的电影”。编剧郎云表示:“我想用这部作品讲述青春信仰的故事,来缅怀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先烈们,来激励生活在和平年代、生长在优越环境中的年轻一代!”
杨天东刘硕孙德元周舟
关键词:影片分析青春投笔从戎叙事策略营救行动烽火
遍尝苦乐《桃花运》 专访导演马俪文
2009年
作为贺岁档的首枚炮弹,由香港银都机构制作的《桃花运》自问世以来,票房飘红,国内几大院线纷纷加洗拷贝,增加放映场数。票房火爆的同时,关于影片停拍两年后继而复拍的话题以及对影片的质疑随之而来。而处于风口浪尖的则是导演马俪文。作为内地电影圈的女性导演,马俪文出道至今共执导四部电影,分别是《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们俩》、《我叫刘跃进》以及《桃花运》。在影片宣传的间歇,马俪文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娓娓道来她和《桃花运》的前世今生,其中有无奈,有坚持,更有感激……
杨天东
关键词:女性导演《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桃花影片宣传院线放映
永远的英国病人:安东尼·明格拉被引量:1
2008年
1996年11月6日之前,好莱坞几乎没人会预见到,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这个来自英格兰的的男人,会把发生在北非沙漠上的一曲爱情悲歌演绎得如此柔肠寸断,《英国病人》的奇迹,使得明格拉的大师气象,似乎也在一夜间全盘爆发。2008年3月18日之后,世界上会有很多人开始缅怀一个电影大师——安东尼·明格拉,这个正值创作生命旺盛期的伟大导演,在仅仅刻下生命的54个年轮之际,便离开这个生命梦想的艺术世界,留下一部刚被提上日程的《路易的第九条命》,以及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空席。
杨天东
关键词:裘德编剧导演《英国病人》
当代中国民营电影公司生存环境与盈利模式研究
中国民族电影兴起于中国民营电影公司。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拍出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纪录片与动画片,在电影产业与电影艺术等方面为我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短短的十几年内,随着政策的逐...
杨天东
关键词:拓展生存空间
文献传递
中国电影类型化与电影技术发展被引量:4
2010年
百年世界电影发展史是一部电影技术的演进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魅力,而电影艺术的每一次飞跃,也都深深烙上科学技术的痕迹。似乎没有哪一门艺术门类像电影一样,与技术同生共长。类型片的本质是娱乐,它更加倚重视听力量来强化电影的宣泄功能,而技术恰恰是实现视听表现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本文试图遵循商业类型电影的制作流程,结合近些年中国类型片的创作,从世界电影技术的发展简史、数字高清拍摄设备的引用、技术融合创造新鲜视听以及后期技术的完善等几个维度考量技术对中国类型片发展的贡献。
梁明杨天东
关键词:类型片数字高清
梁明 辩证的人生,无需解释
2012年
1978年,当梁明走进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北京798工厂的大院里少了一个“不务正业”的青年,而电影界却多了名优秀的摄影师和导演,中国的大学里也多了名学者。
杨天东钱晓天高若晨李久如梁明
关键词:辩证摄影师电影界导演
技术品质是电影的根本被引量:1
2012年
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片的影院空间争夺战愈演愈烈,如何从创作上寻求突破,是中国电影从业者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对当下的电影创作做出理解:首先,从最基本的电影观念入手,解决"电影是什么"的常规疑问,建立"电影本体"的思维模式;然后坚定"电影是大银幕的艺术"的影像信念,提出技术品质是电影的根本这一并不被全面接受的理念;同时,借鉴成功的创作经验,认真研究技术表达和影像规律;最后,顺应技术发展的潮流,跟进电影全面数字化的变革,缩短国产电影在影像技术上与好莱坞的差距。
梁明杨天东
关键词:影像本体视觉规律数字化
非同寻常的《马拉松》被引量:2
2006年
片名:《马拉松》(Marathon)片长:117分钟年代:2005年出品国:韩国编剧:郑允哲导演:郑允哲主演:曹承佑 金美淑 李基荣获奖:韩国大钟奖最佳影片、最佳新晋导演、最佳男演员(曹承佑)、最受欢迎男演员(曹承佑)、最佳音乐、最佳剧本。
杨天东
关键词:男演员导演影视评论题材
从摄影小工到大牌导演——访《游龙戏凤》导演刘伟强被引量:1
2009年
在香港影坛,刘伟强是由摄影转向导演的最成功的代表。自《龙虎风云》中首任摄影指导起,《旺角卡门》、《咖喱辣椒》、《豪门夜宴》、《重庆森林》等影片凛冽锐利的影像风格,使刘伟强顺利进入香港一流摄影师的行列。
杨天东唐静婷
关键词:《游龙戏凤》导演《重庆森林》电影工业《无间道》影像风格
摄影师的眼睛散光 导演的眼睛聚光——访《非诚勿扰》《赤壁》摄影师吕乐被引量:1
2009年
作为中国影坛“第五代”的成员之一,吕乐是张艺谋、顾长卫的同班同学;作为内地优秀的摄影师,他曾与顾长卫、侯咏并称为“中国电影三只眼”,与国内诸多大牌导演亲密合作——拍摄田壮壮的《猎场扎撒》、掌镜张艺谋的《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携手冯小刚的《集结号》、《非诚勿扰》,最近的作品则是吴宇森的《赤壁》。
杨天东吕乐
关键词:《赤壁》摄影师导演眼睛《有话好好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