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宝成

作品数:87 被引量:526H指数:13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1篇献血
  • 20篇血液
  • 17篇核酸
  • 14篇基因
  • 12篇献血者
  • 11篇输血
  • 11篇无偿
  • 11篇无偿献血
  • 11篇核酸检测
  • 10篇血液筛查
  • 9篇多态
  • 9篇病毒
  • 8篇HLA
  • 7篇血浆
  • 7篇用血
  • 7篇细胞
  • 7篇分子
  • 7篇测序
  • 6篇多态性
  • 5篇人类白细胞

机构

  • 77篇深圳市血液中...
  • 4篇深圳市血液中...
  • 3篇深圳市输血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北京市红十字...
  • 1篇生物技术公司

作者

  • 84篇杨宝成
  • 34篇朱为刚
  • 21篇邓志辉
  • 19篇曾劲峰
  • 19篇高素青
  • 19篇叶贤林
  • 19篇卢亮
  • 14篇熊文
  • 11篇曾健强
  • 10篇徐筠娉
  • 9篇李活
  • 9篇许晓绚
  • 9篇王大明
  • 8篇邹红岩
  • 8篇周丹
  • 8篇邵超鹏
  • 7篇喻琼
  • 7篇苏宇清
  • 7篇王立林
  • 6篇张艳艳

传媒

  • 38篇中国输血杂志
  • 6篇中国输血协会...
  • 4篇中国输血协会...
  • 3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法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7篇2012
  • 3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14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开创输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以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例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开发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新模式,实现成分科血液制备各环节和设备使用过程的原始记录纳入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血站及临床用血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方法对本单位所有部门及科室进行联网,针对各成分制备工作过程,编写计算机软件流程,采用C/S、B/S网络解决方案,使用星形百兆以太网络结构,以Client/Server局域网的组网形式搭建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将血液成分制备过程、设备工作情况等多个环节工作实行信息化联网管理。采用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完成无偿献血信息采集工作,建立血站与血站之间、血站与分站之间、血站与用血单位之间的三级临床输血信息网络。结果建立了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新模式,实现了血站每份血液各种成分制备的相关数据可溯源;建立了献血者资料自助录入平台并将服务评价纳入献血者服务计算机管理;实现了血站与其全部临床用血单位的计算机联网管理,可实时监控医院血液库存、汇总分析采供血业务数据及查询每种(份)血液制品的去向等。结论目前该系统运行良好,工作效率提高显著、数据溯源时间极速提高,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该系统具推广价值。
杨宝成王飞张艳艳曾健强聂冬梅高素青
关键词:输血管理网络化血液成分制备计算机
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曾劲峰杨宝成
关键词:核酸检测血液筛查
HLA-A和HLA-B与HLA-DRB1基因低分辨相合的无关供/受者对HLA高分辨水平匹配性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探讨HLA-A、HLA-B和HLA-DRBl基因低分辨相合无关供/受者对与HLA高分辨水平匹配的比例和特点。方法对318份HLA-A、B和DRBl基因低分辨相合的无关供/受者对标本进行HLA测序分型,从高分辨水平统计和分析HLA各基因座匹配的比例和特点,以及HLA系统中6个等位基因(HLA-A、HIA-B和HLA-DRB1位点)、8个等位基因(HLA-A、HLA-B、HLA-Cw和HIJA.DRB1位点)、10个等位基因(HLA-A、HLA—B、HIJA-Cw、HLA-DRB1和HLA-DQB1位点)的匹配性。结果单个HLA位点完全相合的比例为HLA-B[79.9%(254/318)]〉HIJA.DRB1[64.8%(206/318)]〉HLA-DQB1[62.3%(134/215)]=HLA-A[62.3%(198/318)]〉HLA-Cw[55.3%(119/215)]。6个等位基因完全相合的比例为36.2%(115/318),8个等位基因完全相合的比例下降为21.9%(47/215),10个等位基因完全相合的比例为20.5%(44/215)。在76份HLA-A、HIJA-B和HLA-DRBl等位基因6/6相合的样本中,等位基因8/8相合及10/10相合的比例分别为63.2%(48/76)和57.9%(44/76);但其中1~2个HLA-Cw等位基因不相合的比例为36.8%(28/76),且主要为抗原水平不相合。结论实现HLA-A、HLA-B、HLA-DRBI的高分辨分型数据入库虽有助于提高无关供/受者对与HLA高分辨配型检索的成功率,但HLA-Cw抗原水平的不相合不能被忽视,建议将HLA-Cw基因分型纳入骨髓库骨髓志愿捐献者HLA入库数据的常规检测。
邓志辉邹红岩高素青王大明杨宝成
关键词:HLA抗原
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为了提高血液安全性,探讨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在血站血液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应用STAR2000加样仪自编程序进行全自动血样汇集(8人份),在KHB-DP1000半自动核酸提取仪上自动化方法提取样本核酸,应用荧光PCR方法在AB I7300上进行扩增和检测分析结果,用临检中心室间质控品和澳大利亚室间质控品进行室间质评,用标准品考评检测限量。结果应用标准品考评检测限量,本法的95%的检出限量HBV DNA、HCV RNA和H IV RNA分别为100.9 IU/m l,155.1拷贝/m l和165拷贝/m l,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60.1、302.2),(98.9,398.6)和(105.2,425.8)。通过对16 744个样本共2093汇集池检测,初始检测HBV DNA阳性池2个,HCV RNA、H IV RNA未检出阳性池,进一步拆分检测,有2份献血者的血液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率为0.012%。结论随着国内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考虑将国产自动化核酸扩增试剂纳入血站血液常规筛查。
叶贤林孙斌斌杨宝成朱为刚李活庄乃宝尚桂芳
关键词: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荧光PCR血液筛查
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后传播HIV残余危险度的评估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常规和核酸筛查后传播H IV的残余危险度,评价常规筛查措施的效果,并为进一步开展血液核酸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8年2月无偿献血者的资料,用数学模型法研究输血传播H IV的残余危险度。结果在重复无偿献血者中,H IV流行率为0.00489%(3/61363),首次无偿献血者中为0.00974%(4/41080)。经评估,抗-H IV筛选及核酸筛查后的阴性血传播H IV的残余危险度分别为1∶207125和1∶414250。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抗-H IV筛查后仍存在传播H IV的残余风险,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如核酸筛查),减少残余危险度。
杨宝成叶贤林朱为刚曾劲蜂李活庄乃宝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输血核酸检测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采供血工作中的新应用
<正>血站信息化建设是加强血站管理促进血站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不断拓展信息化管理范围、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始终是促进血站质量管理、推动采供血技术进步、保证血液安全、改善献血服务的有效举措,我们本着上述理念,在原有血站信息化...
杨宝成王飞张艳艳曾健强聂冬梅高素青
文献传递
细胞黏附分子Lutheran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Lutheran细胞黏附分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深圳3所市级医疗中心于2006年7月-2010年1月收集患2型糖尿病(T2DM)且目前无视网膜病变(DR)患者93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109例,共202例患者外周血标本作为病例组,以368例正常个体外周血作为对照组,应用PCR-序列直接测定技术检测LU基因nt229A/G和nt1615A/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关联性(等位基因、基因型等)分析。结果 LUnt1615位A和G的频率在总的病例和对照样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95%CI:0.77~1.69,P>0.05);但在DR+与对照样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7,95%CI:1.02~3.24,P<0.05)。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在总的病例和对照样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 3,P>0.05),在DR+及DR-与对照样本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LU基因229位在所有的标本中均显示一种多态性G/G,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中国人群中Lutheran基因nt1615A/G位点多态性与DR具有相关性,LU1615A>G的突变可能是DR的保护因素。
喻琼苏宇清邓志辉杨宝成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黏附分子基因多态性
产科成分用血现状调查与用血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某市产科临床成分用血现状和无指征用血原因分析。方法对本市2006年9家医院产科住院患者的输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查阅输血病例共计400例,接受红细胞(RBC)、血浆、冷沉淀和/或血小板输注(1例患者可能同时输用多种成分)的病例百分比分别为93.3%、35.5%、6.8%和8.0%,各成分血用量分别占总用量的49.5%、25.0%、10.9%和14.6%。合理用血状况的分析显示,各成分输血病例符合指征率分别为64.34%、19.01%、51.85%和81.25%。血浆循证输注的人均用量为23.4 U,而无指征的人均用量仅为2 U。结论产科的临床输血以RBC成分为主,血浆安慰性输注的现象普遍,有待改善。
周丹杨宝成朱为刚卢亮熊文孔令魁
关键词:产科成分血输血指征
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病毒核酸筛查策略的探讨
2012年
目的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Plateletapheresis donors,PDs)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与全血捐献者(Blood donors,BDs)病毒核酸筛查策略的区别。方法血液采集后采用ELISA平行进行2种试剂的抗-HIV-1、抗-HCV和HBsAg的检测,同时应用ULTRIO试剂在TIGRIS系统上进行ID-NAT HIV/HCV/HBV的初筛联检。ELISA(-)/NAT初筛(+)的标本分别进行HIV、HCV和HBV的核酸鉴别实验。结果2010年4月~2011年6月间,3726名PDs共献血小板13838份,人均捐献3.7(13838/3726)次。NAT初筛反应率9.1‰(34/3726),其中除ELISA(+)/NAT(+)3人外,其余31人为ELISA(-)/NAT(+),行鉴别实验。
熊文杨宝成朱为刚曾劲峰叶贤林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病毒核酸血液采集BLOOD
抗-HCV阳性献血者血浆miR-122表达分析
王立林杨宝成朱为刚卢亮孙元璋龙洁萍李彤曾劲峰李雪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