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超

作品数:43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血栓
  • 16篇下肢
  • 15篇静脉
  • 14篇急性下肢
  • 12篇深静脉
  • 12篇深静脉血栓
  • 12篇静脉血
  • 12篇静脉血栓
  • 11篇血栓形成
  • 10篇下肢深静脉
  • 10篇下肢深静脉血...
  • 10篇静脉血栓形成
  • 10篇急性下肢深静...
  • 9篇深静脉血栓形...
  • 9篇椎体
  • 8篇肿瘤
  • 7篇髂静脉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7篇介入

机构

  • 43篇苏州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作者

  • 43篇杨超
  • 33篇倪才方
  • 19篇段鹏飞
  • 14篇陈珑
  • 10篇金泳海
  • 9篇樊宝瑞
  • 6篇张帅
  • 5篇李智
  • 5篇张杰
  • 4篇王刚刚
  • 3篇朱晓黎
  • 3篇王艳伟
  • 3篇沈健
  • 2篇张栋
  • 2篇肖剑
  • 2篇邹建伟
  • 2篇罗宗平
  • 2篇李明明
  • 2篇李春龙
  • 2篇杜鹏

传媒

  • 11篇介入放射学杂...
  • 6篇第十届中国介...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平板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附37例报告)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双平板DSA及其类CT功能在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腰腿疼痛或麻木患者,平均年龄(49.38±13.05)岁,共44个病变椎间盘,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双平板DSA设备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术中每个椎间盘内注射臭氧4~25 mL(平均13.82±3.62 mL),盘外神经根周围注射臭氧0~15 mL(平均7.73±2.87 mL),并于盘内外注射曲安奈德水针共5 mL。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腰腿疼痛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34例于臭氧消融术后腰腿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并且疼痛缓解时间大于1年,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总有效率91.89%;3例疼痛缓解不明显,其中1例出现椎间盘感染。结论双平板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止痛效果确切。
杨超倪才方陈珑李智张帅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经皮穿刺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椎体肿瘤合适消融时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模型不同消融时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法将VX2瘤块接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腰椎内,成功建立20只兔椎体肿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测量肿瘤椎体的核素标准化摄取值(stand uptake value,SUV),然后对实验动物行消融治疗。A组消融持续时间3 min,B组为5 min,观察治疗后24 h动物急性瘫痪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实验动物再次接受PET-CT检查,测定椎体肿瘤的SUV值,然后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动物RFA术后的瘫痪率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肿瘤SUV值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动物射频后的瘫痪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比6/10、P<0.05)。两组肿瘤模型消融前的SUV值分别为4.60±0.47、4.48±0.45,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0.94±0.08、0.92±0.07,治疗后第7天分别为0.93±0.04、0.95±0.06。两组椎体肿瘤的SUV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257.87、P<0.05),两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显示两组肿瘤模型的肿瘤细胞明显坏死,均未见明显残存肿瘤细胞。结论应用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消融时间持续3 min已能有效杀伤椎体肿瘤细胞,且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小。延长消融时间疗效无显著增加,但可能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
陈珑倪才方王艳伟杨超王刚刚张帅肖剑
关键词:椎体肿瘤射频消融术抗肿瘤作用
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ockett综合征髂静脉支架植入时机的选择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伴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Cockett综合征治疗过程支架植入时机。方法收集2015至2017年收治的35例伴有急性下肢DVT的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取球囊扩张狭窄髂静脉及同期植入支架后行置管溶栓治疗(A组),20例采取球囊扩张狭窄髂静脉后置管溶栓,血栓清除后分期植入支架(B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溶栓剂剂量、溶栓时间、血栓清除率评分、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半年后主干静脉通畅率、肢体周径差及下肢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情况。结果3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二组患者治疗期间溶栓剂剂量、溶栓时间及血栓清除率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0.51、0.64),A组有2例因血栓干扰致支架释放位置不佳;半年后随访二组肢体周径差及PT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8,P=1),两组主干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5.2%±2.4%)、(87.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治疗伴有急性下肢DVT的Cockett综合征,支架植入时机不影响治疗过程,但是髂静脉血栓清除后分期置入支架,可维持较高的静脉通畅率。
张杰孙洋徐一丁杨超王孝运段鹏飞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COCKETT综合征
CT引导下Seldinger穿刺接种法建立适合非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的兔椎体肿瘤模型
2014年
目的 CT引导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接种VX2肿瘤细胞建立适合非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的兔椎体肿瘤模型。方法 CT导引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对3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18G血管穿刺针穿刺L4或L5椎体接种VX2瘤块,建立椎体肿瘤模型。接种术后评估动物是否发生后肢瘫痪;于接种后14天、21天、28天行兔腰椎MR和CT检查;于接种后21天和28天,各选4只影像检查提示肿瘤生长但无瘫痪的动物直接行病理检查或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行病理检查;余22只动物兔至后肢瘫痪或3个月后行MR、CT及病理检查。结果影像学及病理学证实建模成功率为93.33%(28/30)。接种术后21天,19只(19/28,67.86%)动物影像学检查显示建模成功,其中17只动物无后肢瘫痪;接种术后28天,9只(9/28,32.14%)动物影像学检查显示建模成功,其中8只动物无后肢瘫痪。建模成功动物出现后肢瘫痪的中位时间为26天。4只接受PVP治疗的椎体肿瘤模型动物均成功完成治疗。结论利用CT引导下Seldinger穿刺接种兔VX2瘤块法制作椎体肿瘤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有望用于椎体肿瘤非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前研究。
常永闯倪才方陈珑葛坤元杨超张帅徐云华
关键词:脊椎肿瘤穿刺术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介入治疗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EDVT)曾被认为是一种并不严重的病变,随着近年来不断认识和研究,现已知道UEDVT是导致肺栓塞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对UEDVT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介...
杨超倪才方
关键词:血栓形成介入治疗
文献传递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运用的初步临床研究
樊宝瑞金泳海杨超段鹏飞王孝运倪才方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介入治疗被引量:8
2011年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EDVT)曾被认为是一种并不严重的病变。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现已知道UEDVT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病情严重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对UEDVT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介入治疗、护理和预防做了综述。
杨超倪才方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上肢介入治疗
同期或分期腔内治疗May-Thurner综合征伴左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同期或分期腔内治疗May-Thurner综合征伴左下肢静脉曲张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7例May-Thurner综合征伴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同期治疗左髂静脉狭窄和静脉曲张(A组),14例接受分期治疗(先治疗左髂静脉狭窄,1个月后再治疗静脉曲张,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随访6个月后髂静脉支架通畅率、下肢肿胀缓解率、疼痛缓解率、静脉溃疡愈合率和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结果3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A组2例、B组1例发生皮下瘀血,两组各1例发生皮肤灼伤和切口感染,A组1例出现下肢皮疹,B组1例出现小腿皮肤感觉异常。无左股静脉穿刺点出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并发症发生。A、B组住院时间分别为(9.04±1.66)d、(15.71±2.02)d,住院费用分别为(3.58±0.63)万元、(4.11±0.4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髂静脉支架通畅率、下肢肿胀缓解率、疼痛缓解率和静脉溃疡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两组间术后V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术前与术后VC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ay-Thurner综合征伴左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选择同期或分期治疗均不影响手术近期疗效,但同期治疗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
孙洋徐一丁张杰杨超段鹏飞王孝运倪才方
关键词:腔内治疗
CT引导下'双针'技术治疗骶管囊肿(附18例报告)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针'技术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2月~2010年6月,对18例骶管囊肿患者,在CT引导下定位,局麻后将2根套管穿刺针经预定通道(在骶正中线两侧)穿刺入骶管囊肿内,先抽出...
倪才方陈珑杨超
球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9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为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病例,共50例,行单纯CDT;B组为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病例,共44例,行球囊扩张辅助CDT。以治疗前后健侧和患侧下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静脉通畅率评价治疗效果。比较2组尿激酶用量及溶栓导管留置时间。以肺栓塞、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用超声和(或)血管造影随访静脉通畅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法表示[中位数(25%位数,75%位数)],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eoxon符号秩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膝上20cm处健侧和患侧周径差分别为(5.37±1.97)cm和(5.41±2.2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3,P=0.910);治疗后分别为(2.96±1.10)cm和(1.78±1.4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P〈0.01)。治疗前2组膝下15cm处健侧和患侧周径差分别为(4.14±1.57)cm和(4.05±1.6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8,P=0.774);治疗后分别为(1.93±0.84)cm和(1.41±1.1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P=0.012)。治疗前2组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9.0(8.0,10.0)分和8.3(7.0,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172,P=0.1292);治疗后分别为3.5(2.0,5.0)分和0(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02,P〈0.01)。治疗结束时2组平均静脉通畅率分别为55.0%(42.3%,72.4%)和100%(88.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李智倪才方金泳海赵鑫董凤林樊宝瑞杨超李明明郝红军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血栓溶解疗法腔静脉滤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