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醒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块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意义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藏
  • 2篇原油
  • 2篇气藏
  • 2篇海槽
  • 1篇油气形成
  • 1篇沼泽
  • 1篇生物标记
  • 1篇胡敏酸
  • 1篇化合物
  • 1篇化学特性
  • 1篇干酪根
  • 1篇沉积物
  • 1篇成油
  • 1篇成油体系
  • 1篇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罗斌杰
  • 5篇杨醒华
  • 3篇郑国东
  • 3篇段毅
  • 2篇李新宇
  • 1篇陈宁
  • 1篇孟仟祥
  • 1篇袁剑英
  • 1篇王有孝

传媒

  • 3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1996
  • 1篇1990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地块-海槽边缘带的油气形成被引量:1
1996年
对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在古生代,中国西北区为海相沉积,沉积盆地的基底是一些离散的古老结晶地块,其上海水侵漫,其间为大洋或窄大洋的海槽。地块之间的海槽或地块与海槽过渡的边缘带盆地是油气形成的有利地带。在海槽遭受压缩褶皱而回返的造山过程中,“地块-海槽”体系发生转化,形成中新生代“山系-盆地”的陆相沉积体系。这时,边缘带的油气源岩系被埋藏在盆地边缘和外围的山系之下。但这些油气源程序形成的部分油气已经运移到盆地内的储集层中聚集,形成“外生内储”的油气藏。这种类型的盆地中,存在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内生内储”和“外生内储”的两类生油岩系和两种生储组合配置体系。“地块-海槽”边缘带油气形成观点的提出,突破了以现今盆地为界限研究古生代油气形成分布规律的传统观念,增大了中国西北区可以发现的油气资源量,扩展了找油找气的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斌杰郑国东袁剑英杨醒华段毅
关键词:地块海槽油气藏
地块-海槽边缘带成油成气新概念被引量:1
1996年
对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古生代时,中国西北区为海相沉积,沉积盆地的基底是一些离散的古老结晶地块,其上海水侵漫,地块之间为大洋或窄大洋的海槽。地块之间的海槽或地块与海槽过渡的边缘带盆地是油气形成的有利地带。在海槽遭受压缩褶皱而回返的造山过程中,"地块-海槽"体系发生转化,形成中新生代"山系-盆地"的陆相沉积体系。边缘带的油气源岩系被埋藏在盆地外围的山系之下。但其中形成的部分油气已运移到盆地内的储集层中聚集,形成"外生内储"的油气藏。在这种类型的盆地中,存在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内生内储"和"外生内储"的两类生油岩系和两种生储组合配置体系。这一油气形成分布的理论,已不断地被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和勘探实践所证实。"地块-海槽"边缘带油气形成观点的提出,突破了以现今盆地为界限研究古生代油气形成分布规律的传统观念,增大了中国西北区可以发现的油气资源量,扩展了找油找气的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斌杰郑国东杨醒华段毅
关键词:地块海槽成油体系油气藏
甘南沼泽沉积物中胡敏酸和干酪根的化学特性及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应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甘南沼泽沉积物2m深度内胡敏酸和干酪根的化学性质及其地球化学信息。结果表明,胡敏酸显示了高碳低氢低氮和贫脂肪族物质,反映了陆地沼泽沉积环境的特征。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元素组成和红外光谱特征均反映了胡敏酸的缩合度和芳构化度增高。根据胡敏酸和干酪根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干酪根是由胡敏酸转化而成的认识,这种转化经历了缩合和芳构化作用。
段毅罗斌杰郑国东杨醒华
关键词:胡敏酸干酪根沼泽地球化学
新西兰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的一般特征被引量:2
1989年
新西兰原油形成于白垩—第三纪以至第四纪.形成环境为陆相沼泽和滨—浅海沼泽.姥植比及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反映了高等植物对生油母质的重要贡献.经受生物降解的油苗有海松烷存在.新10原油是受火山热力作用由火山灰夹层中湖相有机质在短期内(更新世)形成的.
罗斌杰李新宇杨醒华J.CollenJ.H.Johnston
关键词: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
原油、煤和沉积物中二环烷烃的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8
1990年
用GC-MS技术分析了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原油、岩石和煤样抽提物中的二环烷烃。这些样品普遍含有C_(12)—C_(13),二环烷烃和C_(14)—C_(16)二环倍半萜化合物,共检出22个谱峰。本文讨论了它们的构型、丰度和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的相关性;根据二环烷烃和二环倍半萜烷烃与甾、萜烷的相对丰度、C_(12)—C_(14)与C_(15)和C_(16)之间的相对丰度以及DHR值(补身烷与高补身烷的比值)可判识油气成因类型、形成环境、母源特征及成熟作用的程度。
罗斌杰王有孝孟仟祥杨醒华李新宇陈宁
关键词:原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