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金虎

作品数:49 被引量:1,17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降水
  • 12篇夏季
  • 10篇气候
  • 8篇极端降水
  • 7篇干旱
  • 5篇汛期
  • 5篇气候特征
  • 5篇极端降水事件
  • 5篇降水事件
  • 4篇气候变化
  • 4篇降水量
  • 4篇非均匀
  • 4篇非均匀性
  • 3篇环流
  • 3篇旱涝
  • 3篇持续性
  • 3篇春季
  • 2篇地表
  • 2篇东南
  • 2篇东南部

机构

  • 35篇中国气象局兰...
  • 22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张掖国家气候...
  • 3篇海南省气象台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上海区域气候...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湖北省人工影...
  • 1篇海南省气象科...
  • 1篇海南省气象局...

作者

  • 49篇杨金虎
  • 12篇江志红
  • 12篇张强
  • 10篇杨启国
  • 10篇王鹏祥
  • 9篇岳平
  • 5篇吴胜安
  • 5篇王劲松
  • 4篇白虎志
  • 4篇刘晓云
  • 3篇李耀辉
  • 3篇寿绍文
  • 2篇何金海
  • 2篇姚玉璧
  • 2篇王胜
  • 2篇林婧婧
  • 2篇王素萍
  • 2篇邓振镛
  • 2篇王若安
  • 2篇张建忠

传媒

  • 7篇干旱区地理
  • 4篇冰川冻土
  • 3篇高原气象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气象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性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07年
基于中国314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阈值,引入了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极端强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对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年极端强降水事件集中度与集中期自西北向东南均呈“低-高-低”的分布特点,其异常空间分布也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从区域平均来看,西北西部是中国年极端强降水事件最分散的区域,东北是最集中的区域。东北、西北东部、华北以及青藏高原年极端强降水事件集中期相当,明显迟于其它区域,而长江中下游是最早的区域;另外各区域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集中度与集中期的长期趋势并不一致,而它们均存在着较一致的周期振荡。
杨金虎李耀辉王鹏祥杨启国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非均匀性
中国西北空中可降水量的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被引量:14
2008年
利用NCAR/NCEP资料,通过引进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参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对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最主要的空间分布特征;西北地区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近45年来主要表现为2~4年、6~8年的高频振荡;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异常强弱年其水汽输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集中度异常强年,西北东南部西南季风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强,其余区域西风带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强,由于充足的水汽供应使得整个西北地区上空大气可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反之亦然。
杨金虎王鹏祥白虎志姚玉璧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
青藏高原林芝与四川盆地温江地区晴天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分析了2008年青藏高原林芝地区与四川盆地温江地区无降水条件下地表辐射、湍流通量和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及月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季风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林芝与温江地区地表辐射和湍流通量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际变化周期,季风期受云的影响,日循环规律变得不是非常规则.季风对林芝地区地表能量分配影响极大,季风前感热通量占主导地位,季风期和季风后(夏、秋节)潜热通量是净辐射的主要消耗项;温江地区全年潜热在净辐射的分布中占主导地位,感热通量的作用和土壤热通量相当.林芝地区年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21,温江地区年平均仅为0.14;季风前(3-5月)、季风中(6-7月)和季风后(8-9月),林芝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20、0.19和0.20,温江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13、0.11和0.14.
岳平李耀辉张良杨金虎王若安殷晓荣
关键词:青藏高原季风湍流通量地表反照率
武威市雷暴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武威市1961~2008年5个气象站雷暴实况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市雷暴天气时空分布、日变化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雷暴日数山区多于川区,南部多于北部;年代、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主要发生在5~9月,12:00~23:00是雷暴发生的集中时段,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40 min。运用2003~2007年4~10月逐日20:00 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因子初选,逐步回归进行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雷暴预报方程,采用CSC双评分准则确定了各县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不规则型雷暴的全局最优显著性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信度检验。预报方程均达到了较高的概括率和拟合率,为雷暴业务预报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杨晓玲余龙杨金虎丁文魁郭丽梅
关键词:雷暴气候特征ECMWF
1961-2012年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分析及预测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1961-2012年盛夏(7-8月)156个台站逐月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以及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盛夏持续性旱涝指数,对中国西北东南部地区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来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略多于持续性洪涝事件,但持续性洪涝事件的强度明显强于持续性干旱事件。在持续性涝年乌拉尔山脊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而且表现为双峰型,低层风场表现为辐合,高层表现为辐散,垂直场上表现为上升运动,且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能够输送到西北东南部,水汽散度场表现为辐合,因此降水偏多。而持续性旱年正好相反,因此降水偏少。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持续性旱涝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旱涝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杨金虎孙兰东林婧婧杨建玲
关键词:盛夏旱涝异常
近45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低温的变化及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被引量:65
2006年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29个台站逐日最低、最高温度资料,从中统计出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年极端高温强度、年极端低温强度以及年极端高温和低温开始和结束日期,分析了它们近45 a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趋势是明显的,而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趋势更显著;中国西北近45 a来年极端高温的强度在不断增强,而极端低温的强度在不断减弱;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开始日期逐渐提前,结束日期逐渐推迟,而年极端低温的开始日期在逐渐推迟,结束日期在逐渐提前;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对于西北区域增暖的响应比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增加更显著,而年极端低温强度的减弱要比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偏弱,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同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程度基本相当。
杨金虎江志红魏锋吴胜安
中国北方四类典型下垫面能量分配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中国北方疆域辽阔,多种植被类型交错分布,陆面过程较为复杂。研究该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及分配过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气候变化。本文使用"中国北方协同观测实验"观测资料,选取中国北方四种植被类型——高寒草甸、荒漠草地、玉米农田及半干旱草地,在深入认识地表能量分配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环境因子对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四类典型下垫面能量闭合度在71%~91%,其中半干旱草地最大,玉米农田最小。从各能量分量与净辐射的比率来看,荒漠草地、半干旱草地净辐射主要通过感热形式加热大气,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百分比分别为29%和36%;高寒草甸、玉米农田潜热通量占主导地位,其值分别占净辐射的42%和37%。影响各下垫面水热综合参数Bowen比的气象因子中,半干旱草地受地-气温差(R2=0.64)和饱和水汽压差(R2=0.56)的影响;玉米农田则主要受地-气温差(R2=0.52)的影响;荒漠草地地-气温差(R2=0.37)和平均风速(R2=0.23)是其主要影响因子。Bowen比与NDVI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R2=0.74),且随NDVI的增大而减小。
任雪塬张强岳平杨金虎闫昕旸
关键词:能量平衡湍流通量环境因子
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异常分析及预测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利用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1—2012年夏季(5—8月)156个台站逐日降水量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通过定义夏季旱涝急转指数,对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事件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现象年际差异较小,相比较而言,1992年之前旱涝急转事件频发,而之后少发。在旱转涝年的旱期北极极涡偏东偏弱,乌拉尔山脊偏强,东亚大槽偏西偏深,另外中高纬西风带偏强,阻止了冷空气南下,也没有异常的水汽输送,在垂直场上主要表现为下沉运动,因此降水偏少。而涝期乌拉尔山阻高偏强,蒙古低压加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西北东南部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和蒙古低压底部,有充足的西南暖湿气流,另外中高纬度西风带偏弱,有利于冷空气南下,而且西太平洋有异常的水汽输送带,能到达西北东南部,在垂直场上主要表现为上升运动,因此降水偏多;涝转旱年正好相反。另外,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旱涝急转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杨金虎孙兰东林婧婧杨建玲
关键词:夏季旱涝急转
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特征研究及其成因分析
利用中国1955-2004年314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AR/NCEP高度场、风场、海平面气压场、比湿、地面气压以及NOAA重构的太平洋SST资料,对我国近50a来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年内非均匀性分布特征进行...
杨金虎
关键词:水汽输送
文献传递
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28
2008年
基于中国1955-2004年314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进而对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北部、湖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和新疆西部地区与中国其他区域呈反向变化特征,是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主要空间异常模态;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间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北、西北东部、华北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东北和华北发生了突变,而西北西部、长江中下游、华南及青藏高原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西北西部、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突变;中国各分区年极端降水事件的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从季节来看,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
杨金虎江志红王鹏祥陈彦山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