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3篇腺癌
  • 3篇护理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术
  • 2篇乳腺癌术后
  • 2篇手术
  • 2篇患肢
  • 2篇患肢功能
  • 2篇患肢功能锻炼
  • 2篇功能锻炼
  • 1篇电话回访
  • 1篇循环管理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方法
  • 1篇营养支持
  • 1篇永久性

机构

  • 7篇肇庆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梁国仪
  • 5篇罗爱萍
  • 5篇何颜英
  • 5篇刘莉萍
  • 4篇陈锦坚
  • 3篇李春梅
  • 3篇黎国基
  • 2篇陆凤媚
  • 2篇林雪虹
  • 1篇黄少娴
  • 1篇吴燕梅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肇庆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品管圈联合个案追踪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联合个案追踪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和使用乳腺癌术后康复操作为功能锻炼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引人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案追踪法,术后电话随访进行跟踪式康复指导3个月。出院前和出院后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前后总依从性得分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得分较出院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肢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后伸、旋内旋外的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引入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案追踪法,电话随访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肢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罗爱萍林雪虹何颜英刘莉萍黎国基梁国仪
关键词: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
甲状腺癌术后2种引流方法的效果比较及护理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有效的引流方法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普通引流球引流,实验组术后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吸引。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引流量、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引流量、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或P〈0.01)。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应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吸引,可保证充分有效地引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好。
李春梅陈锦坚吴燕梅黎国基梁国仪
关键词:甲状腺癌护理
思维导图在乳腺癌术后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乳腺癌术后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术后病人8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宣教的模式指导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模式,出院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患肢功能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功能锻炼知晓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患肢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后伸、旋内、旋外的角度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知晓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思维导图指导乳腺癌术后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能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促进患肢功能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罗爱萍林雪虹刘莉萍梁国仪何颜英陆凤媚
关键词:思维导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功能锻炼依从性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护理被引量:3
2007年
总结55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护理的方法。具体包括手术术前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认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有重要的作用。
李春梅陈锦坚刘莉萍罗爱萍黄少娴梁国仪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护理
电话回访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按结肠造口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话回访进行跟踪式的康复指导6个月。采用造口相关的自我效能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价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得分为(87.63±30.51)分,只有28.8%患者处于高自我效能水平,有71.2%患者处于中、低自我效能水平;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得分为(102.68±25.65)分,有66.2%患者处于高自我效能水平,只有3.8%患者处于低自我效能水平,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肠造口患者的QLQ—C30得分与欧洲癌症治疗组织推荐的参考值比较,各方面功能状况得分都较参考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QLQ—C30得分比对照组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能有效地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罗爱萍何颜英刘莉萍陆凤媚梁国仪黎国基
关键词:永久性结肠造口电话回访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2003年
目的:提出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5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在护理的密切配合下,在对55例患者的治疗后,1例死亡,2例好转,52例治愈,治愈率94.5%。结论:针对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何颜英陈锦坚梁国仪
关键词:下肢静脉栓塞护理水肿并发症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胃肠手术后患者 61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组(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Parentral Nutrition)组(PN组31例),EN组术后24h即开始用复尔凯800型输液泵输注百普力。PN组采用 标准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体重情况、离床 活动时间、胃肠道反应症状、生化指标等。结果 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提前14 h,排 便时间较PN组提前16 h,恢复饮食时间提前14 h,EN组术后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优于PN组。离床活 动时间较PN组提前24 h,生化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胃肠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促 进肠功能尽快恢复,提前进食时间,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是 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陈锦坚刘莉萍李春梅罗爱萍何颜英梁国仪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内营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