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明辉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抗体
  • 5篇克隆
  • 4篇单克隆
  • 4篇单克隆抗体
  • 4篇杂交瘤
  • 4篇恶性疟
  • 3篇血清
  • 3篇血清培养
  • 3篇原虫
  • 3篇杂交
  • 3篇杂交瘤细胞
  • 3篇疟原虫
  • 3篇无血清
  • 3篇无血清培养
  • 3篇细胞
  • 2篇独特型
  • 2篇亲本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2篇骨髓瘤细胞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英杰
  • 9篇欧阳明辉
  • 5篇李纪良
  • 3篇林来兴妹
  • 2篇周增桓
  • 2篇李海燕
  • 1篇毕惠祥
  • 1篇范怀忠
  • 1篇杨文天
  • 1篇曹和洵
  • 1篇林壁润
  • 1篇李全贞

传媒

  • 6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病毒学杂志

年份

  • 3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抗恶性疟McAb的筛选与恶性疟免疫诊断研究
1991年
用单克隆抗体(McAb)夹心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A)对11株抗恶性疟McAbs和4株抗食蟹猴疟原虫McAbs进行了筛选,其中McAbs11G5、13A2、13A1可包被到硝酸纤维素膜(NcF)上作为捕获抗体,McAb14D9可用于胶体金探针的标记。此外,为增加胶体金的标记效果和胶体金标记McAb14D9探针的敏感性,还对McAb14D9的等电点(pI)进行了测定,其pI为6.35。同时用筛选出的最佳McAbs对10份恶性疟病人感染血和10份健康人血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这几株McAbs的交叉反应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McAbs11G5、13A1与14D9夹心时,对云南株和安微株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呈现交叉反应,而且McAb13A1与14D9夹心时还可以用于检测间日疟抗原。
周增桓李海燕李英杰李全贞巢穗欧阳明辉毕惠祥彭一兵
关键词:疟疾恶性疟原虫免疫抗体
番木瓜环斑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在病毒分型上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1989年
本试验是用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 PRV)提纯制剂免疫的BALB/c小白鼠脾细胞与Sp^2/o-Ag14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三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23H1 McAb的效价较高,用ELISA检测,腹水抗体效价高达1:76800,能被PRV兔抗血清所阻断。这3个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单抗与TMV和CMV无血清交叉反应。它们可把PRV四个毒株初步区分为三个血清型。
林壁润李英杰欧阳明辉范怀忠
关键词:环斑病毒单克隆抗体病毒分型
单克隆抗体夹心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诊断恶性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1991年
用单克隆抗体(McAb)夹心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A),对采自海南省的30价原虫血症范围为0.015-0.58%的恶性疟病人血和30份正常人血进行了检测。当用McAb 11G_5、13A_2、13A_1分别与金标记McAb 14D_9夹心时,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7%、93.3%和93.3%,假阳性反应约为3.3%,最低可检测出约0.0001%的疟原虫血症。其中11G_5、13A_1分别与金标记14D_9夹心时,对体外培养的云南和安徽的恶性疟红内期抗原呈阳性反应,但其McAb与诺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均无交叉反应。McAb 13A_1与14D_9夹心时,对食蟹猴疟原虫和间日疟病人感染血中的疟原虫抗原有部分交叉反应。
周增桓李海燕李英杰巢穗欧阳明辉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单克隆抗体
分泌抗包虫囊液抗原McAb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1992年
应用Oriel法制备的包虫囊液抗原经腹腔注入供实验的小鼠,作为脾细胞供体。此脾细胞与不能分泌的骨髓瘤细胞株SP2/0和P3u_1相融合,以生成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法从这些混合细胞培养基中筛选出上清液,用稀释法将上清液克隆,再克隆化之后,生成能分泌单克隆抗体、抗包虫囊液活性的杂交瘤,其染色体数目在80~100范围之内。单克隆抗体类及亚类13Fs和31G_(12)分别是IgG_1和IgA。DD和ELISA用于鉴定它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ELISA法比较杂交瘤和绦虫囊尾蚴液等其它寄生虫抗原制备物,包虫囊液和Pf抗原,表明单克隆抗体对包虫囊寄生虫有很高的特异性。
曹和洵杨文天李英杰欧阳明辉巢穗
关键词:包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ELISA
提高抗恶性疟独特型单抗克隆出现频率的方法学探讨
1992年
用Protein A-Sepharose亲和层析法提纯McAb-IgG,皮下多点和腹腔免疫雄性Wistar大鼠,间隔两周共3次,融合前3天采用腹腔、尾静脉和脾内注射等三种加强免疫方法,以间接ELISA法和抗体竞争ELISA法筛选Anti-Id阳性克隆。结果显示:融合前大鼠血清抗小鼠IgG或抗免疫原McAb-IgG滴度,静脉组和脾内组比腹腔组高一个滴度;Anti-Id阳性克隆出现频率,腹腔组为0.9%和0.3%,静脉组为11.0%和13.3%,脾内组为16.4%和12.9%,静脉组和脾内组明显高于腹腔组(P<0.01);上述三种加强免疫方法对抗小鼠IgG阳性克隆出现频率无明显影响(P>0.05);与腹腔加强免疫组相比,静脉和脾内加强免疫组也可提高细胞融合效果(P<0.01).本实验结果提示,腹腔和皮下多点多次长程基础免疫结合静脉或脾内加强免疫是制备Anti-Id McAb比较好的免疫方案。
李纪良李英杰巢穗欧阳明辉彭一兵林来兴妹常文生
关键词:抗独特型抗体恶性疟
抗恶性疟单抗独特型决定簇之第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1989年
以分泌抗恶性疟红内期抗体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94D1诱生的腹水,通过Protein A-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法纯化IgG,并以此作为免疫原皮下多点免疫Wistar大鼠。加强免疫后3天取脾与小鼠SP^2/0瘤细胞进行异种间的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检测筛选和5次克隆化,最终得到一株生长稳定、连续分泌特异抗体的异种杂交瘤细胞系41RF5。经过多次冷冻和复苏以及体外连续传代培养16个月,其稳定性与小鼠×小鼠杂交瘤细胞相近。选择8株单抗和SP2/0IgG作为包被抗原,用间接ELISA法对41RF5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41RF5单抗只与94D1呈阳性反应,与其余各种包被抗原均呈阴性反应,表明41RF5具有良好的抗94D1单抗独特型决定簇的特异性。41RF5培养上清中特异的抗体效价为1:1280。
李纪良巢穗欧阳明辉李英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疟原虫
鼠类亲本瘤细胞体外生长时需要胆固醇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对长期在DMI中传代培养的大鼠亲本瘤细胞系IR983F及小鼠亲本瘤细胞系P3U1和653对胆固醇的需求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胆固醇对这些亲本瘤系体外增殖是绝对必需的,其理想浓度为5—15μg/ml;10μg/ml量的人低密度脂蛋白可完全代替所需的胆固醇。与亲本瘤细胞系相比,长期在DMI中传代培养的杂交瘤细胞和SP2/0癌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不十分严格。
李纪良林来兴妹欧阳明辉巢穗彭一兵常文生李英杰
关键词:胆固醇无血清培养
长期无血清传代培养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观察
1992年
本文对长期在无血清培养基内传代培养的亲本瘤和杂交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长期(三个月以上)在DMI传代的瘤细胞,贴壁能力明显减弱,个别瘤系完全呈悬浮型生长,但重新置回含血清常规培养基培养,贴壁能力大部分可恢复到原来状态:诱发BALB/c小鼠腹水和皮下实体瘤的能力保持不变;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瘤细胞的死亡时间在DMI和RPS15对照两种培养基内基本一致;4个亲本瘤系8-氮鸟嘌呤筛选结果与含血清培养的瘤细胞相似;经DMI长期传代的杂交瘤系分泌抗体的能力基本保持不变。
李纪良李英杰巢穗欧阳明辉彭一兵
关键词: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无血清培养
亲本瘤和杂交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内生长特性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1990年
我们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瘤细胞长期传代培养、冷冻复苏、克隆化生长和细胞融合的无血清培养基(DMI)。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报告了亲本瘤和杂交瘤细胞在DMI内的生长特性。6株瘤细胞中,2株生长曲线的迟缓期稍延长,5株对数生长期历时较长,提示DMI尚缺少有益于细胞生长的、存在于小牛血清中的某种或某些因子;6株瘤细胞稳定期显著延长,提示细胞密度达高峰的维持时间较长,有助于分泌较多的单克隆抗体。SP_2/0、P_3U_1、983和13F_3在DMI内的倍增时间长于在含15%小牛血清培养基内的倍增时间,653和32B_5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倍增时间相近。
李纪良彭一兵欧阳明辉巢穗常文生林来兴妹李英杰
关键词: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