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燕
- 作品数:42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张大千序跋文字及标点讹误考辨(一)
- 2016年
- 张大千的序跋有的写得"龙飞凤舞",不好辨认,编辑、引录者,颇有误认、错点处。对此,前人未有撰著专文以作论者。为了避免以讹传讹,特将其中的讹误之处,初步列出五十余条,并略作考辨云。
- 王发国殷晓燕
- 关键词:序跋讹误
- 论汉代思想家桓谭《新论》的文艺观被引量:1
- 2010年
- 桓谭是两汉时期卓越的思想家与文学家,《新论》是其代表作,他的哲学思想与文论观点在许多方面显示了与同时代人颇为不同的见解,具有进步的一面,被东汉初年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赞誉为"君山为甲",并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为晋代的范缜所承袭,带给后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对其《新论》中的文艺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 殷晓燕陈丹
- 关键词:桓谭
- 《张大千诗词集》部分诗词作者考辨被引量:4
- 2014年
- 《张大千诗词集》是研究张大千先生诗词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料。但其中有一些诗词虽被编者言明为张大千先生所作,但实际上来自古人。为更加准确周全地理解张大千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有必要对这些诗词作品作进一步的考辨。
- 殷晓燕王发国
- 关键词:诗词考辨
- 论党项羌人王翰及其诗歌创作被引量:2
- 2007年
- 王翰,元代河西诗人,党项羌族。他出生于将军世家,少袭官职,青年之时即有能名,后留居全闽守将陈友定幕府。陈友定为朱元璋所灭后,王翰不愿臣服明朝,遂隐居于福建永福的观猎山,教子、赋诗十余年,创作大量诗歌,首首都值得吟咏诵读。在被明朝查知行踪、强征其入朝时,以自刎之举表达了自己不事二主的决心,体现了一个羌族人的刚直与守义。本文对王翰的身世与诗歌作了考证与分析。
- 殷晓燕
- 关键词:诗歌
- 论党项羌人王偁及其文学创作被引量:2
- 2007年
- 王偁是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出身于将军世家,是一位羌族作家,在明代文学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诗歌主唐音,在诗歌创作上也多宗汉唐之风,不仅诗歌创作得好,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有名气,是一个有才华的少数民族作家。
- 殷晓燕
- 关键词:羌族文学创作
- 性别视野下的柳如是身份、形象与自我价值认同
- 2017年
- 妓女身份,却吸引陈寅恪先生晚年在"目盲足膑"之时耗费十余年为其作传。她因胆识、才情、侠义精神而为文人所折服,这在理学昌盛、男性话语做主导的明清较为罕见。在男权文化下,为生存计,她接受妓女身份规训却令封建礼教缺失;常以"任诞"的女扮男装形象出现,形成大胆另类的行事作风;在价值观、政治取向上意欲与男子看齐,但在强势男权文化中,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却与以女子身份实现自我价值之间存在着悖论。
- 殷晓燕
- 关键词:性别视野女性身份自我价值
- 他者视野下自我完整映像的矛盾解析——以陶潜、杜甫自传诗为案例被引量:3
- 2013年
-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对自传诗进行解读时,以其擅长的"细读语义"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善于写自传诗的陶渊明与杜甫。陶、杜的自传诗写作,手法、技巧、动机以及内心隐秘各不相同。他们在自传诗中呈现给读者的角色,与诗人真正的自我和想要留给后世的印象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 殷晓燕
- 关键词:他者
- 诗歌中的“面具”美学——从屈原“香草美人”之“引类譬喻”模式说起被引量:3
- 2016年
- 屈原《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香草”和“美人”意象的使用,诗人使用大量笔墨描绘了芬美芳香的植物意象以及极富女性魅力的“美人”形象。“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夙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将香草佩饰身上,使之与己连为一体,成为其美好人格的象征;他摇身一变,自比为洁身自好、容貌娇美之女子,却遭他女嫉恨与诬陷,惨遭心上人抛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谓余以善淫”、“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情灵修之故也。
- 殷晓燕万平
- 关键词:香草美人譬喻美学面具诗歌植物意象
- 《张大千诗词集》部分断句作者考辨被引量:2
- 2015年
- 《张大千诗词集》是研究张大千先生文学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中有一些言明出自张大千先生原作的断句,在其出处、来源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失误,故文章将其中虽被编者注明为张大千先生所作,但实际上乃来自古人的断句作品一一辨明分晓,给研究大千先生的学者以方便。
- 殷晓燕王发国
- 关键词:断句考辨
- “如其智,如其智”,是否智?——论扬雄对屈原自沉之举是否明智之阐释
- 2010年
- 对于屈原的评价,在汉代即蔚为大观,并形成两派意见。一派以刘安、司马迁、王逸等为主,赞其有"圣人之神德";而另一派则以班固等为主,认为他"露才扬己、狂狷景行"。但对于汉代大文学家扬雄的观点:"如其智,如其智",历来存有争议。就连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也未对此作出注释。本文通过考证扬雄此语的出处、宋代王安石《答韩求仁书》与苏轼《书柳文瓶赋后》等人对此语的看法后,认为扬雄此语实为批评屈原自沉汩罗之举大为不智,而此论的得出恰与扬雄的思想观、人生观、生平遭遇有很大关系。
- 殷晓燕万平
- 关键词:扬雄自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