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比较地塞米松复合左旋布比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注射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和作用时间,分析地塞米松能否增强左旋布比卡因硬外注射无痛分娩的镇痛强度和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纳入50例初产妇,均为阴道分娩,宫颈扩张≥4cm。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0.125%生理盐水组(C组)和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0.125%生理盐水联合地塞米松8 mg组(D组)两组(25例)。记录第二次注射的时间、总剂量、新生儿结局和硬膜外麻醉的不良反应。结果:D组镇痛时间(80.5±12.39 min)明显长于C组(61.75±10.74 min), P < 0.05(0.001)。D组患者左旋布比卡因剂量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87±33.42 vs 127.21±40.68 mg, P = 0.002)。两组在血流动力学、疼痛评分、新生儿结局和并发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地塞米松用于无痛分娩的硬膜外镇痛持续时间长,对母婴均无并发症。
目的:探讨穴位针刺对行冠脉狭窄行搭桥手术患者转归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行冠脉狭窄行搭桥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不给予任何电针刺激;试验组患者则在行常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前和搭桥完成后给予电针刺激穴位;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认知障碍(POCD)发生率,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POCD发生率分别为57.50%(23/40),12.50%(5/40);试验组患者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S100β和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完成时、术后6 h及术后12 h S100β和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针刺用于行冠脉狭窄行搭桥手术患者可有效改善疾病转归,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0.25μg/kg组(D_1组)和0.5μg/kg组(D_2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加全身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min D1组和D_2组患者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0min内注射完毕。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拔管前(T_0)、拔管时(T_1)、拔管后5min(T_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观察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前Rikey镇静躁动评分。采用词语等级量表评分法(VRS)评估苏醒5min时疼痛程度。并记录Ste wa rd苏醒评分≥5分的时间。结果 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Ste wa rd苏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T_1、T_2时点的MAP明显增高、HR明显快于T0或D_1组和D_2组同一时点(P<0.05或0.01),与C组、D_1组比较,D_2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略有延长(均P<0.01);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拔管前Rikey镇静-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及拔管后5min的VRS评分降低,镇痛有效率升高(P<0.05或0.01)。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25μg/kg可改善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