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滨 作品数:20 被引量:9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滨海县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关节镜下尼龙线固定胫骨棘撕脱骨折 201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并以3根2号Ethibon尼龙编织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在关节镜下复位以3根2号Ethibon尼龙编织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23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型9例,型14例。手术通过关节镜下微创操作,复位骨折块,引入3根2号Ethibon尼龙编织线,绕过前交叉韧带的后方,并在前交叉韧带前方骨折块的方向呈"8"字交叉或打一单结。通过前交叉韧带重建导向器由胫骨结节内侧向关节内骨折缘钻2个骨隧道,引出编织线,皮下打结固定,术后支具固定46周。术后摄片复查随访,并以Lysholm评分评估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膝关节不稳症状,Lachman征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示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Lysholm评分为9098分,平均95.5分。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并以尼龙编织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李道龙 戴斌 沈海滨 周克中 许建安 吕锦瑜 陈刚 李志伟关键词:关节镜 尼龙线 胫骨 骨折 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后路钉棒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30例,对照组(常规内固定后外侧植骨)30例。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14.9±4.8)个月。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椎体骨折愈合12例,对照组5例;末次随访时实验组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断钉、2例螺钉松动退出。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前中柱支撑,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 戴斌 沈海滨 周克中 李道龙 王金荣 陈东 许建安 吕锦瑜 李志伟关键词:爆裂性骨折 胸腰椎 经椎弓根 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腰椎术后神经根损伤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戴斌 沈海滨 王金荣 李道龙 许建安 陈刚 李志伟关键词:腰椎 脊柱疾病 减压术 神经根病 甲泼尼龙 热毒宁联合抗生素治疗猩红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5年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猩红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1例。临床用药组给与抗生素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与热毒宁联合抗生素治疗;治疗7d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比较。联合用药组各项指标变化均优于临床用药组;且临床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0.65%,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77%,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临床用药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热毒宁联合抗生素治疗猩红热效果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沈海滨关键词:猩红热 抗生素 Wiltse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Wiltse入路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34例(Wiltse入路组),后正中入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36例(常规入路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记录术前,术后1周、3、12个月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内固定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6个月。Wiltse入路组与常规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Wiltse入路组明显低于常规入路组。两组之间手术前,术后1周、3个月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Wiltse入路组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常规入路组出现断钉3例,螺钉退出2例,钉棒松动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能够恢复椎体前中柱支撑,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伤椎高度丢失少和后凸畸形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戴斌 沈海滨 李道龙 周克中 戴九明 祁才 刘志东 张兵关键词:骨折内固定 骨移植 胸腰椎 肱骨髁上骨折类型和并发神经损伤的处理 1998年 沈海滨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 神经损伤 儿童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36例中累及臼顶24例,累及臼窝12例,其中使用重建钢板28例,使用螺钉固定8例。结果:36例患者随访14~67个月,平均39.3个月,关节功能及X线表现:优22例,良7例,可4例,差3例。结论: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的复位及应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是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成功的关键。 马腾 沈海滨关键词:移位髋臼骨折 内固定 切开复位 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3、6、12个月Frankel分级变化,复查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14.5±5.2)个月。骨折脱位均获得复位。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显示椎体间距稳定,植骨在术后3~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术后1周和3、6、12个月Cobb角分别为-0.12°±1.89°、0.10°±1.92°、0.12°±1.98°、0.14°±2.54°,与术前(22.89°±10.9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术后1周和3、6、12个月分别为:(10.56±6.23)mm、(9.85±5.54)mm,(10.45±5.96)mm、(9.12±5.57)mm,(10.46±6.12)mm、(9.98±5.75)mm,(10.41±6.11)mm、(9.07±6.01)mm;与术前(-3.23 mm ±1.56 mm、1.89 mm ±2.65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够提供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达到术后早期稳定和植骨融合的疗效。 戴斌 周克中 戴九明 祁才 王金荣 李道龙 沈海滨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脱位 椎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器 股骨中下段骨折钢板断裂原因探讨 被引量:6 2002年 李道龙 沈海滨关键词:股骨中下段骨折 钢板断裂 甲基强的松龙合中药益肾通痹汤对腰椎术后神经根损伤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中药益肾通痹汤在腰椎术后脊神经根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所选病例共44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在28岁~72岁,平均为47.77±11.25岁。根据术后具体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MP组(A组),MP加中药益肾通痹汤组(B组)。在术后第1、7、15天及术后第1、3月分别用VAS和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2周内的VAS及JOA分值均明显优于术前;但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VAS分值和术后1月,3月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对于腰椎术后脊神经根损伤,在短期内能改善神经根水肿症状,减少术后根性疼痛。与中药益肾通痹汤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腰椎手术后的长期疗效,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戴斌 沈海滨 许建安 陈刚 李志伟关键词:腰椎手术 神经根损伤 中药 益肾通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