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岩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陕西周公庙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本文对周公庙遗址出土的人和动物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以期了解西周时期关中地区周人的生业方式及采邑型聚落内的社会状况。数据显示,狗和大部分猪为家养杂食,少部分猪可能为山林放养;牛、羊采取野外放养与家庭圈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鹿为野生资源,未见人为饲养证据。先民的日常食物以C4类作物(粟、黍)为主导,动物蛋白主要来源于家畜男性的δ^(13)C、δ^(15)N平均值高于女性,下层贵族的δ^(13)C、δ^(15)N平均值高于普通平民,但均未有显著性差异。综合同位素数据及动、植物考古学研究可知,周公庙遗址西周时期农业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以粟作农业为主体、家畜养殖为辅助、采集狩猎为补充的复合型生业模式,中下层个体间生活方式及食物结构差异不大,社会整体较为稳定。
- 李楠何嘉宁何嘉宁种建荣杨颖亮潘岩
- 关键词:周公庙遗址商周时期稳定同位素食物结构
- 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制样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制样装置,属于放射性碳(<Sup>14</Sup>C)测年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CO<Sub>2</Sub>生成与纯化设备和石墨合成设备,其中,CO<Sub>2</Sub>生成与纯化设备的...
- 吴小红陈建立胡钢潘岩蒙清平杨颖亮高世君
- 文献传递
- 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制样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制样装置,属于放射性碳(<Sup>14</Sup>C)测年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CO<Sub>2</Sub>生成与纯化设备和石墨合成设备,其中,CO<Sub>2</Sub>生成与纯化设备的...
- 吴小红陈建立胡钢潘岩蒙清平杨颖亮高世君
- 文献传递
- 大甸子遗址的绝对年代及相关问题
- 2022年
- 前言大甸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原昭乌达盟)敖汉旗东南部的大甸子村,是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1]的重要遗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工作队最早对该遗址进行试掘并于1975年发表简报[2]。之后又经过1976年、1977年和1983年三个年度的发掘,前后共发掘墓葬804座,遗址发掘面积220平方米[3]。发掘报告将墓地分为一、二两期,并结合M454和M759两墓木质葬具的碳十四年代,认为墓地从公元前1735年至公元前1463年持续使用了两百多年[4]。
- 宋殷吴小红潘岩刘国祥王明辉
- 梁带村遗址M27出土铜铁复合器的制作技术被引量:16
- 2009年
- 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第27号墓(M27)是梁带村两周墓地发现的唯一带有两墓道的大型墓葬,是陕西地区建国以来发掘的未被盗掘的规模最大的周代墓葬.墓葬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富,为研究墓葬的年代、墓主身份等级以及诸侯封国史提供了相当珍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该墓出土铁刃铜削和铁刃铜戈两件铁器是自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及山西曲沃曲村遗址出土西周末~春秋早期铁器后的中原地区又一批年代最早的铁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本文利用金相组织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判定两件标本的铁质部分系采用块炼渗碳钢锻打而成,然后通过铸接将铜质部分与铁质相结合,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为春秋早期.根据梁带村遗址、三门峡虢国墓地与曲沃曲村遗址的地望,本文提出等黄河中游的豫陕晋交界地区可能是我国中原冶铁技术起源地,值得今后的考古学研究中注意.
- 陈建立杨军昌孙秉君潘岩
- 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绝对年代
- 2023年
- 一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永丰乡。1996~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系联合组成的赤峰考古队对大山前遗址进行了发掘。大山前遗址的文化堆积为夏家店下层文化至战国时期。大山前遗址共有六个地点,其中前五个地点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为主。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的第一地点和第四地点的部分发掘材料已发表^([1])。
- 宋殷吴小红潘岩朱延平王立新
- 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战国时期
- 北京大学AMS^(14)C国际比对样品测量被引量:14
- 2007年
- 介绍了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实验室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的第五届14C国际比对样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包括样品制备、小型14C测量加速器质谱计装置和比对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北京大学的测量结果与IAEA加权统计平均值的偏差在1σ之内,这一结果较客观地体现了我国14CAMS年代测定在国际同类实验室中所处的地位。
- 刘克新丁杏芳傅东坡潘岩吴小红周力平郭之虞
- 关键词:加速器质谱
-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土壤植硅体AMS^(14)C测年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植硅体(phytolith)是植物体细胞中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后的产物。非晶体二氧化硅的一个聚合基有活性,能够结合植物细胞中的有机碳。植物体死亡后,非晶体二氧化硅脱水,形成坚硬的硅质物,具有抗风化、抗腐蚀、耐酸的特点。植物原生的有机碳被封闭在植硅体内,与外界隔绝,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利用植硅体进行^(14)C年代测定,可以得到植物体死亡的年龄。本研究采集浙江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田土壤样本,提取其中的植硅体,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鉴定,并利用加速器质谱对植硅体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以期得到水稻田的使用年代;对同层位炭化植物种子也利用加速器质谱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对比结果显示,植硅体年代数据与炭化植物种子的年代在3σ误差范围内一致,植硅体年代数据的中值比炭化植物种子的年代数据中值略有偏老。可以认为植硅体的年代基本上代表了水稻田被使用的年代,植硅体测年可以作为植物年代测定的有效手段。同时,本文尝试针对本研究植硅体年代数据偏老的部分原因做了一点讨论。
- 金和天潘岩杨颖亮秦岭孙国平郑云飞吴小红
- 关键词:植硅体
-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四五)
- 2019年
- 本报告发表的碳十四年代数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碳十四实验室分别与北京大学碳十四实验室和兰州大学碳十四实验室在2018~2019年合作完成,共涉及4个考古遗址出土的27个样品的碳十四年代数据。为方便应用做如下几点说明:1.碳十四年代半衰期按5568年计算;2.校正年代所用程序为0xCal432版本;3.所给年代误差范围为±16和±26,相应年代范围的概率分布为68.2%和95.4%;4.由于树轮年代校正曲线各区段形状不同,校正后年代范围可能形成几组,合计概率分别为68.2%和95.4%;5.校正均按单一样品方式处理;6.数据均作碳十三(δ13C)校正。
- 无陈相龙高晓峰黄晔潘岩丁杏芳蒙清平王宗礼何建华
- 关键词:碳十四半衰期考古遗址
- 周原遗址西周时期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 2023年
- 通过对周原遗址西周时期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知,该地居民食物以粟、黍等C4类为主,肉食以C4类型家畜为主,反映了发达的粟作农业和家畜养殖业。等级结构和地域差异是影响遗址内居民饮食状况的主要因素。以齐镇东地点为例,中层贵族日常饮食以C4类为主导并伴有大量肉类;下层贵族和一般平民饮食虽也以C4类为主导,但肉食量有所下降且个体间差异较大;低等平民或奴隶则基本无肉食,个别还摄入较多C3类食物作为补充。另外,遗址内齐家村东人群的δ15N值较齐镇东人群普遍偏高,这可能与该地临近河流湖泊,居民生前摄入较多淡水鱼类和蚌类有关,显示出大型都邑性遗址内部人群构成的复杂性。
- 李楠何嘉宁雷兴山种建荣吴小红吴小红杨颖亮
- 关键词:周原遗址西周时期稳定同位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