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晓光

作品数:108 被引量:778H指数:16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2篇标准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农业科学
  • 13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5篇土壤
  • 37篇黑土
  • 28篇农田
  • 24篇农田黑土
  • 20篇施肥
  • 17篇酶活性
  • 12篇有机质
  • 11篇养分
  • 11篇长期施肥
  • 10篇微生物
  • 9篇有机质含量
  • 9篇秸秆
  • 8篇玉米
  • 8篇土壤酶
  • 8篇土壤微生物
  • 8篇教学
  • 7篇氮肥
  • 7篇土壤微生物量
  • 7篇减水
  • 6篇氮水平

机构

  • 89篇黑龙江大学
  • 77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黑龙江省农业...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甘南县农业技...
  • 2篇中国科学院东...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安市农业局

作者

  • 107篇焦晓光
  • 71篇隋跃宇
  • 39篇陈一民
  • 17篇张兴义
  • 16篇徐欣
  • 13篇张锦源
  • 7篇焦晓光
  • 7篇刘晓冰
  • 6篇魏丹
  • 5篇王晓军
  • 5篇郑利远
  • 4篇李建维
  • 4篇曲红云
  • 4篇赵军
  • 4篇刘洪家
  • 4篇高洪生
  • 3篇吕国红
  • 3篇范晶
  • 3篇赵恒田
  • 3篇马献发

传媒

  • 23篇中国农学通报
  • 9篇黑龙江教育(...
  • 9篇土壤与作物
  • 7篇中国土壤与肥...
  • 6篇农业系统科学...
  • 4篇土壤通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黑龙江大学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新农业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肥料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土壤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5
  • 11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为探究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深埋(无秸秆、秸秆深埋)为主因素,施氮水平(无氮、低氮、中氮、高氮)为副因素,测定玉米的产量、籽实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可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幅度在4.61%~9.88%之间。在秸秆深埋条件下,各施氮水平玉米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玉米籽实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与籽实氮积累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氮时秸秆深埋的籽实氮积累量高于无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高氮时秸秆深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4.61 kg/kg。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综上,在实际生产中,秸秆深埋时适当增施氮肥生产效果较好。
周珂王晓军李华芝徐欣高洪生焦晓光
关键词:氮肥水平玉米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
黑龙江典型县域农田黑土全量养分性状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从土壤化学性状角度对黑龙江典型县域黑土质量现状及演变进程进行评估,笔者对黑龙江典型县域农田黑土区636个耕层(0~20cm)土样进行了采集,应用地统计学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土壤全量碳、氮、磷、钾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全碳、全氮、全磷半变量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高斯模型,全钾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碳、全氮、全磷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全钾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影响各占1/2。土壤全碳与全氮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945,P<0.01),全碳和全氮、全磷、全钾的空间有效最小相关距离分别为635、601.4、1104.4、116.1km。
焦晓光陈渊张兴义张少良隋跃宇
关键词:农田黑土全量养分地统计学
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均匀施肥机
本发明涉及谷物施肥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均匀施肥机,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机构,混合机构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存储机构,存储机构的底部与混合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机构的下方对称设置有...
周萌陈曦于贺赵传森张焱隋跃宇焦晓光张继舟张洪伟曾宪楠
秸秆深埋对不同氮肥水平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21年
为探讨秸秆还田后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秸秆深埋2个因素,4个氮素水平(0、135、180、225 kg/hm^(2))。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随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高,抽雄期开始逐渐下降,在收获期达到最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且随着施氮肥水平增加可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P<0.01),在施氮水平为180 kg/hm^(2)时,土壤蔗糖酶活性达至最大最高,为329.09 mg/(g·24 h),提高幅度最高可达19.83%。在秸秆深埋处理下增施氮肥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量在180 kg/hm^(2)土壤有机质达到最高水平,为37.08 g/kg。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秸秆深埋与施氮水平交互对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具有能够反映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可能性。秸秆深埋处理对于土壤蔗糖酶含量具有增益作用,土壤蔗糖酶活性可以用来作为表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养分指标之一。
谢洪宝于贺陈一民隋跃宇焦晓光
关键词:氮肥水平玉米秸秆土壤酶土壤有机质
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以秸秆还田试验为研究平台,探讨玉米秸秆覆盖下配施不同水平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农田黑土玉米秸秆覆盖下春玉米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试验以秸秆覆盖(不覆盖、秸秆覆盖)为主区,不同氮肥水平(纯N)(0、135 kg·hm^(-2)、180 kg·hm^(-2)、225 kg·hm^(-2))为副区,测定了春玉米的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纯N)(0~180 kg·hm^(-2))较低时,与无秸秆覆盖各处理相比,秸秆覆盖降低了春玉米的株高(2.71%~6.55%)、穗长(4.26%~10.1%)、穗粗(3.92%~7.74%)和百粒重(0.67%~1.68%),导致春玉米产量降低(4.30~11.0%,P<0.05)。在施氮量较高(纯N)(225 kg·hm^(-2))时,与无秸秆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增加了春玉米的株高6.41%、穗长6.38%、穗粗5.67%和百粒重4.29%,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6.82%(P<0.05)。秸秆覆盖下春玉米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秸秆覆盖下,春玉米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说明秸秆覆盖后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增加效应与施氮量关系密切,在4个氮肥水平中,以(纯N)225 kg·hm^(-2)施氮量配合秸秆覆盖方式实际运用的价值较高。
焦晓光王晓军徐欣周珂谢洪宝高洪生
关键词:秸秆覆盖施氮量春玉米氮肥利用率
一种土壤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土壤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普遍存在测量结果差异大、准确性低,效果不理想的缺陷;以及对于仪器的依赖性较大的问题。测定方法:一、土样加改进缓...
焦晓光徐欣隋跃宇陈一民张锦源周珂侯萌
文献传递
“双万计划”背景下一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双万计划”承担着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为新时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针对传统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凸显的问题,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基于立足专业、面向产业、聚焦就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校准实践育人目标,构建了将耕读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方位指导,集合认知实习、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实习及创新训练的“四阶段、渐进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农资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思路。
路运才焦晓光李丽
关键词:实践教学
冻融循环作用对东北农田黑土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东北农田黑土土壤团聚体及结合碳的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9、-18、-26℃3个温度下冻融频次对农田黑土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1~0.5 mm和0.25~0.053 mm团聚体含量在3种冻融温度下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与冻融循环1次相比,在相同温度下冻融循环17次后1~0.5 mm团聚体含量在-9、-18、-26℃下分别降低了68.53%、10.91%和40.96%,0.25~0.053 mm团聚体含量分别升高了10.93%、40.89%和99.72%。在-9℃下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显著升高(P<0.05),由2.09增加到2.74,在-18、-26℃下则变化幅度较小,分别变化了0.1和0.05。土壤团聚体结合碳随着冻融频次的增加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P>0.05),在-18℃和-26℃下,<0.053 mm团聚体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冻融循环17次后分别降低了10.31%和13.73%。冻融作用会显著降低东北农田黑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冻融作用会显著降低1~0.5 mm团聚体含量并提高0.25~0.053 mm团聚体含量(P<0.05);冻融次数和冻融温度均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朱帅李仕勇姜泊宇赵文熠赵茂杰陈一民隋跃宇焦晓光
关键词:冻融循环团聚体稳定性冻融作用有机碳生态系统恢复
土壤蔗糖酶的测定方法
土壤蔗糖酶的测定方法,它及蔗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现有比色法测定蔗糖酶活性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方法:一、配制显色剂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二、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蔗糖溶液;三、配制缓冲液;四、土样培养,得...
隋跃宇陈一民焦晓光张锦源刘春柱赵恒田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白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白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肥处理对小白菜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有机无机配施>化肥>有机肥处理;对硝酸盐含量影响的顺序为有机无机配施>有机肥>化肥处理;3种施肥处理间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含量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既可以提高小白菜产量,又能明显改善小白菜营养品质。
焦晓光邓莹赵武雷杨欢郑刘涛张翠翠王贵强
关键词:小白菜硝酸盐有机无机肥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