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注射液联合阿莫西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联合阿莫西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于航天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 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4 d治疗组患者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IL-10、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联合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马瑞 王瑞彤 狄子晖关键词:鱼腥草注射液 阿莫西林胶囊 上呼吸道感染 白介素-6 白介素-10 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中神经保护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被大量的试验研究所证实。Coppieter[1]等人通过PEI研究显示,脑损伤后,脑代谢异常可持续14天之久,这一研究为临床卒中急性期神经保护性治疗至少14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另一研究提... 狄子晖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机制 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研究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的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以及76.7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7 d、14 d,治疗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加巴喷丁缓解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了睡眠,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马瑞 王瑞彤 狄子晖关键词:川芎茶调散 加巴喷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健脑通络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患者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观察健脑通络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患者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1例(健脑通络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对照组51例(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价采用简易只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0%(46/52),对照组为88.24%(4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47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及V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通络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较为显著。 马瑞 王瑞彤 狄子晖关键词:尼莫地平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6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5 mg,日1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口服银杏叶片(19.2 mg,日3次)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逻辑记忆(LM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并比较治疗期间MCI向阿尔茨海默病(AD)的转化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LM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ADL评分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LMS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AD转化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与对照组患者的6.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可延缓其向AD的转化。 狄子晖 秦雪颖 王培福 李继来 杜继臣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 盐酸多奈哌齐 银杏叶 多发性硬化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与年龄-性别配比均衡健康者的骨密度(BMD)水平差异,以明确MS患者功能缺损与激素冲击治疗对骨质流失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2010年我院MS患者65人为病例组,年龄-性别配比均衡的健康对照组328人。利用Kurtzke的EDSS评分系统评价病例组残疾状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全髋部BMD。检测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25-(OH)D〕。结果 MS患者在规律补充维生素D 200 U/d的前提下血25-(OH)D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腰椎、股骨颈以及全髋部BM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BMD(r=-0.45,P=0.038)、股骨颈BMD(r=-0.16,P=0.017)与MS病程呈负相关。25-(OH)D水平同腰椎BMD存在正相关(r=0.29,P=0.025)。EDSS评分与BMD水平呈负相关(r腰椎=-0.17,P=0.012;r股骨颈=-0.24,P=0.001;r全髋部=-0.31,P=0.015)。类固醇激素累计使用剂量仅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r=-0.30,P=0.005)。结论 MS患者BMD水平明显减低,运动能力下降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都会导致BMD水平下降,因此MS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加强锻炼,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骨质流失。 狄子晖 姚昕璐 付英 王培福 李继来 杜继臣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类固醇激素 血浆炎性因子及抗糜蛋白酶水平与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糜蛋白酶(ACT)水平与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迟发型AD病人组50例,另选取50例健康老年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1β、IL-6、TNF-α和ACT水平。比较两组血浆中IL-1β、IL-6、TNF-α和ACT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迟发型AD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血浆中IL-1β和IL-6水平(30.25±5.86)ng·L-1、(74.61±45.93)ng·L-1比较,迟发型AD组血浆中IL-1β和IL-6水平明显增高至(41.28±5.96)ng·L-1、(176.53±49.27)ng·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TNF-α和ACT水平(35.94±7.83)ng·L-1、(220.74±36.53)ng·L-1比较,迟发型AD组血浆中TNF-α和ACT水平明显增加至(61.28±5.16)ng·L-1、(243.85±40.74)ng·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β、IL-6、TNF-α和ACT含量随痴呆的加重呈增高的趋势,不同严重程度AD组间IL-1β、TNF-α和AC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病人血浆IL-1β、IL-6、TNF-α和ACT水平检测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迟发型AD的生物学指标,可能影响迟发型AD的发病进展。 狄子晖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应用HpSA免疫卡与ASSURE快速血清检测法诊断脑梗死患者Hp现症感染的比较 比较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粪便抗原免疫快检卡(ImmunoCardSTAT Helicobacter pylori stool antigen,ImmunoCard STAT Hp... 杨旭 狄子晖 郑志东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免疫快检卡与快速血清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带检测法诊断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比较 2009年 目的 比较分析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 stool antigen,HpSA)免疫快检卡与快速血清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带检测法(helicobacter pylori rapid test with current infection marker,CIM Hp RT)对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 获取93例患者的粪便和血液标本,HpSA的检测采用免疫色谱层析法的单克隆抗体进行,CIM Hp RT应用免疫层析法,结果判定采用盲法进行;应用配对(McNemar检验)和一致性检验(Kappa值)评价HpSA免疫快检卡与CIM Hp RT诊断脑梗死患者Hp现症感染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 HpSA免疫快检卡诊断脑梗死患者Hp现症感染检出率为47.3%(44/93),CIM Hp RT诊断脑梗死患者Hp现症感染检出率为52.7%(49/93),总符合率为75.3%(70/93),McNemar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507(95%CI 0.333~0.681,P〈0.01)。
结论 HpSA免疫快检卡与CIM Hp快速检测法对脑梗死患者Hp现症感染的诊断能提供重要信息,且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杨旭 狄子晖 郑志东 李继来 杜继臣 郑华光 秦海强关键词:螺杆菌 粪便抗原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血小板功能与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血小板功能对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首次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2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进行二级预防,一周后观察患者血小板情况,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进行预防,随访患者1年,观察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和未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患者一般资料及血小板情况,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观察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影响因素以及血小板对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预测作用。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其中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者25例,占11.06%。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患者糖尿病史比例为56%(14/25),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肾上腺素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EPI)以及胶原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COL)分别为(26.96±8.15)%、(62.83±11.56)%及(40.94±15.23)%;未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患者糖尿病史比例为21%(43/201),MAR-AA、MAR-EPI以及MAR-COL分别为(19.36±6.85)%、(51.25±13.11)%以及(30.76±12.43)%,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高血压史、吸烟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显示,糖尿病史、MAR-AA、MAR-EPI及MAR-COL均是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因素较多,其中血小板功能与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有密切关系,血小板功能的检验可对缺血性血管事件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狄子晖 杨静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 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