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忠
- 作品数:48 被引量:1,403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应用输沙量推演流域侵蚀量的方法探讨被引量:13
- 2008年
- 鉴于至今还没有一个有效获取流域侵蚀产沙量的方法,在分析悬移质泥沙与侵蚀泥沙之间的数量与粒配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应用输沙量推演流域侵蚀量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却存在着难点,且主要表现在水文站数量不足与区域分布不均、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复杂与区域差异大、水文站输沙量观测记录起始时间不同步、及新技术应用存在时空条件的局限性。结合与侵蚀产沙和泥沙输移比相关的定性与定量指标,提出了应用输沙量推演流域侵蚀量的方法,即"层次类剔法",来计算与评估流域侵蚀量和泥沙输移比,具体的操作过程是首先制作一幅流域地貌类型地块图,然后是逐类型、逐类型地块的侵蚀量计算和沟道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判断,最终获取流域不同地块的侵蚀强度和流域泥沙输移比。本研究结果可为水土流失监测点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解决流域的泥沙问题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 焦菊英景可李林育王万忠
- 关键词:输沙量泥沙输移比侵蚀量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淤地拦沙效益分析被引量:52
- 2003年
- 根据皇甫川、窟野河、佳芦河、秃尾河、大理河 5条支流内黄丘区小流域淤地坝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淤地坝单坝的淤积速度、拦沙指标和拦沙效益 ,以及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淤地拦沙效益与淤地坝的规格、流域的侵蚀产沙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淤地坝的平均淤积库容在 0 .9~ 2 .4万m3 之间 ,平均淤地面积在 0 .14~ 0 .45hm2 之间 ,与坝高、坝控面积、侵蚀产沙模数和泥沙粒径成正比 ;拦沙指标变化在 5 0 0~ 760万t/km2 之间 ,与坝高成正比 ,与泥沙颗粒大小成反比 ;拦沙效益在 2 3 .3 %~ 5 2 .9%之间 ,与坝高成正比 ,与坝控面积、粗泥沙输沙模数呈反比关系。并对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的配置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初期 ,应进行综合治理 ,发挥各项措施的水土保持作用 ,促进退耕还林 (草 ) ,以及林草的恢复和功能的发挥。在研究方面 ,应加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在时间上的互补性与协调性 ,以及在空间上的适宜性与合理布局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的淤地坝设计、流域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 焦菊英王万忠李靖郑宝明
- 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
- 外源碳磷的加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碳磷比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设置室内培养试验,在较低养分和碳素质量分数的农田土壤中,通过加入外源的高、中、低质量分数的无机磷和碳源黑麦草基质的方式,研究不同梯度的磷素质量分数和不同培养时间序列的土壤微生物磷、微生物碳磷比的变化规律以及磷素利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低养分条件下外源无机磷的加入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不大,黑麦草的加入引起微生物碳的巨大变化,即碳素的多少对于微生物碳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低碳条件下,无机磷的加入对微生物磷的影响不大,而加入黑麦草后较高碳素质量分数下,微生物磷出现巨大变化,说明碳源多少对于微生物磷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磷具有较快的周转周期。微生物碳磷比波动比较大,加入外源物质以后,分别在第5天和第25天出现高峰,大多数在第10天前后出现低谷,也就是第10天前后微生物活性较大,微生物磷质量分数较高,磷素利用较为活跃。可见,速效磷与微生物磷和微生物碳磷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呈对数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关系。
- 李春越王益Philip Brookes党廷辉王万忠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农田磷素有效性
-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侵蚀产沙强度变化及其治理目标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了确定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治理目标,采取"水文—地貌法",利用98个水文站控制区和234个侵蚀产沙单元,在分析其不同治理阶段土壤侵蚀产沙变化特征与减沙幅度,不同侵蚀强度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20a黄土高原主要流失区的区域治理目标:土壤流失量控制在3.60×108 t左右,土壤侵蚀模数<1 300 t/(km2.a)左右。其中,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为3 000t/(km2.a),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为2 000t/(km2.a),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为2 000t/(km2.a),黄土平岗丘陵沟壑区为1 000t/(km2.a),风沙黄土丘陵沟壑区为1 000t/(km2.a),黄土山麓丘陵沟壑区为1 000t/(km2.a),森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300t/(km2.a),黄土高塬沟壑区为1 500t/(km2.a),黄土残塬沟壑区为3 000t/(km2.a),黄土阶地区为500t/(km2.a),风沙草原区为500t/(km2.a),高原土石山区为100t/(km2.a)。未来20a黄土高原的治理重点区域为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2.20×104 km2)、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1.50×104 km2)、黄土高塬沟壑区(8 600km2)、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4 600km2)。
- 王万忠焦菊英马丽梅穆兴民王万忠
- 关键词:侵蚀产沙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定量评价模型被引量:6
- 2009年
- 降雨径流的调控利用是缓解黄土高原干旱缺水与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研究区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的定量评价对黄土高原降雨径流合理利用的宏观决策与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为例,将可以调控利用的最大降雨径流量作为资源化潜力值,从宏观尺度上,系统分析了影响该潜力的各个因素,确定出黄土高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的各项评价指标,利用GIS技术,建立了降雨径流各个影响因素的专题图层,提取出各个影响因素专题信息。在上述基础上,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黄土高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潜力BP网络模型,并利用实际资料对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评价模型可供黄土高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及其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参考。
- 赵西宁吴普特冯浩王万忠
- 关键词:黄土高原降雨径流GISBP网络模型
- 黄土高原侵蚀产沙的年际变化特征被引量:5
- 1998年
- 该文采用16个特征指标,对黄土高原的侵蚀产沙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侵蚀产沙的年际变化特征值,并对其年际变化距平程度进行了分析。
- 焦菊英王万忠郝小品
- 关键词: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年际变化
- 黄河泥沙变化研究现状与问题被引量:68
- 2014年
- 泥沙问题在黄河研究及其各类规划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基于水文站资料,对黄河及其支流泥沙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已有较清晰的结论,明确了其泥沙变化是气候(降雨)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黄河泥沙减少主要是由于水利水保工程的拦蓄作用,21世纪以来的减少主要为规模化恢复植被的坡面阻控作用。由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耦合对泥沙的作用机理和过程研究不够深入,因此目前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研究方法缺乏理论支撑,基础资料质量不高,以及气候和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等,导致水保法等对各项措施减沙现状分析及未来预测结果难以令人信服,直接影响黄河治理决策。建议集中科研力量,对典型流域开展"解剖麻雀"的方式,系统研究,构建科学方法,深刻认识气候及水土保持措施、开发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的影响。
- 穆兴民王万忠高鹏赵广举
- 关键词:泥沙水土保持气候黄河
- 我国西部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0
- 2005年
- 从区域优势、商品经济、市场需求和服务体系4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西部农村的特色农业发展。认为:(1)区域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特色农产品在产量、尤其在品质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需具有明显的优势;(2)商品经济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根本,特色农产品应该是绿色产品,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以及与市场容量相适宜的规模;(3)市场需求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改变人们的消费形式来扩展和创造市场需求,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加强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判断来避免市场风险,建立产业化组织与农民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探索农业生产风险的商业保险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和价格补贴制度,建立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来抵御市场风险;(4)服务体系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建立市场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尤其是要加强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销售服务。
- 王万忠
- 关键词:农业发展特色农业
- 不同施肥配比对土壤磷素固液相分配及组分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以陕西长武国家长期定位试验站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25a小麦连作试验田不同氮磷配比处理11个,氮磷有机肥配施处理8个来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磷素固液相分配及其磷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磷素固液相分配系数与Ca2-P和活性有机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等氮素水平下(N90),随着施入磷素的增加,土壤中全磷、固相磷和液相磷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固液相分配系数却呈减少趋势.同一磷素(P90)水平下,氮素的施入对磷素利用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全磷在N135时达到最小值,固相速效磷有减少趋势,液相磷在N135时达到最大值,固液相分配系数以单施磷处理(无氮肥施入)最大.Ca2-P和活性有机磷对于磷素的固液相分配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有机物质对磷素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平衡施肥对磷素高效利用和减少面源污染具有很重要作用。
- 李春越王益党廷辉王万忠刘文兆
-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施肥土壤磷素面源污染
- 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9
- 2002年
- 采用“水文—地貌法”即水文站实测值与侵蚀形态类型相结合的方法,将黄土高原划分为292个侵蚀产沙单元,分别对治理前后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自70年代以来,由于降雨因素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侵蚀产沙强度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侵蚀模数>10000t/Km2.a的极强烈以上的侵蚀面积急剧减少(减幅71.8%),减沙幅度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无定河为中心的极强烈侵蚀区和汾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减幅50%以上);黄土高原侵蚀产沙,按流域区段主要来自河龙区间(54.8%),按类型区主要来自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27.4%)和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23.1%),按侵蚀带主要来自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风蚀、水力侵蚀带(34.8%)和暖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水力侵蚀带(32.6%;以侵蚀模数>10000t/Km2.a作为标准,可将黄土高原划分为7个极强烈以上的侵蚀产沙中心,其面积虽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5.5%,但其产沙量却占到全区总产沙量的42.1%。
- 王万忠焦菊英
-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