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莉
- 作品数:49 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安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男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组和奥氮平治疗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利培酮口服液主要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反应,奥氮平为体重增加。结论: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及耐受性均好,可根据用药对象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等情况进行选择。
- 王丽莉吕浩杨建立
-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利培酮口服液奥氮平
- 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动分析被引量:2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 (EETM )对精神分裂症不同病程的影响及其组间比较。方法 :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 (MODELIV ,日本提供 )对 13 3例病程小于 1年 (第 1组 ) ,14 8例病程在1~ 5年 (第 2组 ) ,10 5例病程在 5~ 10年 (第 3组 ) ,112例病程在 10年以上 (第 4组 )四组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81人的正常对照组进行实验检查。用差别分析值 (DiscriminantAnalysis ,D分值 ) ,眼固定点数 (NumberofEyeFixations ,NEF) ,反应性探索分 (ResponsiveSearchScore ,RSS) ,认知性探索分 (CognitiveSearchScore ,CSS) ,眼示踪总距离 (TotalEyeScanning ,TESL) ,眼示踪平均距离 (MeanEyeScanning ,MESL)分析四组实验结果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4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获正分 3 86人 (敏感性 77 5 % ) ,负分112人 ;81人正常对照组获正分 7人 ,负分 74人 (特异性 91 4% )。D分值、EETM在正常人受试者与精神分裂症组间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D分值、EETM在第 1组与第 4组间比较除NEF、MESL外 ,其它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EETM其它各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眼球轨迹运动实验检查是对精神分裂症敏感性较强的辅助诊断工具 ;病程较长的精神分裂症其认知功能?
- 王丽莉韩永华朱日升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探究性眼动分析
- 麻痹性痴呆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男性,51岁,采购员,已婚,初中文化。因语乱、记忆力减退2年,加重6个月,于2009年4月20日首次住我院诊疗。患者于2年前无诱因渐出现兴奋、情绪不稳,易怒,语乱,做事丢三落四,曾于我市某综合医院心理科及某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先后给予利培酮2mg/d,舒必利200mg/d治疗,患者均在服药2周后出现四肢僵硬、双手震颤、坐立不安等反应而停药。近6个月来,言语零乱、夸大、记忆力减退渐加重。
- 王丽莉
- 关键词:麻痹性痴呆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情绪不稳医院就诊精神专科
-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抑郁症患者96例(病例组)经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前后IL-13、1L-4、TGF-β1的水平变化,与健康对照组9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病例组TGF-β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病例组IL-13、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IL-13、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后的IL-13、IL-4水平与HAMD评分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可能与抑郁症发生发展相关,IL-13、IL-4水平对于临床上抗抑郁药物疗效的评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李露露王丽莉田甜王从辉
- 关键词: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
- 抗抑郁剂所致激活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 2017年
- 抗抑郁剂所致激活综合症影响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也可能提示预后状况和可能的诊断偏离,但目前对其认识和关注都不够。本文就激活综合症的基本概念和临床特征做一综述。
- 甄龙徐改玲田红军王丽莉
- 秦皮素抑制NF-κB/COX-2信号通路改善PC12细胞损伤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秦皮素(fraxet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并考察炎症反应中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研究秦皮素对PC12细胞活力的作用,筛选合适给药浓度。试验共分为3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LPS模型组和秦皮素保护组(fraxetin+LPS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活性变化;采用倒置显微镜和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DAPI)荧光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OX-2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秦皮素保护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LPS模型组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mRNA水平,NF-κB-p65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与此同时秦皮素治疗组其炎症细胞因子mRNA水平,NF-κB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结论秦皮素对LPS所致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效应可能与抑制NF-κB/COX-2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 江芮吕浩李申王丽莉
- 关键词:PC12细胞LPS环氧化酶-2NF-ΚB
- 自杀尝试者的注意偏向被引量:2
- 2020年
- 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对自杀行为的理解、评估及预测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巨大挑战。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自杀尝试者的注意偏向,并尝试将注意偏向测量作为理解自杀行为和预测未来自杀风险的评估工具之一。然而,对自杀尝试者的注意偏向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对近年来自杀尝试者的注意偏向研究进行回顾,为未来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评估提供线索。
- 杨丽杨丽洪世瑾李慧
- 关键词:情绪
-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
- 2023年
- 目的探究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6—9月于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八科长期住院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39例,对照组59例,比较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年龄小于65岁、单一用药的患者占比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用药情况均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素(OR=3.262、2.344、3.381,P<0.05)。结论女性、年龄越大以及联合用药者更易合并代谢综合征,为临床早识别早发现以及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
- 秦陶然田甜王丽莉王从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长期住院患者
- 利培酮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7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组有效率为85.7%,利培酮组治疗有效率为88.6%,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包括高泌乳素血症相关的泌乳、闭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及耐受性均好,未出现高泌乳血症相关症状,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时不必要预防应用阿立哌唑。
- 王丽莉寻知元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阿立哌唑高泌乳素血症
- 槲皮苷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槲皮苷对H2O2所致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PC12细胞培养后,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的方法进行H2O2损伤模型的摸索和槲皮苷药物浓度的筛选,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槲皮苷组。用400μmol H2O2刺激PC12神经元细胞使其发生凋亡复制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硫辛酰胺脱氢酶催化的INT显色反应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DAPI荧光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tc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400μmol 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槲皮苷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LDH释放量和凋亡相关蛋白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槲皮苷可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中凋亡相关蛋白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江芮吕浩李申王丽莉
- 关键词:槲皮苷H2O2PC12细胞凋亡CY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