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会
- 作品数:30 被引量:166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思考被引量:4
- 2010年
- 根据多年从事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就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筛选、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问题等提出一些思考,并对在从事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进行了总结。
- 芦燕青王兴会赵峰刘新领
-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 氯丙嗪预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丙嗪预处理对家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氯丙嗪的肠道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恒温平滑肌槽记录离体肠管收缩曲线的方法,观察不同处理方式下小肠的收缩张力及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肠收缩张力及收缩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小剂量(1 mg/kg.BW)和中剂量(2 mg/kg.BW)氯丙嗪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小肠的收缩张力及频率均有所恢复,显著高于未预处理组。大剂量(4 mg/kg.BW)氯丙嗪预处理组小肠的收缩张力和频率与单纯缺血再灌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适量氯丙嗪预处理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小肠运动功能异常,而大剂量氯丙嗪对其无改善作用。
- 刘利陈丽王兴会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氯丙嗪小肠
- 谷氨酸钠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谷氨酸钠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20mL.kg-1)、谷氨酸钠小剂量组(0.375g.kg-1)、谷氨酸钠中剂量组(0.75g.kg-1)和谷氨酸钠大剂量组(1.5g.kg-1)。小鼠灌胃给予谷氨酸钠1h后,采用跳台法和避暗法测定谷氨酸钠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影响。结果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谷氨酸钠中剂量组(0.75g.kg-1)和大剂量组(1.5g.kg-1)的小鼠错误次数增加,潜伏期变短,并且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影响增大。结论谷氨酸钠对成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有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成正相关。
- 王兴会杜克莘冯家豪董旭媛孙晓明刘新领刘健胡浩
- 关键词:谷氨酸钠学习记忆跳台法避暗法
- 《机能学实验》理论考试试卷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为使《机能学实验》课健康理性地向前发展,运用平均成绩、成绩分布、试题难度和区别度等指标对随机抽取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01级和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机能学实验》课理论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机能学实验》理论考试质量一直保持在良好水平,且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学实验》课理论考试试卷质量较2001级有了一定的提高。
- 孙红杜克莘王兴会
- 关键词:试卷分析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
- 展筋活血散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展筋活血散对大鼠软组织损伤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云南白药膏、展筋活血散小、中、大剂量(5mg/kg、10mg/kg、20mg/kg),每组10只。采用局部打击造成软组织损伤大鼠模型,连续给药7天,进行病情程度评估及损伤征候表现评分,损伤软组织病理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5mg/kg、10mg/kg和20mg/kg展筋活血散可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大鼠局部触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病情程度以及皮下瘀血、肌肉肿胀、肌肉颜色等损伤征候表现;10mg/kg和20mg/kg展筋活血散可明显降低损伤软组织病理评分;10mg/kg和20mg/kg展筋活血散能显著降低低切及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及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展筋活血散对大鼠软组织损伤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 韩学哲崔刚刘传镐赵文宝王兴会胡浩
-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血液流变学
- 丹参素异丙酯对慢性缺氧大鼠血压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丹参素异丙酯对缺氧大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慢性缺氧大鼠模型,分别用大、小剂量的丹参素异丙酯灌胃,设立维拉帕米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大鼠心导管插入的方法,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观察不同剂量丹参素异丙酯对慢性缺氧大鼠左室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单纯模型组的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左室收缩压(LVSP)、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显著升高(P<0.05或P<0.01),T值(t-dp/dtmax)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出现肌纤维断裂、溶解,细胞核固缩、溶解。与单纯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的DBP、MBP、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dp/dtmax显著降低(P<0.05或P<0.01),T值显著升高(P<0.05);大剂量组的SBP、DBP、MBP、HR、LVEDP、左室舒张压(LVDP)、+dp/dtmax和-dp/dtmax显著降低(P<0.05或P<0.01),T值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大、小剂量组心肌细胞内糖元含量丰富,肌纤维排列相对规则,未见明显的肌纤维断裂、溶解及核分裂。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的DBP、MBP、LVSP、LVDP和T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LV-EDP显著降低(P<0.05);大剂量组的DBP和T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LVDP、LVEDP和+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的LVDP、LVEDP和+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参素异丙酯对慢性缺氧造成的大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功能亢奋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对缺氧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熊太林孙红张磊刘健王兴会
- 关键词:丹参素异丙酯缺氧大鼠左心室功能
- 八年制机能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 2013年
- 八年制是我国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其起点高、目标高、要求高。八年制机能实验教学如何组织,各校都在探讨。对此,近些年来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其主要内容为:1基本理念以能力、素质、创新为核心,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促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2基本思路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的教学模式,引入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思想。3基本内容将整合后的机能实验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经典的、基本实验:由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完成。以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学习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经典实验方法为主;第二部分为自选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选择规定数目的实验项目,自主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部分为探索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一个实验项目。通过实验研究实践,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目的。八年制学生基本素质高,人数少,适合以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 杜克莘胡浩苟伟王兴会
-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 乙醇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对物理化学刺激方法所致的小鼠疼痛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水对照组(20mL·kg-1)、乙醇体积分数5%组(0.8g·kg-1)、10%组(1.6g·kg-1)和20%组(3.2g·kg-1)。小鼠灌胃给予乙醇体积分数1h后,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乙醇体积分数10%组和20%组可使热刺激所致的小鼠痛阈值明显延长,5%组、10%组和20%组均可显著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时的扭体次数。结论乙醇对物理化学刺激方法所致的实验性小鼠疼痛有镇痛作用。
- 王兴会杜克莘胡浩李培蒋燕刘健孙晓明刘新领
- 关键词:乙醇热刺激冰醋酸疼痛
- 长期低脂饮食对幼年大鼠认知及情绪活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低脂饮食对幼年大鼠认知及情绪活动的影响。【方法】生后两周大鼠,连续四周低脂饮食喂养幼鼠,采用Morris水迷宫,高架十字迷宫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焦虑及抑郁症状。【结果】低脂饮食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四个象限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79.8±8.4)s,(80.1±7.7)s,(64.2±6.2)s,(59.8±6.0)s,与正常饮食组大鼠[(54.2±6.7)s,(55.6±5.8)s,(42.6±6.8)s,(41.7±5.8)s]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1),低脂饮食大鼠穿越站台次数为1.7±0.5,比正常饮食大鼠(3.2±0.8)显著减少(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低脂饮食大鼠漂浮潜伏期为(133.8±9.4)s,显著少于正常饮食大鼠[(172.8±10.2)s,P<0.05],而漂浮时间为(418.2±13.8)s,明显较正常饮食组[(304.5±12.4)s,P<0.05]延长。【结论】低脂饮食降低了未成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且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
- 王兴会陈丽魏涛龚睿智
- 关键词:低脂饮食强迫游泳实验高架十字迷宫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并比较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recon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on组)。后3组均切除右侧肾脏,左肾缺血60min,但I-Precon组在缺血60min前先将左肾缺血5min,再通血2min,循环3次后进行,I-Postcon组在缺血60min后再进行开放10s+阻断10s循环处理6次。各组处理之后,均再灌注4h。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I-Precon组和I-Postcon组与I/R组比较,大鼠血浆BUN、Cr、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I-Precon组和I-Postcon组大鼠肾损伤程度明显低于I/R组,且I-Postcon组肾损伤轻于I-Precon组。结论缺血预处理与后处理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 陈莉娜王兴会余玲魏星杨璠王萌王敏聪谢非郭统帅陈超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