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典齐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烧伤
  • 3篇造影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射器
  • 2篇挛缩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造影
  • 2篇抗生素
  • 2篇创面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屏幕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导管
  • 1篇猩红热
  • 1篇猩红热样
  • 1篇猩红热样皮疹
  • 1篇休克
  • 1篇休克综合征

机构

  • 10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深圳市蛇口人...
  • 1篇中蓝晨光化工...

作者

  • 10篇王典齐
  • 3篇赵宪斌
  • 3篇丁尔英
  • 2篇刘正玉
  • 2篇谢兴乾
  • 2篇张华彬
  • 2篇李越刚
  • 2篇廖毅
  • 2篇郭力
  • 2篇贾映海
  • 2篇陈显河
  • 1篇张光莹
  • 1篇詹书良
  • 1篇袁德良
  • 1篇陈启
  • 1篇张仕善
  • 1篇张华彬

传媒

  • 9篇泸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6
  • 1篇1985
  • 2篇1981
  • 2篇198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硅胶膜防治烧伤瘢痕增生及挛缩
1989年
1986年1988年应用硅胶膜治疗各年龄、程度不等的烧伤增生及挛缩瘢痕40例显示早期应用疗效最佳。经两年随访,显效率70%(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瘢痕平、软),有效率20%(关节功能和瘢痕外观明显改善),无效率10%(关节功能和瘢痕外观无改变)电镜发现:经治疗的瘢痕内有大量巨噬细胞,胞内有丰富的溶酶体释出溶酶体酶。本文对硅胶膜治疗作用机理,影响疗效的因素等作了讨论。
王典齐陈显河赵宪斌张华彬李越刚赵鸣星佟金全吴平载孟贤段玮高建新
烧伤四联球菌败血症(附32例报告)
<正>四联球菌败血症为条件性致病菌四联球菌所引起的败血症。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报告,但尚未见烧伤四联球菌败血症的专文报道,我们在1981年至1996年间收治了32例病人57例次烧伤四联球菌败血症。作者总结了此败血症的临床表...
张华彬叶尔明王典齐陈显河
文献传递
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椎动脉造影及其在外科的应用
1980年
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作椎动脉造影,在国内应用已较普遍,目前采用国外进口的特制装备,在电视屏幕下监视进行,我院缺乏此等设备,采用一般硬膜外麻醉穿刺针及心导管导丝穿刺管,获得较好影象,达到了诊断目的,并应用于普通外科5例及泌尿外科的病例10例。
王典齐袁德良姚泽润詹书良贾映海
关键词:椎动脉造影心导管电视屏幕普通外科泌尿外科
高压无针注射器痂下注射抗生素防治烧伤创面感染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实验用大鼠30支,动物烫伤后立即创面接种绿脓杆菌225株1ml,随机分为痴注组、腹腔注射组和对照组,24小时后用高压无外注射器和空计分别经痴下和腹腔注射抗生素.结果显示:痴往组,痴下组织菌量、局部感染程度、心血培养和死亡率均低于腹腔注射组和对照组.表明用高压无针注射器痴了注射抗生素能发挥满意抑、杀菌效果,对防治烧伤创面感染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推广使用价值。
郭力赵宪斌刘正玉丁尔英王典齐谢兴乾廖毅
关键词:烧伤抗生素注射器
自体网状皮的临床应用(附34例次报告)
1987年
采用自体网状植皮,创面引流通畅,皮片下不因血肿,积液而坏死,移植皮片因成网状,故较耐磨和牵拉,疤痕挛缩程度较小皮片移植轻。一般认为皮片可扩大4倍,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植皮。
谢兴乾王典齐丁尔英张华彬廖毅李越刚
关键词:皮片移植移植皮片网状植皮疤痕挛缩创面引流中小面积烧伤
烧伤并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985年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 TSS)为国外近数年来才认识的一种由血浆凝固酶阳性金葡菌外毒素引起的新型临床症候群,以高热、低血压、猩红热样皮疹,皮肤脱屑和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为特征,国内尚无典型病例报道、本文报告一例27岁女性病员由于烧伤后诱发此综合征,该典型病例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完全符合各家所提出的诊断标准;显然,烧伤病人应用大量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而未配合使用有效抗生素时可能诱发此病,应注意防治。
王典齐丁尔英
关键词:猩红热样皮疹烧伤病人临床症候群皮肤脱屑
Moynihan术式胃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1119例分析
1980年
当前治疗胃十二肠溃疡病的外科手术,根据不同的手术适应症,采取了胃大部切除术,三种不同的迷切和胃引流术或迷切加部分胃切除术。据报导,国外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外科医生,仍有一半以上。国内仍以胃大部切除为主。但切胃多少合宜,胃肠吻合的细节,吻合口大小等,尚应进一步讨论总结,以求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周锡伟王典齐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手术适应症胃肠吻合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减少并发症
高压无针注射器(Dermo—Jet,D.T.)痂下注入药物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86年
烧伤病人全身使用抗生素后,到达烧伤创面的浓度已大为减低,而血液内高浓度抗生素在机能衰竭病人中的“选择性压力”可能引起菌群交替及加重重要脏器的损害.D.J.注药法可避免上述缺点,且具有几无痛,无损伤,简便易行的优点。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痂下药物能达到理想的浓度,不但在保痂治疗时能防治创面脓毒症及败血症,对需切痂治疗时亦能防治焦痂过早感染溶解,使有计划,有步骤地切痂得以顺利完成。
赵宪斌王典齐郭力刘正玉张仕善陈启林远华张光莹
关键词:痂下组织抗生素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探讨(附30例临床分析)
1981年
据现有病历资料共收集到自1961年至1980年的颅脑损伤病例753例,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30例,占颅脑损伤病例的4%,较我国大宗病例的统计为高。现仅据此30例作一临床分析,着重讨论一些有关的诊断问题。本组病例多经过临床症状,体征出现的时间,各种不同的辅助检查,如腰穿、脑超声波、脑血管造影,钻孔探查和手术当中的发现以及尸检而确诊的。
王典齐贾映海
关键词:原发性脑干损伤脑血管造影颅脑损伤病历资料腰穿
头部外伤性抑制扩散综合征
1981年
在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中,多强调密切观察伤员的意识改变,不论伤员有无中间意识清醒或好转期,如在观察中发现有进行性的意识障碍,多认为是颅内续发性病变的最重要的征象,要是意识改变在伤后短期内迅速出现,则为颅内血肿的有力症征,这类伤员多数经过辅助检查,如脑超声波或脑血管造影,即能证实诊断,如病情紧急,或无辅助检查设备,则应抓紧时机,钻孔探查,以期挽救伤员的生命,但是有少数伤员病情的转归与此迥异,今举数例讨论之。
王典齐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颅内血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