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利平

作品数:46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苹果
  • 9篇病菌
  • 7篇植株
  • 7篇砂梨
  • 6篇轮纹
  • 6篇轮纹病
  • 6篇分离物
  • 6篇斑病
  • 6篇病毒
  • 5篇叶斑
  • 5篇叶斑病
  • 5篇苹果茎沟病毒
  • 5篇梨果
  • 5篇梨果实
  • 5篇离体植株
  • 5篇茎沟病毒
  • 5篇果实
  • 5篇果树
  • 5篇分子
  • 5篇分子变异

机构

  • 46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北京依科曼生...

作者

  • 46篇王利平
  • 40篇王国平
  • 38篇洪霓
  • 12篇徐文兴
  • 3篇马小方
  • 3篇王婷婷
  • 3篇丁芳
  • 3篇胡国君
  • 2篇郑银英
  • 2篇宋艳苏
  • 2篇杨帆
  • 2篇施世明
  • 2篇谭荣荣
  • 2篇蔡丽
  • 2篇郭大勇
  • 2篇张靖国
  • 2篇李姗姗
  • 2篇周菊芳
  • 2篇唐敏
  • 1篇翟立峰

传媒

  • 7篇植物病理学报
  • 4篇果树学报
  • 3篇园艺学报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第三次全国植...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来源于西洋梨的苹果茎沟病毒分离物基因组分子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获得来源于西洋梨红贝雷沙寄主潜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序列,并明确其分子特性,采用RT-PCR、RACE末端克隆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SGV分离物基因组全长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其序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来源于西洋梨的ASGV-HB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序列为6 496 nt(Gen Bank登录号:KU605672),含有2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及2个可变区Ⅵ、Ⅶ。序列分析表明ASGV-HB与Gen Bank登录的18个ASGV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0.6%~87.7%;ORF1和ORF2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4.3%~92.3%和94.4%~98.7%;Ⅵ和Ⅶ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22.9%~68.8%和48.8%~92.2%;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来源于不同国家的相同寄主的ASGV分离物聚集为同一分支。结果表明,ASGV的分子变异无地域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寄主选择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SGV的群体遗传进化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信息。
张雪娇王利平赵振军郑银英陈婕崔百明
关键词:苹果茎沟病毒同源性
侵染我国芋的杆状DNA病毒分子鉴定及特异性检测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已报道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的通用检测引物BadnaFP/BadnaRP,从7份芋样品中扩增到Badnavirus病毒的RT/RNaseH基因保守区域,获得12个克隆序列,长度为576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样品的克隆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8.8%~99.5%和81.3%~99.5%;来自同一样品扩增产物的克隆间在序列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6%~100%和92.7%~100%。在系统进化树中,本研究所获序列与Badnavirus病毒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聚在同一簇,表明此病毒为Badnavirus属病毒,但与芋杆状病毒(Tarobacillifo硎virus,TaBV)序列相似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58.0%~62.2%和58.5%~64.1%,推测为杆状DNA病毒属的一个新种。根据所测定序列设计了用于该病毒检测的引物P197/P433,对51份芋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可有效检测来源于我国芋的Badna—virus病毒。
施世明王彦芬王国平王利平徐文兴洪霓
关键词:PCR
两种线状病毒分子变异的研究及热处理对梨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对来源于中国的砂梨和加拿大温室与作物加工研究中心国家种质资源圃苹果和西洋梨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分离物和核果类上的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
王利平
关键词:褪绿叶斑病毒多重PCR抗性机制
文献传递
生物素标记cDNA探针杂交检测梨树上3种潜隐病毒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本研究合成了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生物素标记cDNA探针,对斑点杂交和免疫印迹杂交检测这3种病毒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以含ACLSV和ASGV克隆片段的大肠杆菌菌液为样品时,斑点杂交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0 cfu/μL和50 cfu/μL。以离体培养砂梨植株为材料,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砂梨离体培养植株粗提液中的3种病毒,均产生强的杂交信号,且特异性好。比较斑点杂交和ELISA检测病毒含量相对较低的热处理再生植株中ASGV和ACLSV,结果表明斑点杂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组织印迹杂交检测砂梨离体植株ASGV和ACLSV的结果显示,这2种病毒在离体植株的各部位均有分布,自基部至茎尖各部位印迹均产生很强的杂交信号。
王利平王国平谭荣荣洪霓
关键词:斑点杂交潜隐病毒
砂梨离体植株不同组织部位提取总RNA的效果分析
砂梨离体植株中富含单宁、多糖,在提取核酸时易污染,使其降解,提取质量差.因此,本研究对砂梨离体植株不同部位材料核酸提取进行了不同方法的效果比较,旨在确定用于提取砂梨不同部位组织部位获得高质量的核酸提取效果最佳方法.以砂梨...
刘娟洪霓王国平王利平
关键词:砂梨CTABTOTAL
一种广谱抑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DYr3.3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广谱抑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DYr3.3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DYr3.3,CCTCC M 2018024,步骤是:(1)采集紫枝玫瑰根,将根切成大小的组织,经过70%酒精消毒,经无菌水...
徐文兴荚恒霞蔡丽王利平洪霓王国平
文献传递
一种砂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取砂梨的带芽枝条进行消毒,将带叶芽的茎尖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生长,再将未感染苹果茎沟病毒(<I>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王利平杨岳昆罗慧胡旺成洪霓王国平
梨轮纹病菌弱毒株携带产黄青霉病毒水平传染力测定
2023年
梨轮纹病是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前期获得了感染葡萄座腔菌产黄青霉病毒(Botryosphaeria dothidea chrysovirus 1,BdCV1)引起弱毒的梨轮纹病菌菌株LW-C和LW-1,为进一步明确BdCV1介导弱毒菌株是否具有作为候选田间生防资源的潜力,将LW-C和LW-1分别与地理来源不同的梨轮纹病菌(B.dothidea)分离株和危害梨树严重的梨腐烂病菌(Valsa pyri)分离株XJ-28进行对峙培养试验,测定获得携带病毒的衍生菌株生长速率及致病力。研究结果显示轮纹病菌菌株弱毒因子BdCV1均能以一定频率水平传染至不同种类致病菌株中,可引起部分受体菌株生长速率下降,不同程度地抑制其生长。接种梨枝条和果实,原始受体菌株所形成病斑扩展长度约为带毒衍生菌株的2倍至4倍,表明病毒可抑制其受体菌株致病力。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BdCV1可水平传染至不同种类受体菌株中,寄主范围广,具有作为生防因子应用于梨真菌病害中的可行性。
高云静王天好胡旺成洪霓王国平王利平
关键词:轮纹病菌腐烂病菌生物防治
芋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RT-PCR技术对采自中国湖北、浙江和山东的91份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样品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virus,DsMV)进行了检测,检出率为26.4%。对其中14个DsMV分离物的317bp扩增产物(为外壳蛋白基因的一部分)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分离物内的核苷酸变异相对较低,而分离物间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相似性为68.3%~97.8%。对来自湖北和浙江的2个DsMV分离物DsMV-SCS和DsMV-JH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proteingene,cp)进行了测序,全长分别为951bp和987bp,二者c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9.0%和82.3%,与已报道DsMV的c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3.0%~92.1%和74.8%~98.2%,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两个不同的簇,各DsMV分离物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其寄主和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
施世明王国平徐文兴王利平洪霓
关键词:芋花叶病毒RT-PCR外壳蛋白基因
来源于产黄青霉病毒科成员的分离物对梨轮纹病菌生长及其致病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明确产黄青霉病毒科成员(Botryosphaeria dothidea Chrysovirus 1,BdCV1)对寄主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证实单独感染BdCV1梨轮纹病菌分离株是弱毒菌株;以期确定BdCV1是否为引起梨轮纹病菌弱致病力的单一因子。【方法】从前期弱致病力复合感染双分体病毒科成员Bd PV1和BdCV1的梨轮纹病菌LW-1中经多代菌丝分离获得的疑似仅单独感染BdCV1分离株(命名为LW-C)为材料;采用dsRNA检测、RTPCR,鉴定LW-C菌株中仅携带BdCV1。采用菌丝块接种于PDA培养基以及3针针刺法接种梨果实,观察其菌落形态以及发病情况,测定菌落生长速度和致病性,明确LW-C生物学特性。将LW-C对无毒菌株Mock进行水平转染,检测其传染后衍生菌株的dsRNA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证实了LW-C仅感染BdCV1,具有弱毒特性;水平转染结果明确了BdCV1因子对梨轮纹病菌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有抑制作用,对寄主有弱致病力。【结论】确认了BdCV1是引起梨轮纹病菌致病力衰退的主要因子,为真菌病毒防治果树轮纹病害提供了新颖的生防材料。
王利华罗慧王国平王国平
关键词:真菌病毒致病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