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中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5篇核科学技术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氮化碳
  • 4篇氮化碳薄膜
  • 4篇电化学
  • 4篇电化学沉积
  • 3篇反应机理
  • 2篇热氧化
  • 2篇热氧化法
  • 2篇微束
  • 2篇共掺
  • 2篇ZNO
  • 2篇FE
  • 2篇N
  • 1篇单粒子
  • 1篇散射
  • 1篇束流
  • 1篇束流光学
  • 1篇准直
  • 1篇准直器
  • 1篇微观结构
  • 1篇卢瑟福

机构

  • 12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2篇王建中
  • 6篇施立群
  • 6篇张斌
  • 5篇李嘉庆
  • 4篇张杰雄
  • 3篇王旭飞
  • 3篇邵春林
  • 3篇李敏
  • 3篇张伟
  • 2篇承焕生
  • 2篇柳岸
  • 2篇荣丽媛
  • 1篇何志江
  • 1篇沈皓
  • 1篇杨铁莹
  • 1篇于卫锋
  • 1篇宁西京
  • 1篇宓詠
  • 1篇孙传琛
  • 1篇胡凤春

传媒

  • 3篇核技术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2008年全...
  • 1篇全国第十二届...
  • 1篇第三届全国核...
  • 1篇第三届全国加...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R-XRD和EXAFS研究Mn掺杂ZnO薄膜的微观结构被引量:3
2012年
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一组不同衬底温度的Mn掺杂ZnO薄膜。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测量表明,薄膜中仅有含量为5 at.%的Mn,未见其它磁性杂质元素(如Fe、Co、Ni等)。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SR-XRD)表明,这些Mn掺杂ZnO薄膜具有纤锌矿ZnO结构。SR-XRD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分析显示,薄膜中未发现Mn团簇或MnO、MnO2、Mn2O3、Mn3O4等二次相,Mn原子是通过替代Zn原子而进入了ZnO晶格。
张斌李敏王建中施立群承焕生杨铁莹文闻胡凤春
关键词:微观结构
单粒子微束辐照装置的束流光学计算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束流光学计算程序TRANSPORT和TURTLE对基于2×3MV串列静电加速器的单粒子微束细胞精确照射装置的束流传输光学进行了一阶近似计算,得到了包括束流包络、束流相图、束斑大小及束流发散程度的相关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能量1.5MeV,经2mm×2mm狭缝入射且初始发散角x'~y'≤3mrad的典型质子束流,通过优化光学元件的参数,在束线末端可获得束径x<0.2cm,y<0.3cm,发散角x'<4.8mrad,y'<6.5mrad的准平行束流,达到了微准直器获取单粒子微束所需的束流品质。计算结果为束线系统优化和束流调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柳岸王旭飞李嘉庆张杰雄王建中何志江张伟张斌施立群邵春林
关键词:微束单粒子束流光学TRANSPORTTURTLE
9SDH-2串列加速器目前的运行状况
我实验室的9SDH-2串列静电加速器(美国 NEC 公司产品),至今已正常运行了20年。我们研究所应用离子束分析技术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薄膜材料的研究,生物科学方面的究以及文物考古研究等。这些年来应用离子束分析技术,先后完成...
李嘉庆王建中张杰雄孙传琛
文献传递
RBS和XRD研究Fe、N共掺ZnO薄膜的制备被引量:1
2013年
以Zn3N2:Fe为前驱物,用热氧化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成功制备了一组Fe、N共掺杂的ZnO薄膜。用卢瑟福背散射(RB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Zn3N2:Fe在不同热氧化温度下的退火行为和结构演变。实验结果显示:刚长成的样品为Zn3N2:Fe薄膜;300oC氧化后,样品表层的Zn3N2:Fe转化为ZnO:(Fe,N),表层以下的膜层未被氧化;退火温度高于400oC时,Zn3N2:Fe薄膜全部转化为多晶结构的ZnO:(Fe,N)薄膜;500oC退火,薄膜开始向衬底扩散;600oC–700oC退火,薄膜向衬底扩散明显。在XRD灵敏度范围内,薄膜中未发现Fe团簇或与Fe相关的二次相(如Fe3O4、Fe2O3、FeO)。SQUID测量显示:在500oC退火条件下,ZnO:(Fe,N)薄膜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Ms)最大。
张斌荣丽媛李敏王建中施立群
关键词:卢瑟福背散射热氧化法ZNO
RBS和XRD研究Fe、N共掺ZnO薄膜的制备
用热氧化Zn3N2∶Fe薄膜成功制备了一组Fe、N共掺杂的ZnO薄膜.首先,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Zn3N2∶Fe薄膜;然后,这些薄膜在不同温度、氧气气氛下退火2h.卢瑟福背散射(RBS)和X射线衍射...
张斌荣丽媛李敏王建中施立群
关键词:XRD热氧化法
毛细管准直微束过程模拟与微束品质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GEANT4程序对复旦大学单粒子微束的毛细管准直过程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前采用的1μm孔径、1 mm长度的毛细玻璃管准直器能够引出峰值能量2.2 MeV、能量分辨130 keV、束径2.4μm的质子微束,可达到装置对微束能量与束径分辨的设计指标,从理论上明确了毛细管准直微束引出的可行性。针对影响入射目标细胞微束品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微束品质与准直系统和入射束流各状态参数的依赖关系,为毛细管准直微束的引出与优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柳岸李嘉庆王旭飞张杰雄王建中张伟张斌邵春林施立群
复旦大学单粒子微束研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建设了一基于复旦大学2×3MV串列加速器的单粒子微束装置。离子束经分析磁铁30°水平偏转传输后再经90°偏转磁铁竖直上行至辐照终端,以内径1.5μm的毛细玻璃管微准直器获取离子微束。采用薄膜闪烁体结合光电倍增管的探测结构对微束离子进行精确探测和计数,并以高压静电偏转开关快速关断束流以实现对离子数目的精确控制。目前实验已获得在质子能量为3 MeV时,能散(能量分布曲线中半高宽FWHM)<60keV、束分辨<2.2μm、定量照射精度>95%的质子微束。本文对复旦大学单粒子微束的束流管道设计、微束获取、束开关及单粒子探测等核心环节的研制进展进行介绍。
李嘉庆王旭飞张杰雄王建中张伟张斌邵春林施立群
电化学沉积过程中氮化碳晶体的枝状生长
本文采取电化学沉积方法,以尿素的甲醇溶液为反应原液,并加入少量醋酸,于单晶硅(100)获得氮化碳材料的枝状多晶体,其晶粒线径可达50μm。X射线衍射谱分析表明,晶粒主要为立方相及少量β相和α相。
王建中于卫锋田瑀曹荣根宋云宁西京
关键词:电化学沉积氮化碳薄膜反应机理
文献传递
电化学沉积过程中氮化碳晶体的枝状生长
本文采取电化学沉积方法,以尿素的甲醇溶液为反应原液,并加入少量醋酸,于单晶硅(100)获得氮化碳材料的枝状多晶体,其晶粒线径可达50μm。X射线衍射谱分析表明,晶粒主要为立方相及少量β相和α相。
王建中于卫锋田瑀曹荣根宋云宁西京
关键词:氮化碳电化学沉积氮化碳薄膜反应机理
文献传递
复旦大学核微探针系统
扫描质子微探针(Scanning Proton Microprobe,SPM),又名核微探针,是一种适合于研究微米尺度物质微结构和元素分布的有效工具,它提供的聚焦高能(MeV)微米离子束具有小散射、高贯穿和在穿入样品后仍...
钟铃宓詠沈皓承焕生王建中李嘉庆杨明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