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3篇细胞
  • 2篇单元机组
  • 2篇动态模型
  • 2篇增益系数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求导
  • 2篇重症肌无力
  • 2篇自身免疫性重...
  • 2篇无力
  • 2篇协调控制
  • 2篇李雅普诺夫
  • 2篇李雅普诺夫函...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治疗
  • 2篇肌无力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5篇山东省千佛山...
  • 4篇潍坊医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王思
  • 5篇刘菲
  • 5篇李秀华
  • 3篇张宪福
  • 2篇朱梅佳
  • 2篇李衍滨
  • 2篇岳龙涛
  • 2篇贾军
  • 1篇张秀清
  • 1篇马庆海
  • 1篇杜鹃
  • 1篇李晓丽
  • 1篇段瑞生
  • 1篇孟庆芳
  • 1篇王艳君
  • 1篇王瑶
  • 1篇曹莉莉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输出状态可用的微陀螺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输出状态可用的微陀螺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根据微陀螺仪的内部运行机理,建立微陀螺仪的动态模型;建立微陀螺仪的基于输出信号可用的观测器;对微陀螺仪的动态模型与观测器构成的误差系统进行坐标变换;设计带有增益...
张宪福李含丰朱菲常艳洁王思
文献传递
青蒿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R97-116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青蒿素(artemisinin)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R97-116抗体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鼠源AChRα亚基97-116肽段免疫方法建立EAMG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青蒿素小、中、大剂量组和EAMG对照组。青蒿素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15、30、45mg/(kg·d)青蒿素溶液灌胃治疗,1次/d,模型对照组给予等浓度二甲基亚砜水溶液灌胃。评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和临床症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悬液细胞因子IFN-γ、IL-17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抗R97-116IgG/IgG1/IgG2b水平。结果青蒿素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青蒿素各剂量组大鼠临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青蒿素各治疗组IFN-γ、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青蒿素15mg/(kg·d)剂量组血清IgG、IgG1、IgG2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g/(kg·d)剂量组血清IgG(P<0.05)、IgG1(P<0.01)、IgG2b(P<0.01)水平低于对照组;45mg/(kg·d)剂量组血清IgG(P<0.05)、IgG1(P<0.01)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青蒿素能改善EAMG大鼠临床症状,对EAMG大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直接或间接降低血清抗R97-116抗体水平、抑制淋巴结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17促炎性因子有关。
王艳君孟庆芳王思李衍滨
关键词:青蒿素白细胞介素17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帕金森病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备受学术界关注。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是常用的基因转导体,目前人们对于目的基因的研究仍着重于以下基因:影响多巴胺代谢的相关基因、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基因以及神经递质平衡调节的相关基因,多基因联合治疗成为重点。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众多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更多的临床实验有待进一步开展。
刘菲王思李秀华贾军
关键词: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目的基因
GPR120在胰岛δ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具有两种类型,I 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2型...
王思
关键词:生长抑素GRK
一种基于输出状态可用的微陀螺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输出状态可用的微陀螺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根据微陀螺仪的内部运行机理,建立微陀螺仪的动态模型;建立微陀螺仪的基于输出信号可用的观测器;对微陀螺仪的动态模型与观测器构成的误差系统进行坐标变换;设计带有增益...
张宪福李含丰朱菲常艳洁王思
文献传递
基于反步设计方法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
作为以电能为动力的能源,电力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电力依靠燃煤发电产生。我国燃煤发电普遍采用由一台锅炉设备和一台汽轮机设备组成的单元机组,机组中各设备的启停、设备间的耦合都会大...
王思
关键词:单元机组协调控制自适应控制
1,25(OH)_2D_3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耐受的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产生免疫耐受以及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大鼠来源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R97-116)免疫Lewis大鼠制备EAMG模型,随机分为1,25(OH)2D3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测量体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MNC表型(CD80、CD86、MHC-II)和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采用CCK-8法测定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结单核细胞(MNC)培养液中IL-4、IFN-γ、IL-17含量和血清中抗R97-116 IgG水平。结果从首次免疫后28 d开始,实验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从首次免疫后35 d开始,实验组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淋巴结MNC表面CD80、CD86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淋巴结MNC中CD4+CD25+T细胞和CD4+FoxP3+T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实验组淋巴结MNC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淋巴结S期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期和G2/M期细胞的百分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R97-116肽激活的淋巴细胞MNC上清液中IL-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IFN-γ和IL-17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血清中抗R97-116 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OH)2D3通过诱导免疫耐受显著地改善EAMG大鼠的临床症状,其免疫耐受机制与降低MN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上调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Foxp3的表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改变淋巴细胞周期、Th1/Th17型细胞反应向Th2型细胞反应的转化及降低抗R97-116 IgG抗体水平有关。
李秀华李晓丽段瑞生朱梅佳曹莉莉李衍滨王思岳龙涛马庆海刘菲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单核细胞调节性T细胞IGG
一种火力发电单元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火力发电单元机组协调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单元机组系统模型,对单元机组系统模型进行坐标变换,并引入偏差量积分项,以按照预设结构形式表示单元机组系统模型;将所述单元机组系统模型划分成两个阶数不超过整个单元机组...
张宪福王思朱菲常艳洁亓亚楠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和原发性帕金森病(PD)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方法选取VP、PD患者各30例,观察二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病史情况,行UPDRSⅢ、ADL、PSQI、MMSE、HAD量表的相关评分,测量卧立位血压,进行嗅觉测定,分析患者颅脑CT或MRI病灶特点。结果 VP组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病史比例明显高于PD组(P均<0.05)。两组肌强直、震颤症状、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智能障碍、嗅觉障碍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影像学表现上,VP组以脑室旁白质及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见,PD则无特征性改变,两组比较P<0.05。结论 V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嗅觉功能检测可以作为与PD的重要鉴别点。
冯之英李秀华朱梅佳张秀清刘菲王思贾军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影像学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变性疾病,除了目前的基本药物治疗外,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黑质纹状体系统中重要的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被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药物备受学术界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大量GDNF治疗帕金森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更多的临床实验有待进一步开展。如何通过采用安全恰当的给药途径及方式,既能使GDNF在体内持续高效稳定地发挥作用,又能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是未来研究GDNF治疗帕金森病的努力方向。
王思刘菲李秀华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帕金森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