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 作品数:1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楚辞莲荷意象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荷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几千年来,莲荷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文学作品中,自《诗经》、《楚辞》以来,莲荷意象频频出现,象征意蕴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意象之一。因此,研究莲荷意象的象征意蕴之源是十分必要的。
- 王慧
- 关键词:《楚辞》意象莲荷象征意蕴《诗经》
- 康达维汉赋描写性复音词的英译策略与方法论启示被引量:3
- 2016年
- 美国汉学家康达维在英译《文选·赋》的实践过程中,针对赋篇描写性复音词即联绵词这一理解和翻译的难点,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创新性、操作性的理论与方法策略。他以坚持联绵词"不可拆解"的原则为前提,利用古今注释注音及联绵词"变体"以把握整体词义,根据具体语境找寻贴近原意的英文对应词,运用"头韵"或同义词重复的方法翻译出赋的效果韵味。总结康达维关于赋中描写性复音词的这些翻译策略和成就经验,对于中西赋学研究及英语翻译实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 王慧何新文
- 关键词:联绵词英译
- 班固的“赋颂”理论及其《两都赋》“颂汉”的赋史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汉儒言《诗》有"美、刺"之义,影响至赋即为"讽、颂"二端。西汉赋偏重于讽,东汉赋主于颂,而完成这一变化的标志性人物是班固。生逢东汉中兴之时的班固,既承儒家《诗》学传统,更受社会清明、帝王倡导、颂文兴盛等时代氛围影响,作赋与论赋皆以"颂汉"为旨归,所谓"述叙汉德"、"润色鸿业"、"光扬大汉",不仅实现了汉赋由讽而颂的转圜,也从此奠定了盛世而赋的"赋颂"传统,颇具"赋史"意义。
- 何新文王慧
- 关键词:《两都赋》
- 《溪山琴况》英文意解
- 2006年
- 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是对古琴音乐美学的总结,他是在明代琴论家冷谦《琴声十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四况,并且用二十四个汉字进行高度概括。我们通过分析《溪山琴况》中对每一况的文字说明,总结出其所代表的有关古琴音乐美学观点、审美意境及演奏技法的文化内涵,并用英文准确表达这些内涵。
- 王慧彭岩
- 关键词:琴论文化内涵美学观点审美意境
- 楚辞神话世界中的音乐意象被引量:1
- 2012年
- 音乐意象是楚辞神话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它分为:乐曲意象、乐器意象、乐舞组合意象三种。音乐意象不仅美化和丰富了楚辞中描写的奇幻美好的神话世界,而且很好地衬托了现实世界的昏暗和污秽;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和对明君圣主的崇敬和向往。
- 彭岩王慧
- 关键词:音乐意象
- 张华先生英译《中国的神仙》献疑
- 2007年
- 张华先生英译的《中国的神仙》一书功力深厚,观点独到,但白璧微瑕。书中有关中国古代官职的名称,大部分在英文中缺少对等词。中国特有的道教哲学体系,在英文中是一个文化空缺,而有关“玉”的文化暗含,在中西文化间有很大的差异。译者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音译、音译加注释、意译等方法。
- 王慧
- 关键词:英译
-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 英语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英语阅读是英语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值得反思的是,虽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速度却不太理想。显而易见这种重视讲解语法和翻译句子的传统教学模式己不...
- 王慧
-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 文献传递
- B2C环境下在线评论对农产品销量的影响研究
-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因为供求信息不对称和营销模式滞后,经常出现一个地方农产品过剩而另一个地方农产品紧缺的现象。随着电子商务 B2C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农产品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研究 B2C环境下农产品营销具有重...
- 王慧
-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策略多元线性回归
- 许渊冲、卓振英英译《九辩》比较研究
- <正>一、前言《九辩》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楚辞作家宋玉的代表作。诗人把秋景的落败萧瑟、寒士的寂寞孤苦、有志难伸以及当时政治的幽昧邪曲交织在一起,融入秋天所定下的凄冷沉郁的基调当中,而使全诗具有历经千年而不衰的艺术魅力。鲁迅...
- 王慧
-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
- 2006年
- 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是对古琴音乐美学的总结,他是在明代琴论家冷谦《琴声十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四况,并且用二十四个汉字进行高度概括。本文通过分析《溪山琴况》中对每一况的文字说明,总结出其所代表的有关古琴音乐美学观点、审美意境及演奏技法的文化内涵,并用英文准确表达这些内涵。
- 彭岩王慧
- 关键词:琴论美学观点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