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良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充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78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每次2 mg,每晚1次,服药时间为4周.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3 nag,每晚1次,服药时间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入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片能够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治疗,临床效果明显.
- 王尚君王济良龙继发臧泽林
- 关键词:失眠症
- 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 根据国家卫生部死亡原因构成调查,脑血管病已经连续五年为我国人口中第二位死亡原因。其中多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的75[%...
- 王尚君王济良龙继发游箭邹辉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动脉溶栓治疗病例分析
- 文献传递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高血糖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入院时高血糖与自发性出血性脑梗死(HI)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院空腹静脉血糖,全面收集与HI相关的临床特征,发病7天或症状恶化时复查头颅影像,了解HI的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H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112例研究对象进入统计分析,15例发现HI,38例存在入院高血糖,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既往糖尿病和入院高血糖与HI发生相关。结论入院时高血糖可能是发病一周内HI的预测因素,而既往糖尿病史也增加了梗死后出血的风险。
- 王济良柳华
- 关键词:高血糖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梗死出血性转化
- 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ICVD)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4例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术后1年内再次发生中风的7例,动脉溶栓组2例;病情稳定的21例,其中静脉溶栓组5例,动脉溶栓占13例,其中2例动脉溶栓患者30 d后完全恢复正常生活,无神经缺陷;6例患者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生活能自理,动脉溶栓占4例。与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组对照,再次中风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好。结论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较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可以更有效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减少药物副作用对各系统影响,减轻大脑神经功能缺损。
- 王尚君王济良龙继发游箭邹辉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动脉溶栓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方法,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00万U,平均73.5万U。并比较溶栓前、后1、7、14天的NIHSS评分。结果 39例患者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1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例。闭塞再通情况,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10例,大脑中动脉分支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龙继发杜鑫王尚均王济良邹辉彭红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临床疗效
- 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是指脑内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后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有关数据统计其病死率为41%~46%。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了40例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王尚君王济良杜鑫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性临床综合征脑内出血数据统计病死率